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毕业论文/文教论文/人才/调研报告/>>正文

论文:沈阳市国际人才引进问题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3/4/10 17:46:25


论文:沈阳市国际人才引进问题对策研究

提示:本文原版含图表pdf版全文下载地址附后(正式会员会看到下载地址)。这里只复制粘贴部分内容或目录(下面显示的字数不代表全文字数),有任何不清楚的烦请咨询本站客服。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进入2l世纪,国际经济发展呈现三个新的变量:一是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二是知识经济发展进程加快;三是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扩大。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使全球生产、贸易、服务的国际化程度迅速扩张,各类生产要素,包括人才资源,将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知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新经济时代的产业机构发生重大调整,另一方面也为资源的流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更为重要的是,知识经济的发展,促使人力资源取代物质资源,成为新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国际市场一体化格局不断形成,为人才发展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
国际经济发展的这~趋势,使人们清醒地看到,世界经济这十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在知识和人才方面,竞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争夺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才竞争已在全球范围内演变为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才大战,同时也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一个世界性课题。
面对新挑战,如何适应发展,赶超世界发达国家,不在新一轮的人才竞争中落伍?如何创造竞争优势,以广招天下之材,为我所用?加强国际人才引进,实现跨越式发展,正逐渐为人们所认同。怎样多层次、全方位地引进国际人才?如何让国际人才在我市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效应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1.2国内外研究状况国家人事部人事与人才科学研究所所长王通讯在上海市“2002人才战略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论坛”上指出:国际人才,主要指具有较高学历(本科或本科以上)、懂得国际通行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理念、同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国际人才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素质:具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具有熟悉和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具有国际通用的能力证书;具有熟悉和掌握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国际惯例:
具有较强的以外国语为基础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具有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网络运营能力;具有较强的道德和健全的个性。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这方面的研究。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源质量的改进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1]。美国把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引进作为保持其世界头号大国地位的根本举措,制定了“培养2l世纪美国人”的计划。在美国面向21世纪的政府经济政策中,已把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新技术开发列为三大投资,特别是把保持和扩展人一生的投资作为美国政府经济战略的中心。为了大量吸引国际人才,美国政府近期对移民政策又做出了重大调整,从以亲情团聚为主,调整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幅度增加急需人才‘的签证名额,旨在通过移民政策来抢夺人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1923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布了164个计划,仅德国就参加了其中的64项。又如“人类前沿科学项目”计划的成员国有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英国、美国和欧盟,不仅参与的国家众多,而且就获得资助的研究项目来说,全球化程度相当高,92.7%的项目是跨洲的,其中36.6%在北美和欧洲之间,35.8%涉及所有参加的洲。这些跨洲大项目的研究,为科技人才。的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平台。
其二,经济全球化,推动跨国公司国际化指数的提高,促进了人才的国际化。
强强合作,企业联手,也是国际合作的一种常事。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许多跨国公司都通过国际合作,利用他国人才和技术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能力和水平。
在1997年,全球59902家跨国公司中的508239个海外机构,几乎覆盖了世界各国。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从1990年的49.2%左右提高到了2003年的55.4%。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全球化,促进了技术和知识的全球流动,也促进了人习国际化程度的提高。
其三,经济全球化,拉动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的参与竞争,促进了人才的国际化。实际上,除了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加强国际合作之外,发展中国家以及一些中小企业也奋起直追,努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加速了人才的国际交流与聘用。如在法国新出版的每5本新书中,就有一本是由60个摩洛哥妇女在卡萨布兰卡录入的,然后,再通过网络传送到法国出版社和印刷厂的。而在印度班加罗尔市郊形成的“电子城市”,有大量的软件工程师,为微软、惠普等美国公司开发高价值的软件,然后,通过网络传送出去。
