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民族宗教/新农村/农业讲话/调研报告/>>正文

民族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发表时间:2010/11/29 18:35:03
目录/提纲:……
一、基本情况
二、党建在两个民族村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一)加大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培训力度,引导观念转变
(二)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提高群众参与村民自治的积极性
(三)健_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农村能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民族村寨新农村建设中_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新农村建设已经具备一定基础
一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二是村民自治意识不断加强,基层组织作用进一步巩固
(二)挑战:民族村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具有特殊性
一是少数民族群众思想观念没有彻底转变,村民文化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二是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还存在着较多困难
三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形势严峻
四、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党员,积极发挥少数民族党员的号召力
(二)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三)创新党建载体,提升群众共同发展的能力
(四)发挥少数民族群众自治权利,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对本村事务的参与热情
(五)结合本地区本民族实际,找准特色经济发展之路
(六)突出民族特色开展教育培训,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对新知识新信息的认同感
(七)挖掘并利用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
民族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加强民族地区党建 推进民族村寨发展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_建设,是有力维护当地和谐稳定的基石,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通过对**县小花江村与纳孔村这两个村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当地干部群众迫切改变落后面貌的精神状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巨大热情。同时,也折射出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下,两个少数民族村寨在_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生产有了新发展、农民生活有了新改善、农民素质有了新提高、农村面貌有了新变化、农村文明有了新进步。

一、基本情况

(一)纳孔村。纳孔村是位于**县三岔河畔的布依古寨,辖18个村民小组1007户4497人,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共有党员49人,其中女党员11人,占总数的22%;少数民族党员32人,占总数的65%;中专以上学历14人,占总数的29%。

**县者相镇纳孔村被是全省“百村试点”之一。近几年来,纳孔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修复了民居,建成了民族接待站、 环寨石板路、三岔河环湖路、布依民族文化展示中心等。现在,该村凭借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浓郁古朴的民族风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村容村貌有了巨大改观,群众收入有了大幅提高。2010年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19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发展优先,尊重现实、操作可行,照顾近期、引导长远”的工作要求,编制了《小花江村经济发展思路》、《小花江旅游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了内容完善、操作性较强的村规民约,并得到了很好执行。

纳孔村村党支部在该村发展中,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党务、村务公开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民代表评议党员干部制度,有效理顺了村里的工作机制和党员管理机制,激发了党员干部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健_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农村能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小花江村和纳孔村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建载体活动,加大“三培两带”工作力度,积极培养预备党员,不断壮大支部党员队伍。两个村在选配村干部时既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意愿,又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选好配强 “领头雁”,努力造就一支作风过硬、团结务实的少数民族村“两委”班子,党员干部也充分发挥了能人带动作用。

三、民族村寨新农村建设中_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新农村建设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一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通过几年来的不断探索,调整产业结构,发挥民族特色,两个民族村寨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2004年前,小花江村人均吃粮不足350斤,年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是该乡扶贫攻坚的重点村。乡党委、政府结合该村荒山草坡多的优势,引导村民发展畜牧养殖业。目前,全村70余户村民家家开始养牛养羊,成为平街乡的养殖专业村。纳孔村利用田园生态、自然景观、布依民俗文化等资源,以农户家庭作为基本经营单位,兴办以布依族餐饮为主的“农家乐”,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通过“农家乐”拉动了该村豆腐加工、禽畜养殖、蔬菜种植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村一品,一组一特”的纳孔村经济发展模式,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上。二是村民自治意识不断加强,基层组织作用进一步巩固。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村“两委”班子,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两个村先后出台了村务、党务、财务公开制度和一事一议制度,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进一步提高了村班子和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二)挑战:民族村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具有特殊性。一是少数民族群众思想观念没有彻底转变,村民文化科技水平有待提高。两个村均实施了一系列脱贫致富项目,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和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很大一部分群众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开始走上勤劳致富之路,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基本达到脱贫的标准。但由于起点低,对各种资源掌握少,仍有一部分群众自力更生能力较差,对政府的依赖性仍然比较大;部分群众陈旧保守的落后的思想依然存在,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未完全建立,农村中封建迷信、赌博等与乡风文明格格不入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农民对村公益事业不闻不问,没有认识到在新农村建设中,自己是受益主体、建设主体、投入主体,因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自己当作新农村建设的“局外人”;少数群众怕苦畏难,缺乏创业意识。由于文化科技知识水平程度不高,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狭隘的民族意识浓厚。二是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还存在着较多困难。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纳孔村和小花江村各方面的条件虽然有了较大的进步,但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发展生产制约因素很多,部分群众一无技能、二无资金。加上部分群众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知识较慢,致富能力还有待提高。相当一部分人仍然存在小农经济观念,缺乏创新意识,致富的路子不宽、点子不多,增收缓慢。三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形势严峻。民族村寨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由于与外界的交流日益加深,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面临一定冲击。一方面村民要求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另一方面传统的传承机制日益遭到破坏,许多传统技艺濒临灭绝,后继乏人,遗产资源破坏、流失严重,_建设也面临挖掘、传承民族文化的压力。

四、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党员,积极发挥少数民族党员的号召力。深入推进“三培双带”、“ ……(未完,全文共4551字,当前仅显示2298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民族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