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宣传讲话/思想汇报/解放思想/>>正文

探究_关于以弱胜强和他的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思想

发表时间:2012/5/27 21:57:07

探究_关于以弱胜强和他的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思想

摘要:
_思想是中国第一代领导_经过中国艰苦的革命和建国形成的革命理论体系。_军事思想是_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系统的总结了中国革命,军队,国防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而以弱胜强是中国革命,军队国防建设长期存在的一个课题。_军事思想中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思想充分的解答了这一问题。因此探讨_关于以弱胜强的就是要充分研讨_的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思想。本论文主要从以下部分探讨_的以弱胜强,以及他的人民军队战略战术思想。第一:_人民军队战略战术思想概述以;第二:_人民军队战略战术思想形成的几个重要阶段;第三:_以弱胜强对人民军队战略战术形成的作用;第四:人民军队战略战术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五总结及_人民军队战略战术思想对当代的作用。

关键词:
_军事思想;_人民军队战略战术思想;以弱胜强;积极防御;

前言

_无论古今中外都是一位伟大的领导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707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确提出了“_军事思想”的概念,并对此做了阐述。   
遵义会议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是_军事思想形成完整科学体系的时期。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重新肯定了以_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是_军事思想发展的一个起点。1936年12月_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研究战争和指导战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地论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指导问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_相继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等军事著作,系统地论述了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理论和原则,以及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一时期,_军事思想已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并经受了战争实践的考验。

三、_以弱胜强对人民军队战略战术形成的作用
中国革命力量相对于国外,特别是苏联来说,可以说是薄弱的。这也是_提出农村保卫城市的关键所在。中国社会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国家。以弱胜强在中国革命军事斗争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革命的命运以及前途,战争失败的直接后果不仅是战争失败,很可能造成人们对革命的信心和希望。我们从_苏区的两次反围剿对比就可以看出。
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是以弱胜强的胜利。在1933年2月,_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红军采取退却步骤,以一部兵力将敌向黎川方向吸引,主力秘密转移到东韶、洛口地区,待机歼敌,准备歼灭抚河西岸援敌之一部。这时,何应钦误认为红军主力往东向黎川地区转移,即令其中路军三个纵队向广昌、黎川地区追求,迂回包围我军。2月27日至29日,在宜黄之黄陂地区,红1方面军采取大兵团伏击的战法,歼敌第52、第59师。敌军两个师被我歼灭后,完全陷入被动,陈诚被迫调整其中路军部署。经过黄陂、草台冈两仗,共歼敌近3个师,俘敌1万余人,缴枪万余支,基本上打破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红1方面军主力和地方红军扩大到8万余人。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以弱击强,直接的后果是失去了大好希望。1933年—1934年,蒋介石对_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经过一年奋战,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被迫放弃_根据地,开始进行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当时“左”倾_实行的军事政策有直接关系,这一点,已为历史学界广泛注意,作为一场跨时一年,交战双方拥有各自疆界、_和社会组织具有总体战性质的战争,导致战争成败的因素当然不仅仅在某一方面,而应有着十分复杂的内容。

四、人民军队战略战术思想的主要内容
1、立足全局,统筹全局
立足全局,审时度势,是_指导战争和指挥作战的第一个原则。不考虑长远利益的人,就不能策划好眼前的问题;不考虑全局利益的人,就不能策划好局部的问题。"谋万世"、"谋全局",就是全局观念,就是战略意识。在受到日本大规模侵略,丢失东三省,华北危机的时刻,__提出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方针,充分体现了立足全局,统筹全局的军事思想。

2、灵活用兵,顺势而为
孙子兵法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宋代岳飞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些名言,都强调了要根据敌情的变化和战场的情况,灵活地使用兵力。
_说:"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作灵活。根据_的论述和他指导战争的实践,灵活用兵可概括为五个方面:
(1)因时用兵。所谓 ……(未完,全文共3929字,当前仅显示1984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探究_关于以弱胜强和他的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思想》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