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学习体会/学习材料/党委/党务讲话/党课教案/>>正文

党校学习贯彻十七届_全会精神党课辅导报告

发表时间:2010/11/9 16:55:28
目录/提纲:……
一、“十二五”规划出台背景和主要目标
二、“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作
一、“十二五”规划出台背景和主要目标
(一)“十二五”规划出台背景
(二)“十二五”的基本战略任务:经济、社会并举
二、“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作
(一)扩大内需战略
(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
党校学习贯彻十七届_全会精神党课辅导报告

每五年,我国就会对国家发展制定一个全面规划,设立一些主要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引导未来五年的政策制定和经济社会发展。今年10月15日-18日召开_十七届_全会,讨论并通过了《__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建议》(简称“十二五”规划)。“十二五”作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期和攻坚期,一些影响全局和长远的改革任务,将集中在这五年完成,因为现在距离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只剩下十年时间,要把全局性和长远的改革任务,集中在前五年里打攻坚战,而在"十三五"这五年,作为_机制修补和完善期。所以,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十二五”的五年中能做些什么事,会做成些什么事。
_全会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制定“十二五”规划,以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为主线,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更深领域的改革开放等方面,提出了重大改革任务。规划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在此不能一一加以阐释,只能择其一部分,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大的方面:
一、“十二五”规划出台背景和主要目标
二、“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作
 扩大内需战略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
一、“十二五”规划出台背景和主要目标
未来5~10年,发展方式转变将成为我国改革的主线。把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主基调,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支撑中国经济30多年增长的一些因素发生了变化,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在此有必要了解我国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十二五”规划出台背景
[PPT] 全会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强调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1531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09年,城乡收入之比已达3.33:1。其次,表现在城乡公共产品供给高度失衡。这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尤其突出。
三是产业发展不平衡。[PPT]发达国家的平均产业结构为:第一产业1.9% 、第二产业28.6%、第三产业69.5% (占本国GDP的比重);发展中国家的平均产业结构为:第一产业12.1% 、第二产业35.5%、第三产业52.2%;而我国三次产业所占比重为:15.2%、51.1%、33.6%。显而易见,我国的一产太重,而三产服务业太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所占GDP比例远运超过了中国,而且还可以看出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也比中国也高的多。
区域、城乡、产业发展差距的拉大,也导致了社会弱势_在不断扩大。(世界银行推行的每人每天1美元的贫困线标准约2300元人民币;我国的_扶贫办的贫困线标准是年收入1000元左右),2009年_扶贫办的统计数据是约4320万人,占全部农村人口的4.6%。还有,城镇中的农村流动人口,目前大约1.5亿人左右,这部分人群就业不稳定,收入水平低,几乎没有任何社会保障,有些还受到不同程度的不公平对待。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改变,将导致全社会的不安定,影响和谐与稳定,使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以实现。
2. 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短缺的突出矛盾;
3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由一个以温饱为目标的生存型社会,开始全面进入到一个以人的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社会,实现了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跨越。解决温饱以后,人们的需求进一步发生变化,由主要是解决温饱转变为要求解决就业、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公共交通、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等。而吃饱穿暖这一活命的生存问题解决了,人还要发展,还要吃得健康,生活得更加体面。而看病难、上学难、出行难、养老问题、人居环境恶化等民生问题,反映出我国当前公共产品短缺、民生保障不足,不能满足老百姓生活需要这一现实问题。比如,我国贫困人口的成因主要有五种:一是因病,二是因残,三是年老体弱,缺乏劳动力或劳动能力低下,四是,子女上学,五是生存条件恶劣。据统计,西部新增贫困人口的60%~70%左右都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国家发改委制订的《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披露,_每年大约有1000多万农村人口因病致贫或返贫。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特困群众中也有33%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一些贫困地区,教育负担已经成为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花费是他们的头号家庭开支。_零点调查公司的《2005年我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显示,城市、小城镇、农村的受访贫困人口中40%~50%的贫困原因是“家里有孩子要读书”。甘肃省农业部门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全省重新返回贫困线以下的农民中,因教育负担而返贫的占50%。
