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毕业论文/文教论文/教育/>>正文

论文:应试教育之科举弊制

发表时间:2013/4/27 23:19:08

论文:应试教育之科举弊制

  笔者自序:自小痛恨考试,少年时代因为应试技巧拙劣,饱受应试教育之苦。乃至大学毕业后十数年,每每午夜梦魇,仍喃喃自语考试日期将至,梦醒心有余悸,半晌才知身在何处。由此可见A-level公开考试压力之巨大,以及它所带来的心灵创伤症之重,有时可以让一部分人蒙上阴影。笔者的体验,但凡在求学阶段曾挑灯夜战只为明日考场厮杀,为挤过考试独木桥而废寝忘食的读者们,都能够感同身受。

  考试制度作为近代公共教育量度学生学习进度的主要手段,其历史其实并不算长。现代考试制度的前身——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最具前瞻性的发明之一,创设的初衷并不为教育。应该说考试制度本来的任务,就是提供一个规则统一、竞争公平的筛选平台,力图为本来难以量化的人才资源和政府资源,以一种较为公平的分配机制进行配对。人才资源作为支撑社会传承的重要资源,本身具有很高的价值,却难以被准确高效的估价,寻求一种合适的配对方法一直是社会的内在需求,应运而生的科举在当时无疑是具有世界先进性的制度。与此相比,古代欧洲长期按照血统和门第决定官员的等级,或将一部分官制明码定价以进行市场交易,这样的做法在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78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众心中,劫持了教育,可以说,要想变革教育制度,首先就要对现有的考试制度动刀,即便美国在线教育的边鼓擂得再响,考试制度不改革,中国的在线教育举步维艰。

本篇既然是火爆Online教育的宏图与“钱途”的续篇,就让我们也来审视一番国内在线教育机构在考试创新上,做出了哪些尝试:首先是成型于“粉笔网”的猿题库,通过汇总历年公务员考题,在用户在线做题时通过后台的算法,分析用户的真正练习需求,筛选类型题以帮助用户减少学习时间;早道英语专注于出国考试和外语教学,通过直播与录播相结合的方式,学员观看视频后会有针对性地"早道田"课后习题系统进行考核,并形成成长曲线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盲点。但细加分析可以发现,这种试题云端化,记忆电子化,课堂在线化等等“创新”,归根结底都是传统考试机制的延伸,在这种逻辑基础上建立的各类针对考试的创新不管表面多么光鲜,都改变不了因循守旧的思维模式,谈不上为教育革命充当马前卒,更不要提触碰考试制度的革新了。

说到底,考试的弊病到底是什么呢?大体有两大症结,其一是一试终局的考察模式,不管学生平日是辛勤刻苦为学,还是游手好闲玩乐,评价这个学生优劣的标准就是最终的考试,通过考试的社会认可度远比日复一日早出晚归的埋头苦学高上许多,过了海就是神仙的潜台词鼓励学生不断的向应试教育靠拢,但实质上单凭一次考试又能给与一个学生多少客观公平的评价呢?好比会计制度里资产负债表年度末一天的数字,真的可以反映经营实况吗?其二是标准答案主义,几乎每道题都有判断对错的唯一标准,这种唯一本身就与创造性无关,它只能考察对某种固有解决方法的掌握,但毫无疑问考试模式无法检测综合能力水平,不仅没法起到选拔人才的效果,而且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负面效应,永无止尽的速成补习班、堆积成山的习题集、辅导机构神一般的猜题专家,都被考生奉为至宝。功利心态当前,不可能有潜心的学问。这种仍然停留在工业时代对知识只求死记硬背的教育成果,根本无法适应当代知识爆炸和革故鼎新的_,不能掌握挖掘、分析、归纳、创造全套功夫的学生,学成后也只能是_智能化经济下的高危一族。

只消在国内学习过,过海了即称神和考试成绩论输赢的投机心态,是每个学生都深有体会的了,这是考试制度带给我们的固有思维,也是_无法系统性培养创新者得魔咒。这种诅咒也反映在考试制度本身的局限之中:大多数读书人的命运牢牢攥在少数几次考试的手里;评审体系整齐划一之余,却因无法全面统一落实而水准参差不齐;时间统一和地域集中向组织大型考试者提出了挑战。各种资源的制约导致了公开考试制度变革困难重重,但想深一层这些局限似乎恰是互联网所擅长解决的。考试次数一次两次不足以说明人的能力问题,则多考几次何如?教师资源稀缺无法满足评判需求,何不善用互联网辐射的能耐?时间和地点需要统一?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足不出户用互联网来集中!当然这充其量只是表层的变革,真正的考试革命,需要探究考试制度价值的_。

  关于真正的考试革命会以什么形式出现,请恕未能提供答案,但笔者确信结合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和云端运算技术,考试制度乃至教育体系能来个脱胎换骨的转变。这个想法源自近期的一篇报道:Music *-Ray通过自己的算法,评判Ben Novak的新曲为热门,最终使这首歌打入了欧洲电台的十大流行曲榜单。Music *-Ray的网络引擎,实现了利用内在算法选拔出有金曲资质的曲目,其中用到了傅立叶变换(这个算法可以将海量信号跟“噪音”从一大堆复杂的数据中分离出来),以三维模型的形式拆分出一首歌多个可以吸引听众的因素,有点像multiple regression 的N-D版。如果云端算法连音乐这种最具人文主观性的课题都可以驾驭,那么学习能力和综合评测有什么理由不可以?来看另一个例子: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早前赞助了一个竞赛,邀请程序员去编写最好的“作文打分”机器人。随后提交的算法中有159个所得出的成绩,与教师人工评出的分数一致。傅立叶变换算法也好,多维模型评审也好,都是互联网提供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教育大数据化和云端技术的形式 ……(未完,全文共4339字,当前仅显示219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论文:应试教育之科举弊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