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教育/毕业论文/文教论文/>>正文

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散文的意境与情趣的赏析

发表时间:2010/9/21 23:52:31

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散文的意境与情趣的赏析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在赏析某一类文章时,总要强调文体自身的特点,如小说我们强它的人物、情节,诗歌强调它的意境、用词,戏剧强调它的矛盾冲突,散文则过多的强调它的语言。只是我们这样做难免有时会顾此失彼,甚至会本末倒置,在散文教学中就存在这们的现象,其实支撑散文的是散文自身的意境,还有它独特的情趣,而语言只是用来构建意境和描写情趣的工具,本文就从散文的意境与情趣方面论述一下,在散文教学中应该重点注意的东西。
一意境
何谓意境,袁行霈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意境是作者主观意志情感与客观事物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简单来说意指的是思想感情,而境指的是文中所呈现的画面,两者紧密结合形成了散文的意意境。意境是一篇散文的魂,只是已与诗歌的意境不同,诗歌意境是画中小品,一山一水而已,而散文的意境则是鸿幅巨著,需要全篇构局,否则一处失误,全局皆毁。
《论语》无疑是最早的古代散文,只是大多只是支言片语,难以成就意境,而论语中最为称道的具有散文特色的还是那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师徒五人席地而坐,弟子各言其志,公西华一旁鼓瑟自若,直至老师问及其志才琴声渐稀,而其回答也很有意境,可以说是画中之画。那时的景,那时的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68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楞楞如鬼一般”。
而我们许多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的时候,过于个别字句的讲解可以说是十分透彻,但却很少从意境这一角度来阐述。我们经常会分析说这个词用的如何之妙,那个比喻如何之美,诚然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可是这样讲解之后,好好的一篇文章被我们肢解的支离破碎,何来美感?笔者原来也是如此,后来在讲解的过程中发觉,自己不是在讲文章而是讲句子,于是做了一大胆尝试,从这篇文章的意境着手,让学生休会作者笔下景物,以及在这些景物中人可能有的内心的感受,这样之后教学效果较以前好多了,笔者也觉得自己是在带领学生感悟文章,而不在与学生一起肢解美文。
还有一篇散文需提一提,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这是《我与地坛》中的文字,地坛在这像一位智者开启了作者,地坛中的种种景物是作者眼中的境,而意则是那地坛中的生机,各种生物尽心生长,使作者领悟生死。荒芜的地坛尚且生机无限,年轻的自己又何必急于求成。这时的地坛有一种与作者合而为一的感觉,领悟是如此自然,成果那么令人欣慰,就如论语中的《子路、冉有、曾皙、 公西华待坐》一般,一切自然而成,而不刻意为之。
如宗白华先生所说:“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从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迪。”
因此在散文教学中不能不重视对散文意境的赏析,否则的话,我们不是在欣赏美文而是在破坏,文章原有的美感,在散文赏析的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也要引引导学生在赏析那些优美散文时,不要只看见那些优美的语言主,而把散文真正的灵魂弃之一旁,如果长久如此的话,学生对散文的欣赏永远只是停留在入门的阶段,难以登堂,就更不要求入室了。在散文的学习中要让学生有所感悟,而非只记住了某些华美的语段,记住这些语段对学生有什么好处呢?因为这些并没有真正变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而只是一个知识储存罢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赏析散文的正确方法这才是我们要做的,即从意境出发赏析,而不必过多纠结在字句当中。
二 情趣
意境是散文中要的一面,但是不是所有的散文都是以意境以意境取胜,也不是所的的散文都必需都有什么天然浑成的意境,情趣也是散文中重要的一方面。散文中的情趣是对人、对事、对物的一份真,也正是这一份真,才是这一类散文得以长久流传,无论是文中那份情,还是文中那一趣,都没有脱离一个真字。
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其中没有什么非凡的意境,也没有人为的意境再创,有的只是那一份真情。行文看似平淡无奇,却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极度悲哀,字字血声声泪,于呜咽处见悲痛,于萦回中见深挚。此文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名符实也。再有李密的《陈情表》,感动当时,亦感动今日。此皆散文中以情取胜的佼佼者。还有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亦是。
这一类散文不是靠什么华美语句,优美意境,深入的哲思,它们的流传凭借的完全是自身的那一份真,真的如此平凡,真的那么琐碎,又真的那么让人感动。如归有光文章中的最后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其中包含多少想思,多少泪痕。正如台湾著名文化散文家龙应台所说的“我没见过好的抒情散文是没有洞见的——让读者看见他之前看不见的东西:一阵美的悸动,一个瞬间的顿悟,一种挥之不去的悲凉,一个刹那间的发现。好的抒情散文绝不只是浮面的美文,它以作者感情或思想的深刻为读者带来发现……”这里龙应台所说的“悸动、顿悟、悲凉、发现”集中概括了散文的情趣内涵的丰富性;而“洞见”其实就是指情趣带给读者的心灵冲击与美的享受。
在教授这类散文时重点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韩愈叔侄之间的亲情,李密与祖母之间的相互依靠,归有光文中家族衰落的凄凉之感,妻子早逝的凄苦之情,这一切都是在教授这一类文章时的重点。不过这些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在琐碎的日常生活小事中去体会人与人之间那份真情,这一步骤是老师所不能代劳的,让学生在这些凄凉的描述中去体会那一份温情,让文中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也让学生通过身边的日常琐事去体会自己身边的那一份温暖,对学生时行情感教育,而不仅仅是对文章的分析。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文章的分析上,那么就失去了教授这类文章的意义,我们要通过这一类文章告诉学生爱 ……(未完,全文共4828字,当前仅显示2439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散文的意境与情趣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