另一方面,不仅公共产品短缺,而且分配还不均等,尤其是城乡之间公共产品占有存在巨大的差距。无论是农村的医疗条件、学校设施和教学水平、道路状况,还是养老保障、居住条件等,与城市有着巨大的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城乡名义收入差距为3.3:1,若把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因素考虑在内,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已经达到5~6:1。
总之,一方面,经济持续增长,但另一方面社会发展滞后,公共产品短缺、公共服务不均等、不到位,暴露出我们现行制度还存在某些缺陷,对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3. 经济持续增长与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突出矛盾;
近年来,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分配关系呈现较为明显的失衡状况,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城乡收入之比已达3.33:1;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十分明显;农村贫困家庭与城镇低收入_的生存状况与_持续的经济增长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电力、煤气、金融、石化等垄断行业职工的高额工资引起社会的普遍不满。
4. 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突出矛盾。30多年的持续发展,使资源消耗、浪费,环境恶化的问题更加凸现。经过60年的发展,支撑国家发展的水、土地、石油、煤炭、森林、及各类矿藏资源消耗巨大,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中国碳排放已成全球第一。在节能减排成为世界性趋势的情况下,资源消耗性经济难以维持。再加上,我国的现代化又正赶上世界范围新一轮的工业化、城市化浪潮,印度等一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使我们面对的资源环境挑战更为严峻。(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储量都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即使是比较丰富的煐资源,人昀邻里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同时,三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成为了第二大经济体,只能叫大国,还远没有成为强国。什么叫强国,什么叫弱国?弱国是自己创造的剩余价值被别人拿走,往外流,强国是剩余价值往里流。一直以来,中国被誉为“世界加工厂”,我们是以低廉的劳动力为那些发达国家的打工,这种情况必须有所改变,由“中国制造” 转变为“中国创造”,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
总之,过去经济发展,中国在全世界是一枝独秀,成绩斐然,这与良好的环境、良好的外部需求给中国经济提供了非常好的舞台和空间有关,当然和中国_、中国政府把握好机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也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我们发现外部的需求也发生变化了,很多发达国家也在进行调整,能尽可能地在国内生产,解决国内的就业压力,不增加就业,那他们的国家也不会安定。但从我们的角度里讲,过去我们都是多为外国人生产,外国人得病了,吃不下了。我们的出口成了问题。如果说一个大国的经济过度对外依赖,安全性就会比较差。过去我们的经济发展也为人民服务,更多是为外国人民打工服务,我们很多人口红利变成了跨国公司的利润,我们也赚到了一些利润,那是非常微薄的。所以,对中国来说还有很广阔的市场,东西还有5500多公里,本国人民应该成为今后经济服务的重点,扩大内需就成为了“十二五”规划的重点。
所以,[PPT] “全会提出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对外出口、政府投资、居民消费,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通过金融危机的考验,日益显示出,对外出口依赖性太强,存在巨大风险;政府投资过大,发展的持续性在下降;而国内消费不足,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三股力量不协调。
(二)“十二五”的基本战略任务:经济、社会并举
[PPT] “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11个规划有着本质的差别。过去的11个规划追求“国强”, 这是由当时经济发展的迫切性决定的。 “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 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经济、社会并举,“十二五”就处在这样一个转折期。
  经过30多年的改革,目前中国人均GDP首次达到接近4000美元,按照国际标准,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这一时期的发展思路肯定与过去不同。“十二五”以及以后一个较长时期,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各种差距、富裕人民群众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全新思路和战略。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中国社会的很多问题都跟_和民众的普遍不富裕有着直接的关系。如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问题、消费和内需不足的问题,乃至一些_性事件,都有着贫富分化的影子。贫富分化甚至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的稳定。所以,“十二五”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新思路和战略,围绕着如何“富民”问题,制定行动路线图。
  从“九五”计划开始,经历的几个计划都强调“增长”,而“十二五”则定调“均衡”。即区域间的均衡、贫富的均衡、大城市与小城镇的均衡、公共服务的均衡等等。
总之,2011—2015年,我觉得“十二五”规划有两项基本的战略任务。[PPT] 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因为“十二五”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不光是一个经济规划,还包括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的任务在“十二五”时期 ……(未完,全文共23900字,当前仅显示4298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党校学习贯彻十七届_全会精神党课辅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