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调研报告/毕业论文/文教论文/>>正文

对“一流党校”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1/12/27 9:59:30

对“一流党校”的思考

市委党校

市委书记**在市委党校成立50周年大会上,向党校人发出了:争创“一流”党校的号召。这对党校人来说:什么是“一流”?“一流”的坐标在哪里?“一流”的内在规定是什么?如何完成实现“一流”目标的任务等等。天下人都敢喊“一流”,“一流”到底是什么物事?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犹如天外“飞碟”,只有言传,耳闻,不能眼见、手触、身体。这样讲来,是不是书记的号召发错了呢?作为党校人,我们认为没有错。市委的号召开启了市级党校奔向千尺高台的大门,鸣响了市级党校迈向康庄坦途的枪声,推动了市级党校展开争先创优的势头。

对“一流党校”,或回而避之,或空有口号,或噤若寒蝉,或盲目追求,或剑走偏锋等等。这颗“酸果”我们敢不敢、能不能吃得下,消化掉?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说得好:“一个困难就不过借助于一个更麻烦的多的困难来排除了。”(《资本论》第二卷第500页)铜陵党校人有胆,更要有识,不相信这颗“酸果”不甜。“一流党校”不是“天外飞碟”,而是实实在在的办学实体,传播马列理论的阵地,增强党性的熔炉,闪耀智慧良策的智囊,可言,可闻,可见,可嗅,可触,进而意之所到,可圈,可点,可赞。

“一”为数词,数之始者也。一而再,再而三,乃至万、亿、兆、京,可谓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绵绵不绝。“流”一意是“等级”,比如第一流产品。(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914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个单位具体目标,多指用数量描述的指标,是短期行为的依据(参见《政策学》第375页)。一流是个境地或标准,成为我们锁定的目标。一流又是动态的,这种动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水涨船高”式动态,即一流的变化随内外条件与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一流的标准没变,谓之变中不变;一是“水涨船低”式动态(大海中常见的现象:周围的浪涛高于船体了),即一流的变化随内外条件与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又有两种变化,一种在一流方阵中由一而二,或由二而三,即由上而中,由中而下,一流出现级差或降级,量变质未变;另一种是离开了一流的方阵而流入二流,三流,不仅量变,质也变了。这就是一流目标的动态特征。当然,二流,三流也可“反水”,变为一流。开展创建“一流”活动,或三年、五年,或二年、四年一次,进行考核和评比,以时间的动态性合拍于事物(争创一流活动)的动态性,进而能够找到动态的活动依据。

既然“一流”成为我们的目标,那么这一目标的坐标是什么?我们是市级党校,这是坐标的定位,那么这一坐标的空间范围有多大?可以是_的,也可以是全省的,还可以是华东协作(省市)区的。我们认为,前后两个空间太大了,还是取全省为好。锁定“创建一流党校”的空间坐标,进而能够找到创建一流党校对象的资格依据。

再让我们明确党校的内部构成。从工作性质上说,党校主体分为两大块,一块是教学科研,一块是行政后勤。一般认为,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行政是保障,后勤是条件。另外,还加上党组织(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和办学条件两个方面。这种划分,能一次性概括它的全部外延而不重复。如果这六个方面各自形成一个系统的话,组成这一系统还有自身的分系统、子系统,又是一个不同层次的系统。这些大大小小的系统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党校内部构成体系。我们争创“一流党校”自然会将目标锁定在整体目标上,即内部构成体系上。市级党校虽小,却五脏俱全,系统复杂。整体目标的实现——一流党校要依赖于六个分目标的实现,而分目标的实现又有赖于各个子目标的实现。这样就形成了与目标体系相适应的任务体系。当我们明确了任务体系的时候,我们才能明确目标实现的标准与尺度,我们才有考核、检验目标体系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故而争创“一流党校”才有了科学性依据并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进而能够得到党校内外人们的认同。只有这样,我们才算是占领了“一流”的阵地。

曾经有人针对党校管理改革提出过确立“研究型党校”的改革方向和确立坚持“一流党校”的发展目标的设想,认为,所谓“一流党校”的水准和奋斗目标,就是按照新世纪的新要求,不断实现和推进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科研水平,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管理服务和一流的办学条件。认为“五个一流”是办好“研究型党校”的必然要求,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随着新世纪的实践探索,它将赋予总体性、综合性和动态性、发展性。还认为,其中,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科研水平,应该是恒久的主题和_内容。后“三个一流”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在新世纪的任何时候,都应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扎扎实实地研究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一流”标准。要不断地赋予党校管理具有时代特征的相关内容和要求。要真正以百折不挠的精神状态,向着新世纪“一流党校”的目标迈进。(参见杨延廷等主编《党校工作概览》_党校出版社2005版第279-280页)我们认为,创“一流”,争上游,作为党校发展的竞赛口号,是无可厚非的。问题是要依据“ 不同时期,不同条件”赋予“一流党校”以“时代特征的相关内容和要求”,也就是将“五个一流”的操作、衡量、评价标准制订出来,予以量化,不能一面倒向于笼统的模糊定性,而“赋予总体性、综合性和动态性、发展性”的桂冠。我们认为,“五个一流”的划分,有重复与包含关系,主要是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科研水平与一流的师资队伍相重复、相包含,因为一流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必然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有果就有因。反过来说,有因不一定全是果,比如一流的师资队伍可能有一流的教学质量,但不一定有一流的科研水平,反之亦然。推而广之,具备后两个“一流”也不一定出现前两个“一流”,这里又有复杂的因果关系,理论上不理清,容易出现操作上的紊乱。这是“一流党校”目标的内部构成问题,即目标生成的问题。再者,“一流党校”是哪一级,空间范围有多大,是不是动态的,这是“一流党校”的动态层级与空间坐标问题。上述这些问题我们已作出了回答。

不仅如此,更为严重的是“五个一流”的目标没有目标的生成对象;没有生成对象的目标更容易游弋不定,不可捉摸。我们认为:“一流党校”必须有“一流学员”与之对应,即所谓的目标的生成对象。所谓“水涨船高”,没有相应的高度——“一流”的水,如何涨起相应高度“一流”的船。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和理论上的推断。这也是主客体理论的基 ……(未完,全文共10791字,当前仅显示256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对“一流党校”的思考》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