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文化/宣传讲话/公文/毕业论文/文教论文/>>正文

汉语言文化在新闻写作中运用浅谈

发表时间:2011/9/5 15:42:57


汉语言文化在新闻写作中运用浅谈

内容摘要:汉语言文化专业的课程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徜徉在古典汉语言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唯美世界中,无论是《诗经》还是四大名著,乃至唐诗宋词,我们总能在斟酌推敲之后领略到那些不朽的作品从字里行间里传达出的情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东西方文化相互_,而互联网又开创了一个全民发声的时代,这让我们的新闻写作面临着一个非常宽泛的文字报道环境。笔者进行了局部范围内的交流调查以及思考后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新闻写作应准确严谨又不失时代环境特色,这样即能尽到新闻报道的职责又能让读者感觉新闻更加贴近生活,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交流传达作用,同时又将汉语言文化进行提炼和传播。由于本人专业知识局限和实战经验有限,文中观点有不当之处还望老师批评指教。
关键词:新闻 汉语言文化 语言环境
刚进入报社的前几天,我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579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脱离生活的境地。首先,对于这样的现象我本人不予置评,但是在我看来,一个全民的语言文化习惯,或者说形成的汉语言文化环境,才是主流的文化现象,而这是我说的当下的汉语言文化。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领略到的更多的文学作品是在反应当时人文风貌,在那样一些特定的时间点上,我们的古人和我们各自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化现象。这就是为什么“之乎者也”只会出现在古人的对话中,而“神马”、“浮云”以及类似于“打酱油”一类的说法会风行于当下的年轻一代口中了。我相信,在这样一群创新力十足的年轻人的带领下,汉语言文化将会在这样一个文化冲击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和地位。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明确一个事实,尽管民众是语言文化的主导,然而作为转播和记录这样一种文化的新闻媒体才是将语言文化发扬光大的有效途径。如何让语言文化以一种健康的形式形成和保留乃至于传承,新闻报道也占据着不可磨灭的领导地位。
首先,汉语言文化形成于普通的民众,新闻应还原于民众。新闻以一种贴近生活的形式报道出来会更加让群众满意,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新闻的传播率,对民众来说也能更加及时全面的了解身边发生的事儿。借助世界文化的激烈碰撞的良好机会,新闻在这场大交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多数外国人或许并不知道孔子到底是何许人,他到底经历过 怎样的沧桑蜕变,但是孔子文化的风行却是不争的事实。在我看来,孔子的弟子将其言行整理成书用以传扬孔子的思想,孔子的话语才会穿越时空镌刻在你我心中。“书”是我要说的文化载体,而新闻也是文化载体。作为一种传达工具的同时,新闻也起着诠释的作用,作为一种推广中国语言文化的载体,担负着向世界诠释中国的使命。从各方面来看,新闻必须与时俱进,与当下的语言环境相匹配,用前辈们的话说,就是,“弄清你是写给谁看的,再思考你要怎样表达。”
其次,新闻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前面已经讲过新闻是传播当下语言文化的载体,其传播的文化应该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然而,现实的语言环境是极其复杂的,作为新闻编辑应时刻注意新闻用语的严厉把关,确保用自己的笔传播健康的语言文化。由新浪率先发起的微博模式已经席卷了中国,民众通过这样宽泛的平台充分行使了言论_的权利,在当下的中国真的形成了有啥说啥的言论环境。然而,问题也随之产生,语言环境是_的,很多过于情绪化的语言甚至是过激言论也随处可见。尽管,民众大多数人是有自我判断力的,但更多的人是没有主观判断能力的,或者处于辨别不清的灰色地带,这很大程度上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隐患因素之一。因此,我认为新闻应以正面、专业的角色为民众把关,将语言文化的健康部分传播出来,让大家能有一个模仿学习的对象,也让外国朋友能理解中国主流的汉语言文化。
最后,新闻也是主导汉语言文化的有效因素之一,不同的新闻媒体以其不同的新闻形式影响着民众语言文化习惯。不管是幽默,还是严肃的语言习惯,我们的谈论方式与文字表述习惯并不是因人而异,相反,我们很多时候都在写同样形式的文章,不同的是,每个人的思想各有不同。否则,什么记叙文、议论文 ……(未完,全文共2558字,当前仅显示1626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汉语言文化在新闻写作中运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