2.1.1国外人才引进现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纳米技术、基因工程、卫星通讯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带来了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了社会的劳动结构将发生根本改变,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将成为人类社会劳动的主体和领衔力量,并且对于竞争和发展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样,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就直接表现为对拥有创造性智力劳动的优秀人才的争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可以通过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等手段保护本国的产品,控制有关市场要素的流动,但唯一无法控制流动的就是人才。人才的争夺与反争夺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集中表现为~种效应、两种现象和多个趋势。
全球人才争夺呈现一种马太效应。即发达国家经济富裕,对人才投入大,因此人多。能有力地促进该国的进一步繁荣,因而也更有能力以更多的投入得到更多的人才。。如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和科技强国,就是它用优惠的政策和条件吸引了世界上大批优秀人才为其服务,他们所获得的成果和创造的价值是其他国家无法抗衡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贫困,对人才投入有限,因此人才较少,这就影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更没有能力去争夺和培养人爿1。如自1960年以来,非洲l,3的科技人才离开本国去了欧美发达国家工作,平均每年有2万名大学毕业生和5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离开非洲[4】。
两种现象是指人才的短缺和过剩并存。近十凡年来,作为高科技支柱的优秀科技人才出现全球匮乏的态势,发达国家也不例外。据美国_科学基金会统计,美国目前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缺少45万,2006年将缺少67.5万;2010年以前,美国每年将缺少9600名具有博士水平的科技人才,同时,大批老科学家退休和外国留学人员不断归国将导致美国人才奇缺的现象更加严重。信息技术人才的缺失已成为欧盟经济发展的“瓶颈”,截止2003年,欧盟缺少大约170万信息技术人员。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欧元。在目本,据日本科技厅公布的一项调查报显示:如果日本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增长3%一4%,那么到2005年,将缺少研究开发人员36万一5l万。与此同时,一些传统学科、行业的人才却供大于求。美国1997年新毕业的英语博士失业率达8.8%,政治学博士失业率达7%。我国也有相当一部分为传统行业培养的人才过剩,我国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041所,在校大学生556万名。近些年来,高校原来设置的~些传统专业,如历史学、社会学、考古学等专业,在招生和学生毕业后就业谋职都出现困难。就连哲学、政治学、中文等专业的设置也显得重复和数量过多。
进入21世纪,人才的跨国流动、流向也日趋多元化。长期以来,全球人才的跨国流动,一般表现为南北流向,即落后国家的人才向发达国家流动,条件差的国家向条件好的国家流动,工资低的国家向工资高的国家流动。如印度每年培养7.5万名信息技术专家,其中多数去了美国。目前,这种单一的流向正在向多元流向转化,即除了南北流向仍占主导地位外,人才的南南合作与南南流向已变得日益重要与突出。前苏联和东欧国家_变化以后,由于经济不景气、社会不稳定,大批人才纷纷出境,到西欧、北美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寻求就业机会,仅1992年前7个月,美、德等国就从独联体国家挖走了10.7万余名科技专家,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跨国流向,即东西流向。由于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近些年来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经济潜力大,经济动力强,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这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才都形成了较强的吸引力。于是,一些新的人才跨国流动的走势正在逐渐形成中。
发达国家面向世界人才市场争夺高科技人才。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头号科技大国,拥有研发人员近百万人,科技成果总量占世界的37%,但由于其技术更新速度极快,因而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仍为世界之最。目前,美国50%以上的高科技公司中外籍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公司科技人员的90%:在加州“硅谷”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和科研人员有33%以上是外国人,从事高级科研的工程学博士后研究生中60%是外国人。美国利用留学途径争夺人才更是卓有成效。在印度、中国大陆和加拿大欲获得科学和工程博士的人员中,计划出国留学的比例高达40%以上,其中又有近半数的人选择了赴美留学,而有此意向的人中80%~90%将进博士后工作站或从事研究与开发工作,这有效地补充了美国的高层科技人才。与此同时,美国政府还出台了《加强21世纪美国竞争力法》,其_就是要吸纳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人才,并计划在3年内,每年从国外吸收19.5万名技术人员。
英国也是如此,在人才战略方面,英国有着一些独特的措施与做法。其奉行全球化的人才‘观,对人才流动采取比较_放任的宽松政策。英国政府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货物、服务、资本、信息都是高流动的,人才。也像其他商品一样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而流向报酬高的国家和地区,对此政府很难利用政策去加以限制。据美国科学基金会统计,英国每年有不少高科技人才因受优厚报酬的吸引而流向美国,对此英国并不刻意限制,而是执行“来去_”的政策。英国推行的人才政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人才理念独特。英国在基础研究方面人才辈出,但在高科技应用领域的本国人才并不很多,然而英国却在高科技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其中一个重要奥秘就在于:他们认为与其花费大量资金和时间、精力去培养一个高科技人才,倒不如花钱购买一个高科技人才已经创造出来的研究成果。一个拥有很高学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不一定就是难得的人才,但是一个已经创造出科研成果的人,却必定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因而英国一直在耗费巨资,千方百计地吸引这类人爿,并不惜重金购买他们的高科技成果。

