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农村/组织讲话/党会报告/调研报告/毕业论文/>>正文

村级组织的“空巢”、“空缺”现象研究

发表时间:2011/7/19 22:32:04
目录/提纲:……
一、调查地现状描述
二、村级组织陷入“空巢”、“空缺”状态的原因分
(一)集体经济的衰落是农村基层组织涣散、功能
(二)农村社会的急剧转型带来的青壮年劳动力的
(三)市场经济向农村的延伸导致了村民价值取向
(四)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间难以调和的矛
(五)_方面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六)沉重的债务负担使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不堪重
……
村级组织的“空巢”、“空缺”现象研究
——基于鲁西北A村调查

村级组织处在__的最基层,是_农村工作全部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责任者和具体组织者,它们是_在农村的政治领导_和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上传下达、组织实施、树立形象、凝聚民心的神圣使命,特别是在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化解矛盾、实现长治久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村级组织。经历了农村基层组织重建、重组和分化的过程,现时期村社区出现并逐渐形成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社区党组织—村党支部(党总支或党委)和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等三大组织系列并存的局面。但与时代的要求、与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不相协调的是,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存在着“空巢”、“空缺”化现象,这一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所谓农村基层组织的“空巢”、“空缺”化,可以理解为基层组织“断层”、“缺额”或即使存在也形同虚设,在社会生活中基层组织和党员所发挥的具体作用逐渐弱化甚至消失,从而导致这些组织整合社会能力较大程度下降或在社会生活中主导地位丧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调控主体(党支部及村委会)组织涣散,机构不健全,组织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44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济发展、_及社会进步等均受到极大的影响和制约:(1)不利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济实体走向市场。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单凭家庭这个极小的组织单位无力弄清整个经济的运行过程,农民无法根据复杂的市场信号,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加大了经营行为的盲目性。近几年来,该地市场行情不断发生波动,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小的冲击。因此,急需加强农村正式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发挥基层组织的农业生产服务功能,为农民提供产供销一体化的社会化服务,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外部环境。而该村基层组织的弱化显然无法承担起连接家庭与市场的功能。(2)_、治安每况愈下。随着社会利益主体的分化,农民成为独立的利益实体,农民之间的利益摩擦、冲突增多,许多民间纠纷在没有触及法律的前提下,本都可以由基层组织调解而妥善解决,但在该村组织弱化瘫痪的态势下,冲突难以平息,且愈演愈烈。同时,该地发生的被盗失窃事件也日益增多,2005 年度该村共发生 12 次盗窃事件,其中 8次为入室偷盗,经访谈得知,这一数字基本相当于 1998—2001年间发生的总和。前些年该村均实行冬季农户轮流“打更”制度,但近两三年因大量村民为出打工,“打更”制度搁浅,而村干部并未采取相关补救措施来应付日益复杂的治安局面。(3)基础设施建设几近停滞。在农田水利建设、道路铺设维护、国土整治等公共事业方面,只有基层组织担负的起这种功能,才能实现规模效益,但近年来,由于基层组织的弱化,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老化、失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逐步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村农业生产及村民的日常生活。(4)农村教会组织潜滋暗长,非法教会活动盛行。最近两三年里,该村x-教人数猛增,信徒多为中年妇女,其子女多在外打工或求学,传教士们就利用了他们为家庭、为儿女祈福的心理收敛钱财,有些传教者甚至明目张胆地散布谣言,组织各项违法活动。(5)家族_有所抬头。“上阵得靠父子兵”的宗族观念,在不少农民头脑中死灰复燃,其主要原因就是村级组织作用的弱化。一些村民倚重宗族_、家族_横行霸道,让人敢怒不敢言。虽然上述种种问题产生的原由有多种,但作为该地直接的组织和管理者—党支部及村委会 “难有作为”及“不作为”的表现无疑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原因,“空巢”、“空缺”化的基层村组织在此方面难辞其咎。

二、村级组织陷入“空巢”、“空缺”状态的原因分
析村级组织的“空巢”、“空缺”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农村社会转型带来的副产品,又是农村基层社会_不完善、不健全的伴生物。其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集体经济的衰落是农村基层组织涣散、功能
弱化的深层次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公社_解体,农村大部分地区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承包到户,其它主要生产资料也被分走或折价出售,集体经济呈现出“空壳化”。生产的功能转移到家庭,导致集体劳作方式不复存在,“在以农耕为获取生存资源的主要手段的国度中,一个组织失去了这些资源和手段,便也失去了相应的权威和能量”[2](第 156 页)。集体组织不再直接管理经济,从而弱化了村级组织进行社会调控的经济职能。集体经济的萎缩,也使村级组织的调控行政手段因失去了必要的经济支撑,其效用大大降低。与此同时,集体经济实力的不足,使由集体福利提供资助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急剧减少。基层组织由此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凝聚力及调控能力。

(二)农村社会的急剧转型带来的青壮年劳动力的
转移和流动。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农村社会经历了巨大变化。巨大的转变首先表现在中国出现了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大转移。大批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头脑相对灵活的中青年农民、农民党员进城务工、经商、办企业。虽然该村仍以传统农业为主,但村内约有 40%的劳动力、45%的农村党员外出务工。
大批身强力壮、素质较高的中青年农民进城务工,虽然对于转变该地农民观念、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而对其作用的发挥造成极大的冲击。
冲击一,大量中青年党员和村内其他有志青年长年在外打工,造成许多村支部班子因缺少高素质人才_的支撑,出现了后继乏人、选人难、选能人更难的现象。
这是当前部分村支部书记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观念及工作方法陈旧、能力不强以及党支部作用发挥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冲击二,中青年党员外出打工而且分散在_各地,给党员教育、管理和 ……(未完,全文共6754字,当前仅显示237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村级组织的“空巢”、“空缺”现象研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