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科技/科学发展/读后感/>>正文

读《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有感

发表时间:2013/3/5 22:20:05

让 科 学 光 芒 四 射
——读《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有感

正如丁老师在《中医方法论的传承和创新》这门课上所说,科学是人类探索自然规律,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这个概念是抽象和宽泛的,如果根据这个定义按图索骥,我们可以找到许许多多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非科学事物,比如z-教、神学,它也同样建立在探索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但显而易见,它是与科学相对立的。那么,我们就需要一个更加严格的限制去约束科学这个概念,于是,科学的六大性质,即真理性、系统性、统一性、发展性、预见性和实用性,就发挥了它的作用。而《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这本书就是从系统性这个方面出发,清晰而又严谨地论述了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当然,其中也包含了科学旁的性质。

作者采用中西对比的视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59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近代科学也未在中国产生,缺乏的正是作为灵魂的科学思想。丁老师曾经说过,知识再完备,如果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那么这些所谓的知识也只能称之为经验,而谈不上是科学。

然而,这两个循环也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是相互关联的,要达到科学的发展,两者必须配合默契,作者以化学中的天平为例,分析了两者结合的重要性。同时指出,西方16世纪后科学技术之所以出现循环加速,正是由于逐渐形成了近代科学技术结构。先是形成从事科学理论、实验和技术的三个社会共同体,然后,科学技术结构使之成为了有机体,它们通过共同原则一起来搞科学技术。那么,就又引出了新的问题,何谓科学技术结构?于是本书的二三两章论述了这个科学技术结构的特点及其子系统的特点,讨论了科学技术的内部结构,即为了保证循环加速机制,对理论、实验和技术有什么样的要求和限制,同时,也分析了科学技术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关系,也就是近代科学技术结构产生的社会条件。第二章详细分析了近代科学技术结构,它的理论结构为构造性自然观,实验结构为受控实验系统,而开放性体系则是它的技术子结构。值得指出的是,所谓的开放性,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开放性经济结构,它打破了古代技术的封闭性,然而,要真正使技术称为通用,还是必须建立起一个开放性技术体系,就是将技术与一般自然观相结合,使它具有科学的灵魂。这样的技术,就不会仅仅局限于一个狭隘的领域而封闭凝固了。在第三章中,作者介绍了近代科学结构的形成过程,他从地球为什么是圆的谈起,埃拉托色尼在测地球周长时,用到的几何定理代表了构造性自然观的理论结构,用一起进行太阳光夹角的测量实验,是受控的;商队测量两城间的距离可以看做是计里技术。这些说明,原始科学结构和近代科学结构是及其相似的。原始科学结构首先发生于欧几里德几何学中,因为几何学一开始就不能把理论、实验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分割,在几何学中,相应的测量就是实验。于是,在西方的土壤上,古代科学逐渐形成了原始科学结构,然而在中国,有望建立几何学体系的墨家却因为政治的原因衰亡了,几何学也被纳入天文学体系及测量中去,显然,天文学实验的受控程度远没有纯几何来得高,这样就导致了中国古代没有形成原始科学结构,也失去了它可以作为示范的资格。就好比张衡和托勒密,前者拥有比后者更广博的学识,但却没有提出以本轮为基础的地心说,而后者用欧几里德几何体系的示范作用建立了天文学理论。这对中国来说是可悲的,但却也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本书的第四章,论述的近代科学技术的成长,近代科学结构建立既需要欧洲中世纪后期的那种社会结构,又需要中国封建社会那种完全不同于欧洲的封建性社会结构所提供的技术,中国四大发明的传入,使变革后的西方16世纪后资本主义社会对科学结构的容量增大,解决了示范作用的一个障碍,即通讯技术的不发达。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为西方科学的传播推波助澜,最终导致了它飞速的发展。

然而,为什么这种飞速发展不能在中国产生呢?本书最后一章,作为前面知识的总结,也是作为点睛之笔的一章。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为什么造纸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是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名族大融合时 ……(未完,全文共3312字,当前仅显示1673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读《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有感》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