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作风/政府/行政/机关/>>正文

效能拷问执行力(行政机关执行不力的“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2/7/27 20:47:52


效能拷问执行力——行政机关执行不力的“病理”分析

所谓效能,一般来讲,就是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行政机关的效能建设 ,就是要注重行政效率,讲求行政效果 ,追求行政效益,提高执行能力。因此,从这个角度讲 ,效能就是效率和能力的集合体。执行能力 ,甚至执政能力都是能力的范畴。从根本上讲,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是提高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当然,如果细分的话 ,我们也会发现 ,效率高低和执行能力也可以互为表现形式和动力源泉。实践证明:效能建设,贵在执行。
近年来 ,行政机关上下都很重视执行 ,但层层都感觉执行不到位,而且互相都在为执行责怨。效能低下,是“执行难”,还是“执行不力”?根在决策,还是根在执行?我们透过行政机关执行不力的“病理”分析,就可以看出效能建设到底应该拷问执行什么?一、问行政管理_。
社会深刻变革,行政职能转移分化,基层_组织功能弱化,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毫无疑问使传统压力型的管理_和管理方式受到冲击。一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销蚀执行力。“下级服从上级”是_组织原则,上级组织决策一旦形成,不理解要执行 ,有困难的创造条件克服困难也要执 q。总感觉政府无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1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致政策措施不落实,政策目标无法实现,执行效果难免受到阻碍。
二、问行政决策主体。
尊重规律,符合实际,顺应民意的决策,是决定执行效果的首要前提。_同志曾把决策和执行形象地比喻成“十月怀胎”和“一朝分娩”P-I。而在现行行政管理运行的实践中却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一把手”价值取向有真伪,使执行偏离方向。“一把手”是决策过程的领导_。初到一地,执政一任,必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决策,同时为任期内个人政绩作决策,而且一般不会停留在前任的决策思路和发展路径上,“各执各号,各吹各调”。“一把手”频繁变动与决策的短期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 ,是发展反复折腾,地方劳民伤财,执行难得结果,甚至闹出了一些地方因市级主要领导频繁变动,标语口号不断变换,而县区还来不及更换或下级主管背不出来上级领导的口号而被市里主要领导在全市大会上点名批评的怪现象。前后“一把手”之间不同价值取向的决策常常难得一致,难辨真伪。为个人任期“制造政绩”的决策主观臆断、草率拍板、超出客观实际条件,假“地方加快发展”之名,搞所谓“德政工程”、“形象工程”、违规动用专项资金,干扰合法程序,其结果不仅妨碍执行,而且贻误事业口】。
二是决策行为闭门造车“衙门化”,使执行力悬在空中。不论哪一级领导机构作决策,都应该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社会和群众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 ,广泛听取各个方面包括执行层面的意见和建议。但不知什么时候,决策前调查研究成了一些领导下基层、上电视、走马观花、行为作秀的代名词;上级领导机关的工作会议不再安排讨论,讨论也是走走过场,反对的意见很难采纳,主要目的是把上级的会议精神传达下去,红头文件转发下去,执行责任分解下去。近年来片面强调领导班子年轻化,导致班子成员有资历 、能力、政绩和经验的执行型干部减少;强调高学历 ,导致班子成员中执行经验丰富的干部失去了应有位置。如此被 “优化”的班子结构,难免使决策打上脱离实际的“衙门”烙印。
三是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存在偏差,使执行行为被异化。行政法制化合理化是行政执行效率的前提和保障。一些地方长期不把依据国家发展规划,充分体现民主意志,反复经过科学论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执行 、监督 、考核的依据,而是照抄、照搬 、照套上级改革、发展、稳定、安全 、信访、民生的执行指标 ,忽视了区域条件、发展基础的差别化管理 ;层层加码下达 目标任务 ,并实行“一票否决”,与基层实际情况存在巨大反差。这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举止,既不合理、也不合法。于是“上面不讲理,下面难讲法”,“一级哄一级 ,层层哄上级”。四是决策层不为执行层分忧担责,使执行者被边缘化。一些决策机关强调执行,却只停留在公文的下发、会议部署、精神传达上 ,对执行却放任 自留,听之任之,坐等执行结果 ,难免会偏离决策 目标价值。一些经济基础薄弱地区,决策者对执行者常常持如下态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不排忧解难,他们“不管过程,只认结果”;在重点工程项 目建设上不调度、不协调,“反正竣工时我们来剪彩”;在基层改革大事上不分忧担责 、保驾护航,却反复强调“摆平就是水平”;对信访安全稳定工作不提神鼓劲,“无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最后还不忘丢下一句狠话“此事办不好,在上级免我之前,我先免了你!”三、问决策执行主体。
提高执行力的关键是提高执行队伍的整体素质。“什么种子发什么芽”,什么素质的干部队伍会干出什么样的执行业绩。而在执行过程中表现在执行主体上的问题并不完全那么简单。一是“一把手”不是执行主体,但执行能力被无限放大。“一把手”在领导体系和执行过程中都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但“一把手政治”却是不折不扣的_弊端。“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只是个误区,什么都要“一把手”亲自过问 ,副职的职责、权威被削弱;什么会议都要“一把手”作重要讲话,造成“一把手”到会的就快落实,一般领导到会的慢落实 ,没有领导到会的可落实可不落实。什么事都要“一把手”到场,片面夸大了“一把手”在执行层的作用,忽视了班子其他成员特别是整个公务员队伍的执行作用,而他们才是真正的执行主体。从上到下,只重视主要领导岗位“精英”的培养、选拔和交流,干部队伍的整体资源没得到“激活”和优化配置,不少公务员的 ……(未完,全文共6481字,当前仅显示2276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效能拷问执行力(行政机关执行不力的“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