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畜牧/安全/安全讲话/>>正文

构筑养殖小区“生物安全”的措施

发表时间:2012/11/27 20:47:17

构筑养殖小区“生物安全”屏障促进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
构筑养殖小区“生物安全”的措施

养殖小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现阶段条件下具有积极意义的畜牧业组织生产形式,是科技进步和畜牧业规模经济发展、实现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有效载体,也是我国畜牧业适应市场需要,融入国际经济_贸易体系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养殖小区迅速发展,_各地不同形式、不同规模、不同种类的养殖小区建设如火如荼。养殖小区的出现,对实现畜牧业标准化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等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应看到,一些地方对养殖小区建设发展中的安全等问题关注不够,致使养殖小区内问题频出,诸如选址不科学、布局设计不合理、疫病防控不严格等,从而弱化了养殖小区的效应,影响了养殖小区的进一步发展。

1、构筑养殖小区“生物安全”屏障的重要性

生物安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637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2、构筑养殖小区“生物安全”屏障的措施

2.1统一规划,因地制宜

建设生物安全养殖小区,应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养殖业生产基础、市场环境及资金、技术等因素,本着相对集中、重点突出、注重质量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对养殖小区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要严格按本地区特点、优势和发展目标,优先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市场竞争力的独具特色的畜产品生产基地,使其达到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产品竞争力日益增强、环境条件不断改善及生产持续发展的目的,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进而形成科学合理的畜禽业生产发展格局。

2.2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养殖小区的选址应遵循社会公共卫生准则,选择地势平坦干燥、土质坚实、空气流通、便于排污和背风向阳的地方,一般应建在村庄的下风向,且未被污染和未曾发生过任何传染病的地方。通常应距铁路、公路、城镇、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及其他畜禽养殖场或养小区1000m以上,距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以及水源保护区3000m以上。在公共设施方面要求“三通”,即水通、电通、路通,达到用电保证、道路便利、水源充足,且水质符合养殖业标准要求。小区内各部分应本着因地制宜和科学合理的原则,从人畜保健和利于防疫的角度出发,以整齐紧凑、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资金、经济耐用、有利于生产管理和便于防疫、安全等为目标,进行合理布局。养殖小区一般分为饲养区、饲料生产区和饲养人员居住区(含综合办公区)、废弃物处理区及隔离区等,各区之间要界限鲜明,严格分离。

2.3合理设计,规范建设

养殖小区筹建时,应请有关部门专家设计建设方案。按照不同畜(禽)种分别设计,不搞饲养多品种畜(禽)的综合小区。小区内畜(禽)舍建筑、房舍走向、面积大小、间距、通风、采光等应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所用建筑材料应力求统一。小区内净道和污道要严格分开,人员、畜禽和物资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避免相互交叉。

2.4慎重引种,严防带病

引种是将新病带入小区的危险途径之一,养殖小区要慎重引种,严防把疫病引入小区。如必须引种,应考虑以下3条原则:一是自国外引种,必须引自SPF场。二是自国内其他地方引种,应引自非疫区具有生产许可证、动物检疫合格证和销售许可证的畜(禽)场,且引种场家一般以1—2个为宜,切忌过多。引种时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证明健康无疫后方可饲养。三是引进精液也并非绝对安全,应予注意。

2.5严格免疫,注重消毒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和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本养殖小区科学、严格的免疫程序和卫生消毒、疫病防治等制度及措施。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做到免疫程序化。小区内要设置消毒池,生产区门口设置消毒间,定期对畜(禽)舍内外环境进行消毒,使消毒制度化、经常化。

2.6杜绝污染,合理用药

养殖小区环境卫生的保持及妥善处理各种污物的相应措施,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至关重要手段,因此,养殖小区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隔离病畜(禽),病死畜(禽)必须经过兽医人员检验后,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不得随意丢弃、宰杀或处理。严禁将病死畜(禽)出售或作为饲料再利用。养殖小区应设置无害化处理设施,病死畜(禽) ……(未完,全文共3543字,当前仅显示1790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构筑养殖小区“生物安全”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