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毕业相关/毕业论文/文教论文/>>正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微博问政对公共领域的建构与延伸

发表时间:2013/5/6 11:05:37
目录/提纲:……
一、选题:微博问政对公共领域的建构与延伸
3、现实意义: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私人领域的一部分
二、论文综述
(一)对现实空间中公共领域存在状况的研究
三、论文提纲
一、微博问政的概念
(一)、“动车追尾事件”中两岁多的项炜伊(小伊伊)
(二)、李娜法网夺冠
二、微博问政的特征
三、“微博问政”的意义
四、“微博问政”的发展过程
五、微博问政对公共领域的建构与延伸——以“723动车事件”为例
(一)、在话题数量上出现爆增
(二)、在微博话题榜上居首位
(三)、微博的即时性显露无遗
(四)、微博在关键时刻助救命
(五)、微博成为媒体新闻来源
(六)、微博发挥寻找亲朋作用
(七)、微博展示献血感人地面
(八)、微博追踪事故动态首选
六、微博问政的不足
七、“微博问政”的发展对策
八、总结
……
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微博问政对公共领域的建构与延伸


一、 选题:微博问政对公共领域的建构与延伸
1、选题意义:自2010 年起的两会上,微博问政开始备受追捧,代表们开设微博广开言路,网民们也积极的开设微博参政议政,一时间微博成为增进沟通,促进民主的重要渠道。本文从微博问政的内涵、特征出发,结合公共领域相关理论,分析了微博问政对我国社会公共领域建构的积极推进作用。也指明了微博议政的不足,探求真正的有意义的微博议政方式。
2、理论意义:最早提出公共领域这一概念的著名美籍德裔杰出的女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她认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区别如同要暴露的东西和要隐藏的东西之间的区别”。后来哈贝马斯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归类和系统化。在他的公共领域理论中,民主政治是其理论的_,民众通过在公共领域的进行观点的交锋,最终形成一个民主、_、整合的社会。他的理论构成需具备如下三个条件:第一,它是_平等的公民之间共享的一个场域,必须对社会公众开放,公众在其中能_交谈,交流意见,参与讨论;第二,公共领域中的各种讨论必须是理性的,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一种话语民主;第三,它独立于政治权力之外,要摆脱政治及经济力量的控制,是对公共权力进行批判的一个领域。但是公共领域自身却存在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56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公共领域的概念由阿伦特最早涉及并做了富有开创性的研究,但影响不大。直到1989年德国著名思想家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的第一个英文译本在美国问世后,英语世界才掀起一股探讨公共领域的热潮,并向中国学界波及。哈贝马斯早期的这本著述“基本上继承了阿伦特对古希腊时代公私领域区分的研究,以及她对近代‘社会’领域兴起的了解,但是他也跳出了阿伦特的思想史架构,而试图给予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一个历史社会学的分析。”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相互_、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逐渐融合,家庭作为私人领域开始萎缩,日益脱离了社会劳动的功能关系。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哈贝马斯将公众主体聚焦于受过教育、拥有财产的男性精英_,女性与工人、农民、“暴民”等“没有独立地位”男性被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排挤出去,使得公共领域带上了男性精英主义特征。根据J.B.汤普森的一些评论,尼克•史蒂文森发现哈贝马斯的著述至少在四个方面有所欠缺:“⑴他对文化诸形式的生产和内容的过分强调;⑵主导性_态的论点通过他对大众文化的阐述而起作用;⑶在英国的历史语境下,对公共领域的重新封建化带有过分的悲观倾向;⑷他对全球和区域的各公共领域的有限把握。”由于《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成书于20世纪60年代,因而,尼克•史蒂文森认为他对交流理性的关注是印刷文化而不是电子文化的产物。
英国学者尼古拉斯•加纳姆对此类批评曾做过系统的归纳:“⑴哈氏忽视了当代与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并行的平民公共领域的发展;⑵哈氏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理想化了。近期研究揭示了早期印刷市场恶性竞争的结构,而这个市场不是由致力于公共启蒙的能够_交流的知识分子所恐控制;⑶哈氏将家庭和经济排除在公共领域之外;⑷哈氏的理性主义公共交流模式使他不能形成多元主义的公共领域理论;⑸《公共领域》后半部分带有鲜明的精英文化取向,因而过于倚重阿多尔诺的文化工业模式,它夸大了文化工业控制者的操纵力量,忽视了信息领域中国家干预的公益模式;⑹哈氏的交往行动模式虽然已经成为公共交流的准则,但是它忽视了并非寻求共识的其他交往行动;⑺因此,他在信息与娱乐之间划上了一条过于鲜明的界线,忽视了两者的联系,这一点在思考当代民主社会中大众传媒的角色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在对媒体与公共领域的关系上,尽管哈氏在分析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形成和转型时,把信息经由书信、报纸、期刊的传播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并认为报刊是公共领域中最重要的机制,但结合其后期的交往行为理论和话语民主理论,即通过语言的交往和相互理解构建个人_和无强制的公共生活的激进民主理论,我们似乎可以说,上文所引的J•B•汤普森将报刊和哈氏的公共领域概念作分解的做法并非毫无根据。因为总体而言,哈氏所关注的,是启蒙、解放的设想;至于其路径、媒介或者说手段,不管是易受宣传政策控制、利润影响的新闻媒体还是更为微观、更少牵制的、普遍语用学范畴的言语交往,似乎只是达成理想的不同途径而已。而且相比之下,后者似乎更有吸引力。因为只要致力于交往主体的交往资质,商谈过程中的言论情景建构,和言语交往的真诚、真实、正确,就可以达成生活世界基于话语的民主。
但这种话语民主毕竟离我们过于遥远,不仅“理性的商谈环境”难以从充满权力关系的社会生活中剥离出来,而且寄望于通过话语的交往来实现民主的公共生活和政治生活在实践中也难以操作。此外,传媒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不仅有其存在、运行的客观规律,而且承担着建构公共领域和生活世界的责任。因而以传媒为媒介构建公共领域的课题仍有研究的必要。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学界对我国公共领域的研究,依据研究领域、范围可分为两种:一是对我国现实空间中公共领域和市民社会的研究,这里包括传播学界、历史学界、社会学为主的学术力量所作的探讨;二是网络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传播学界对在虚拟公共空间中建构公共领域的可能性的研究。两种研究相互生发。
(一)对现实空间中公共领域存在状况的研究
对我国现实公共领域的研究,首先源于从历史学角度所作的考察。从时间上看,始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对中国近世市民社会所作的史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中国近世市民社会/公共领域的研究成了美国中国史学界的研究热点。他们对公共领域的研究是裹挟在对市民社会的研究中的,研究方法也分为两个阶段,即80年代以实证研究为主的阶段和90年代以理论论辩为主的阶段。
在国外学界 ……(未完,全文共8804字,当前仅显示240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微博问政对公共领域的建构与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