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教育/学校/科技/科学发展/>>正文

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0/10/10 21:13:27

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小学科学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科学课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能力上有所提高,而且要把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科学教学;创造能力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述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有价值的求新探索而获得独创结果的思维过程。美国心理学家科勒斯涅克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件事情或表达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例如,科学家的新的发明创造,工程师的技术革新等。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表现。
(二)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与科学家一样,小学生同样具有创造性思维,所不同的是: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指向探索人类的未知,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指向继承人类的已知。科学家的创造水平,正是他小时候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而言,只要不是模仿照搬别人的做法,而是运用己有的知识经验,经过独立思考,在教师讲授或自己学习的基础上有新的理解,以至于独到见解:只要能发现不同于教科书、不同于教师的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只要能运用已知解决实际问题且具有新颖性、独特性⋯Y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917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12)兴趣情绪。对各学科和活动都感兴趣;自信心强,情绪稳定。不患得患失,有幽默感。
2、发展特点
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在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社会影响下,通过个人努力而实现的。因此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思维的独立性不断提高。随着身心发展的逐步成熟,小学生已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到了少年初期,对教师、家长和其他成人的依赖不断减少,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开始有主见起来。
(2)思维的批判性不断提高。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家长和书本的依赖性比较强,认为只要书上写的、老师家长讲的都是正确的,都全盘接受。随着各方面的逐步成熟,他们发现老师家长讲的、书上写的不一定合理和科学,开始批判地接受了,表现在学校,就是对老师上课评头品足。
(3 )思维的深刻性不断增强。低年级小学生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看问题比较浅,到了五六年级,便出现了初步的抽象思维,逐步能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己能预见事物的结果。
(4)思维的发散性不断增多。低年级小学生知识少,经验不足,方法欠缺,思维方式主要是求同思维。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增多,特别是从三四年级开始,他们已经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由于受定势和习惯的束缚较少,异想天开的新奇念头经常会出现。如果引导得法,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是比较快的,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最佳时机。
(5)思维的能动性不断提高。小学低年级时,主动思维较少,大多是被动思维,也就是思考的问题都是由老师提出的。到了三四年级,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学生主动思维开始急剧增长。他们不断认识到创造对象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好奇心和创造意识日益浓厚。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他们的思维还很肤浅,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都正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不断加强。我们应抓住思维发展的这个“过渡”时期,大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使他们将来成为创造型、开拓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一)按照社会的要求,应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科学教学大纲指出:科学教学不仅是知识教学,而且还包含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去认识科学事物和运用获得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索和运用知识。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利用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启发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认识新领域,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样有利于促使学生成为“创造型人才。”
科学课作为一门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学科,任务是探索未知,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创新”。科学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最佳切入点。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这种深刻体验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和进行创新活动的激情。
(二)根据科学教学的特点,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科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学校中学生创造力发展最经常、最主要的渠道,它具有很强的优势。一是时间长,占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二是创造力的信息容量大,人类对科学的探索和结晶都呈现在课堂上,三是创造力的载体全,每一知识的发现与发明的过程都是创造力的完美体现,是创造力的最好教材。学科教学中_贯穿创造力的培养,使知识获得与创造力培养同步到位科学 课 是 由一个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组成的,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的灵魂,科学探究不仅涉及逻辑推理和实验活动,同时还是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波利亚)。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这种深刻体验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和进行创新活动的激情。
(三)针对科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应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因受传统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多数教师基本上不了解有关创造原理和创造规律,不知道有关的创造方法,不能够主动地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活动,不清楚创造能力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学习而得到培养和提高的。这就极大地延误或限制了自己和学生聪明才智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开发。在教育内容上失衡,导致放弃了学生的创造性;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的偏见,导致蔑视学生的创造性;在教育环境上存在的专制,导致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借用现今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中国学生“进入小学是问号,高中毕业是句号”,它形象地说明我国中 ……(未完,全文共7337字,当前仅显示257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