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毕业相关/毕业论文/文教论文/>>正文

毕业论文:论杜甫后期诗学的情思和精神

发表时间:2013/3/5 23:02:59
目录/提纲:……
一、杜甫后期诗作的情思律动
二、杜甫后期诗作与中国文化精神
1、“一生二安得”唐代的儒风,就是复古追远
1、杨义《李杜诗学》,_出版社2001年版
2、钱谦益《钱注杜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3、仇兆鳌注《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
4、周汝昌等注《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
……
怅望千秋一洒泪
——论杜甫后期诗学的情思和精神
摘要
唐代诗歌创作高潮迭起,诞生了数以百计的优秀诗人和难以计数的脍炙人口的诗作。其中,杜甫作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作品以其健笔凌云的词句、沉郁顿挫的风格、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被后世传诵。在安史之乱之后,杜甫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现实主义的高峰,流落夔府期间的诗作代表了他的最高成就。杜甫后期的诗作,由于动荡的时代背景的影响,更多地反映了直面人生的忧患和感伤,折射着苦涩而沉重的心情,并体现出对生命和现实的终极关怀。
关键词:杜甫 后期 诗学 情感 精神内涵
安史之乱后,杜甫携妻挈子,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乾元二年(759)底越过剑门,来到成都,在亲友的帮助下营草堂而居,度过了人生中较为平静的时期,到永泰元年(765)六月离蜀东下,寓居夔州,大历三年(768)正月,又自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今湖北荆州)、公安等地,后转徙湖南,大历四年(769)正月由岳州(今湖南岳阳)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大历五年(770)因贫病去世。此时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701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是他整个生命的艺术概括。
2、抚今追昔、伤时忧国的忧患之感
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杜甫正生活在这个由盛转衰的时代,dong luan前后的两个时期实在太不同了。昔日的开元盛世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忆昔》),安史之乱之后,“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可叹》)。盛世金龟换酒、旗亭画壁的美好光景由于李林甫、杨国忠的先后专权和钻营,转变为一片腐朽和黑暗,终于导致天宝十四年的安史之乱的爆发。大河南北,顿时成了蛮骑驰逐之场,洛阳长安,先后沦陷,曾经“苑中万物生颜色” (《曲江》)的曲江也成了“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曲江》)的萧索景象。流离失所的人民在兵荒马乱的岁月中东奔西逃,手无寸铁、既穷且困的诗人也在其中。从此开始了他漂泊、动荡的一生。“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蚕谷行》)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是杜甫后期诗作的极高代表。这组诗,熔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诗人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该组诗在极其工整华美的形式下,运之以腾挪跳跃、变幻莫测之章法,诗人之思绪亦于上下千年、南北万里之间飞动跳跃。其形式之严整,章法之多变,境界之阔大,气势之雄浑,尤其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组诗由秋色秋气触动感兴。诗人面对的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的生命悲剧,漂泊孤独的诗句内核发出了“孤舟一系故园心”的感伤。悲秋情结由暮及夜,“每依北斗望京华”的叙写娓娓而出。清初钱谦益说“每依北斗望京华”一句“为八首之纲目” 。位卑未敢忘忧国,第四首的开端就以“闻道”二字拉开足够的时空距离,以唐朝开国以来的“百年世事”为参照,无限悲愤地审视“长安似弈棋”的王朝根基动摇的历史变局。对长安命运的思考,牵涉着一个失落了的盛唐繁华梦。“以长安为中心的双焦点的时空结构,化作情调一冷一热、色泽一明一暗的复调型机理。” 到了第五首,诗人先是极尽豪华的笔墨,浓墨重彩地描写昔日的长安宫殿,“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绚烂的色彩蕴含着一个遥远的繁华梦,然而梦幻终究破灭,诗人如今面对的只是“一卧沧江惊岁晚,几日青琐点朝班”的凄凉现实。应该说,诗人回首长安的时候,充满着盛世如梦的凄凉之感。这八首的末篇依然采取以长安双焦点之重心的诗学结构方式。前六句倒叙长安盛景,颔联颠倒错综的互文句式又使秀色增添几分奇幻迷离之美:“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回首当年,山川触发着自己的灵感,自己也用生花妙笔干预着山川气象;谁想到如今漂泊夔门,在“每依北斗望京华”之余,只能“白头吟望苦低垂”了。这里由昔而今,反映了巨大的心理和环境的落差,“问春”变作“味秋”,精神绿洲的刻骨铭心的魅力已经淡出,整个《秋兴八首》最后留下的是有如罗丹雕塑“思想者”的低垂苦思,只不过多了一头苍苍白发而已。
二、杜甫后期诗作与中国文化精神
1.“一生二安得”
唐代的儒风,就是复古追远。所以,宋人说老杜似孟子,实际上正是这样一股时代风气的折射。
杜诗作为中国文化情神的第一个要义,即孟子所说的可以无限扩充的心。他的情感流注不止于亲情,不止于友情,而是无限的推广的。他是时时将他的真我涵溶于你与他,人与我,物与人之中的;诗人的存在与他人的存在交光互摄,通透不隔。
在杜甫的诗中,即使是他最闲适的诗歌,也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忧欢愉悲,有时是“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壮时”(《可惜》),在其他很多地方则表现为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乡愁,以及不可名状的忧国忧民的心态。他 ……(未完,全文共3895字,当前仅显示196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毕业论文:论杜甫后期诗学的情思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