第二,创业条件宽松。即不限制人才的流动,而是在创造人才回流的宽松环境与创业条件上下功夫。例如,英国牛津大学的多数教授前往美国哈佛、耶鲁等大学供职,这些美国大学为他们提供的报酬有的甚至高出牛津大学一倍以上。虽然牛津大学很难与财力雄厚的美国大学打“价格战”,但它们在适当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将重点放在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等方面,并努力保持自己的特色。结果,最终有许多在美国大学任教的教授由于留恋牛津大学特殊的学术氛围与严谨学风,往往几年后又回到了牛律学府。

第三,人才来源广泛。英国所瞄准的是全球人才,而不仅仅局限于培养和使用本国的人才。近几年来,尽管英国在高科技领域有不少人才’流向了美国,但英国也从欧盟、英联邦及其他国家吸引了不少同类人才。英国政府规定:英联邦国家的技术人才‘,不需要办理工作签证就可以在英国工作两年。这种广揽人才的做法,已经从英联邦内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吸引了不少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英国的信息产业,近年来还向中国和印度敞开人才大门。这些外来人才的进入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本地人才的大量流失。’
第四,用人机制灵活。为了更多、更广泛地吸引外来人才,英国政府近年来已开始倡导“多元文化”及“多民族共存”的策略。英国还对外来移民的工作许可证制度进行了调整,重点是放宽对外国技术移民的法律限制,估计今后每年从发展中国家中移民到英国的技术人才可达到lO万人左右。最近,英国又在人才政策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在不久前通过的科技白皮书中,英国政府规定今后将对高科技研究、基础研究和高等教育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倾斜政策,国家将拨出专款大幅度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其中由英国政府认定的几百名杰出人才的年薪将达到10万英镑以上。此外,政府对人才的定义也更加灵活,不再局限于获得硕士学位以上的人,而是覆盖面更为宽广(包括金融、科技、教育、信息、法律、医学等各个领域)。同时,判别人才的权力也下放到全英的著名跨国公司、科研机构等,它们将拥有自行签发工作许可证的特殊权力。
在引进优秀人才的竞争中,其他发达国家也都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德国于2000年3月发布了向国内外招聘信息技术人才的政策,同年5月政府通过了向非欧盟国家引进人才发绿卡的规定。日本通产省设立了国际科学奖励基金,政府的科技投入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且正在实施科研国际化政策,决定开放政策实验室,吸收外国科学家来日本参加科研;日本科技厅也作出国内研究机构积极接纳独联体国家科技人才的决定。而加拿大则准备进一步扩大招募各种人才的途径,并废除了1998年在招募人才方面的限制。
2.1.2国际人才竞争机制分析从国际人才‘竞争现状来看,优秀人才资源在全世界的流动、配置是借助于市场竞争、收入激励和政府调节三大机制的协调与统一而实现的。
2.1.2.1市场竞争机制市场竞争最直接的表现是供求的变化,最基本的准则是优胜劣汰。人才流动的调节 ……(未完,全文共30027字,当前仅显示5401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论文:沈阳市国际人才引进问题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