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毕业论文/文教论文/计划规划/调研报告/>>正文

浅谈贵州省石漠化治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发表时间:2012/5/30 20:44:53


浅谈贵州省石漠化治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1 贵州石漠化现状及成因
1.1 贵州石漠化现状
贵州是我国喀斯特发育最充分、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全省喀斯特面积达13.0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73.8%,其中:喀斯特出露面积10.9万km2,占全省总面积61.9%。石质荒漠化面积达2.25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2.8%,且每年仍以超过6.7万hm2的速度在继续扩展。据调查,现有石漠化土地中,岩石出露面积占70%以上的石山74.1万hm2,岩石出露面积在30%~70%的半石山地46.7万hm2,白云质砂石山13.8万hm2,工矿型石漠化土地12.9万hm2,石漠化农耕旱地(石旮旯土)13.7万hm2,有潜在石漠化趋势的25度以上农耕旱地64.5万hm2。这些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境内乌江流域和南、北盘江流域。

1.2 贵州石漠化成因
贵州石漠化主要是喀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61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理及移民搬迁、人口减载为辅助手段;以重点地区保护和治理为突破口,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促进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2.3 石漠化治理的目标和重点
石漠化治理的目标和建设重点是,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开发新的能源渠道,并辅之小型水利工程,扭转喀斯特地区石质山地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石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的势头,使项目区广大农民有比较稳定的耕地和较为可靠的水源,能够比较稳定的解决温饱。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一个喀斯特地区功能稳定,结构合理的森林生态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3 石漠化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
3.1 林种、树种选择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物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适宜用来恢复植被的植物种类很多。根据石漠化治理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在恢复植被的同时也要考虑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立地条件较差、坡度较大、水土流失隐患等级较高的地段规划营造生态公益林。在立地条件较好、地势较平坦的山坡地,选择名、特、优的竹、药、果、藤等树种营造生态经济林(生态经果林、生态用材林、生态药材林、生态薪灰林)。在树种选择上,要充分考虑石漠化土地严酷的立地条件,注重选择适生(耐干旱、耐瘠薄)、速生、抗逆性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乡土树种,如花椒、金银花、任豆、香椿、酸枣、苦楝、榕树、车桑子、棕榈、楸树、刺槐、桦木、竹子、栎类等。

3.2 营造林方式选择

3.2.1 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是石漠化地区生态重建最直接和费省效宏的措施。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严酷,采用大面积人工造林的方式来恢复植被,往往事倍功半,成效并不理想。而且,由于人工造林难以模拟自然演替过程,形成的林分结构简单,在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性、群落稳定性等方面无法与天然林相比。封山育林使不同植物能充分发挥天然更新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喀斯特地区特有的小生境,合理地自我更新演替,形成复合的植物群落。贵州石漠化地区实行全面封山后,从裸地→灌草丛→草灌丛→藤刺灌→疏林→喀斯特森林植物群落,整个过程约需要40~50年的时间,由此可以形成生物多样、结构合理、复杂稳定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封山育林虽然需要的时间较长,但投资少、操作性强、效果明显。因此,在石山半石山和白云质砂石山等人工造林困难地段,应大规模采取封山育林措施。根据现有母树、根桩、幼树数量及分布等植被基础情况,结合立地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正确的培育方向,采取合理的封育类型、封育方式和封育年限是封山育林取得成效的关键。

3.2.2 人工造林 喀斯特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立地条件,决定了石漠化地区的人工造林有别于常规造林。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较快的优良乡土树种上山;应用切根苗、容器苗造林、生根粉浸根、抗旱保水剂等提高造林成活率;最大限度地利用造林地现有植被,不全面砍山、不炼山、见缝插针、局部整地;汇集表土,加厚土层,造林地穴面覆盖,提高土壤熵情,以及栽针留灌抚阔,利用自然力形成针阔复层混交林和抚育管理等技术措施,加快森林植被的恢复。

3.2.3 人工 ……(未完,全文共3418字,当前仅显示1726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浅谈贵州省石漠化治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