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毕业论文/文教论文/教育/学校/科技/科学发展/>>正文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3/2/28 17:31:26
目录/提纲:……
一、领会新《课标》,把握科学课的六要素
二、注重情境导入,激发探究欲望
三、激发探究动机,培养科学兴趣
四、提供探究空间,培养探究能力
五、鼓励质疑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六、采用电教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七、改革学业评价,提高教学实效
……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_的一门课程,它涵盖了科学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新课标理念下,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改变教法,创设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探究、质疑的环境中学习科学。同时,改革学业评价,采用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自觉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体验获取科学知识过程的快乐,产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初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呢?根据自身实践,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领会新《课标》,把握科学课的六要素。
新《课标》性质是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科学课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组织者、引领者、亲密伙伴”;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_。
科学教师要认真把握科学课的“六要素”:
1.科学是什么?
对一定条件下物质变化规律的总结,不断揭示真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741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不竭动力。因此,教师备课要精心设计好导入激趣这一环节,通过猜谜语、故事和游戏等活动,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探究活动就开好了头。如:笔者在上四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一课时,在导入时让学生猜谜语:“叶子圆圆个儿小,全身长满小镰刀,镰刀外面长毛毛,镰刀里面藏宝宝。”学生猜后,就明确知道了本节课我们所需要研究的问题了。对种子的探究就会引发许多兴趣和问题,探究教学的氛围营造得更浓厚。接着老师设置疑问:种子里面有什么?为什么能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物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引入了本节课所探究新知的教学过程。
三、激发探究动机,培养科学兴趣
充分利用科学课实验教学的开放性,激发学生兴趣。科学教材中实验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设计等方面。实验教学在科学课教学中占有相当比重,我们要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把握实验探究的方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达到自觉参与并主动学习,使他们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进入科学实验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年级儿童,创设符合儿童生理、心理、思维特点的问题情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有激情、有渴求地投入自行探索、自主学习的课堂情景中来。在创设情景时,老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快捷、方便、信息量大的特点,通过绘声绘色的情景展示来感染学生,引发他们追求新知的动力。在每个精心准备的“问题情境”中,我们应当适当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实验的方向,了解探究的内容,以免目的不明,漫无边际。
如教学《认识空气》,实验前老师点燃蜡烛,并用空杯子倒扣使它慢慢的熄灭,接着老师启发:对刚才的现象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纷纷举手(1)蜡烛为什么会熄灭?(2)蜡烛为什么是慢慢地熄灭?而不是一下子熄灭?(3)有办法使蜡烛不熄灭吗?此刻,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激发了,他们七嘴八舌想马上动手操作找到答案。又如教学《物体的沉与浮》、《不翼而飞的水》等课都可创设问题情境,从生活现象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
科学课的实验教学许多内容涉及探究性活动,而学生探索活动的空间除了教室外,更多的应是大自然。因为大自然中蕴含着无限的秘密。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学课回归大自然,做到室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课内外结合,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取科学。
四、提供探究空间,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中要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其主要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以自主探究为_、以协商合作为主要形式” 。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并获取事实资料——解释讨论和表达交流”这五个科学探究步骤与教学环节进行,旨在让所有的孩子有机会亲历探究科学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和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孩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方法,让孩子在“做中学,动中思”,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会问、会思、会做、会交流,能动、能干、能谈、能合作,从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最终目的是为孩子未来作好学习和生活的准备,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如在教学《空气》的认识时,我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感觉空气的存在:用眼睛看空气流动的痕迹,让耳朵听空气凄厉的叫声(这两种活动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探索),用嘴往水里吹气泡,用打气筒抽气,用塑料袋灌装空气,用气球在水里释放出气泡,用手往脸上拂空气,这样用多种方法来认识空气的存在,进行充分的感知,让学生获取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认识到什么是空气。多种感官的刺激才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科学探究中来,孩子们在经历了 ……(未完,全文共4118字,当前仅显示2080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