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正文

《中国文学批评史》解读

发表时间:2011/11/30 20:40:32

《中国文学批评史》解读

一、本书的理论框架
现在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一门学问,是在近代以后,才由西方传入中国的。尤其是在五四以后,借鉴西方的文学批评观念,中国研究文学理论的老一辈文学家们开始了利用西方的分析手段和方法,来整理中国自古以来存在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材料,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学理论学科。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文学,相比较于小学、经学、史学这些学问来说,一直都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那么,批评文学的学问便是小道了。所以,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文学批评的历史因而也很悠久,但是,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家却没有多少是专门研究这门学问的,大多都是在自己的本行之外,将文学批评作为一门附属的研究门类。尽管似乎有那么多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是做文学这个专业的,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这些人所处的身份和地位,以及今天我们对于这些人的刻意渲染,以至于这些人在现世的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598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西方的视角、方法,来研究我们既有的材料,将西学以为形而上的道,将存在于一切典籍中的文学批语史材料搜集出来,加以整理,构建成为一门独立的文学批语史。至今,这门学科从建立到完善,也不过四、五十年的时间,还有大量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发展到现在,正如序言所言,“上世纪90年代初,一批有灼见卓识的当代文学理论家,提出“古代文论中国转换”的命题,他们将我国古代文论与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理论、外国文论并列为21世纪文学理论建设的三大资源。”从这一种判断中,我们不难看出:理论之间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所以,不可避免地,就中国古代文学批语史这一学科而言,西方文论在其上的烙印正在逐渐加深。
  这本教材就是一个绝佳的范例,无论是理论框架,还是材料的处理,都能够看出一种根植于西方的方法。所以,我也顺着这种思路,将这本书的框架大致总结和归纳了一下。这本书一共有八章,以朝代为序,将中国文学批评分成了八个大的时期,从先秦一直到近代。共有三十九个小节,每个节着重讲述发生在这个时期内的文学批评事件中,那些影响力比较大的、通行的或是建树性质的“一家”的观点,当然,这里的“一家”既可以是一个学派,同样也可以是一部著作。又将每一家的观点分割为若干个大的知识点,全书共计152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就是这一家的一些文学批评的观点。在讲授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又先将这种观点先提出并阐释,再摘取部分原始文献进行分析,以为佐证。分析材料也能够符合中国学问的特点,从训诂入手,先释义,再发挥。结构严整,篇幅得体,条理明晰,且将中国千年以来的文艺观念统统都进行了罗列和阐述,详略得当,程度适中,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二、《中国文学批评史》浅见
我将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划归为了三个大的时期:第一个时期:先秦到两汉,这是文学批评的发生论;第二个时期:魏晋南北朝,这是文学批评的形而上学;第三个时期:隋唐之后到清末,这是文学批评的本体论。
  首先是第一个时期,先秦到两汉这一段时期,我认为,这是文学批评的发生论。因为,在这个时期之中,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文学批评是个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当时的文学批评者们,大都不是专业的文学批评家,在他们心中似乎找不到今天我们所共同认识的文学批评的观念。甚至,他们所批评的,都不一定是我们现在所公认的文学,更多地,这一个时期的文艺批评者们是对于“乐”这一观念的评述。《诗经》这样的文学作品也同样是属于“乐”的范畴。而且,批评对象是什么呢?是作家么?是作品么?是作家的创作么?是读者对于作品的接受么?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也无须知道。所以,这个时期的文学批评,既有对于作家的,也有对于作品的,也有对于接受_的等等;既有创作发生论,也有创作论,也有文本接受论,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不成系统的散乱的残章,分散于只言片语之中。甚至有的所针对的对象根本不是对于文学的批评,而是关于当时的礼节、风俗、政治、哲学。但是我们能够从这些只言片语之中找到背后所蕴含的一种文学批评的理念,所以这个时期的文学批评是一种广义上的文学批评。这个时期的文学批评的特征就是:只言片语的散碎累积,文学批评的观念不明晰 ……(未完,全文共3326字,当前仅显示1680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中国文学批评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