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正文

抓住“契机”变”奇迹”

发表时间:2013/4/8 9:51:26

抓住“契机”变”奇迹”
戚墅堰实验中学 丁颖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塑造心灵。” 这句话一直影响着我的从教生涯,也是我一直的追求。回想自己从教的这十年,多少的成功与失败,多少的酸甜苦辣,多少的欢乐和忧伤,都积淀成了一本厚厚的画卷,而每一页画面都那样值得人去品味、去思索……虽然教师的工作总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偶尔,望向金秋的累累硕果,心中也会常常掠过一丝欣慰。
  教育是一门艺术,在最恰当的时间、最恰当的地点、选择最恰当的方式对最恰当的人做工作往往能有意想不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41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威为荣,并且对别人的意见总是置若罔闻,高一时老师和家长多次教育都收效甚微。在高二接班的时候,获悉他选史地班仅仅是冲着好考,而不是兴趣而来,我就在思考,怎样把这样一个“人物”引上正道呢?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找“契机”,效果定能事半功倍。平日我对他和颜悦色,让他慢慢感觉到老师对他的重视,老师对他的那份关爱之心。另一面,我在静静等待一个有利的“契机”。终于,没多久,机会来了。更确切的说,他又犯错误了,于是我的机会来了。那天课间我进教室巡视,他正在专注地用手机上网,结果自然是藏捏不了。他一脸不服尾随着我去办公室,我什么话也没说,等他开口。他气势汹汹:“你凭什么拿我手机?那是我的私人物品!”我说:“就凭你是个在校学生,我是你的班主任,学生在校内期间手机必须关机,而你违反了。私人物品,你更应该懂得如何保管好才对!”因为他人高马大,我极力在气势上压住他,果然,一两个回合后,他气焰下去了,_变成了哀求:“求你把手机还给我吧。”我也把语气放缓,推心置腹地问:“从我接班这些日子来,你自问老师对你好不好?”,“没有手机的日子,很痛苦吗?”,“如果没有手机,正常的生活能继续吗?”……慢慢分析下来,发现他网瘾并不是很重。于是我说,如果这个月上课和平时日常规范做的达到中学生要求,我会在最后一个周末放学时还给他,但是也必须承诺以后再不在校内开机,不然以后到假期才能归还。他满口答应。之后的大半个月,情况比之前有了很大改善,当然还会有反复,毕竟有些陋习已经成为条件反射,但在不断的提醒和引导下,慢慢在进步。整个事件我没细问拿手机上网是干什么,看空间,聊天还是游戏?个人觉得高二的男生,保留一些隐私是应该的,有些问题逼的太紧反而不得法。
如果一个孩子犯了错误,常常遭到训斥,他就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关爱中,他就学会了理解别人,听取别人建议。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理脆弱,情绪易波动,充满爱的关怀,会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反之,哪怕是一次不当的批评,也可能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  
  所以,在寻找 ……(未完,全文共1810字,当前仅显示1150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抓住“契机”变”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