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会议发言/文明/宣传讲话/>>正文

研讨会发言稿:看唐代时期的中华文明与外来文明

发表时间:2013/5/18 16:59:47

研讨会发言稿:看唐代时期的中华文明与外来文明

讨论主题 中古中国(汉——元)与外来文化的交流
发言内容:唐王朝的“世界性”
------看唐代时期的中华文明与外来文明

唐代以强盛的综合国力不仅建立了皇帝“天可汗”的双重崇高地位,而且有足够的魅力宣扬“四海一家”“混一戎夏”的思想,打破了传统的歧视偏见和民族界限,因此可用“世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42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望摆脱“华夷之辨”的有色眼镜,“平起平坐”地接受包容外来文明的博大胸襟。但另一方面又不允许外来居民以唐朝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来生活,要求他们“各服其服”,“勿效华人”,严禁胡人冒充汉人。这就有点天朝特有的“居高临下”的傲慢与自大了。
而对唐朝民间而言,对于外来文明的态度则是“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唐朝人追求外来物品的风气_到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服饰和饮食方面,民间胡化很深。男女出行都戴着“胡帽”。来自波斯、印度妇女的步摇、披巾等配饰也成为流行风。“胡饼”、“婆罗轻高面”受到大众喜爱。公元八世纪是中亚的琴师和舞女在民间受到热烈欢迎的时候,但同时也是数千无恶意但富有的波斯大食商人在广州、扬州被残杀的时候。而残杀他们的正是民间反叛唐朝的将领黄巢和田神功的部众。由此可见,在中华文明对外来文明的两种相互矛盾态度并存的年代,正当那些来自西极的乐善好施的富豪的故事到处流行之时,正是外来居民遭受猜忌和迫害之日。外来文明处在这种夹缝中,有时会达到很高的地位,比如外族人担任官职,参政议政。出名的有安禄山,史朝义等。但正是他们掀起了“安史之乱”,使唐朝_不断削弱,只能听任异族对唐朝国土的入侵。再加上物价飞涨,外国人囤货积奇,加剧了民众对外来富商的憎恶。总之,对外国人的不信任和敌视态度,与对外来物品的喜爱,两者不完全不能相容地存在与中国大地之上。以货及人,似乎外国人永远无法与外国奢侈品相提并论。
而处于统治阶级和平民大众之间的知识分子和文艺分子的态度就更显得不同了。我们知道,一个时代对于外来文明的兴趣是否浓烈,尤其与扩大国家_的征服以及商业扩张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典型的反映在知识分子以外来事物为创作主题时的骄傲、自大的心里特征,但同时也暴露出他们内心的愧疚——对外国的压迫和剥削使他们的内心受到谴责。
综上,唐代对外来文明的态度在官方来说,盛唐时是“华夷一家”的包容、欢迎、接纳,其中不免夹杂着“居高临下”的特有的傲慢与偏见,但总体是宽容的,想要与其“平起平坐”的。从本质上看其实是“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的封建色彩的“大度”。但到晚唐_衰落时,“华夷之辨”思想又有强烈回潮,胡人被视为乱华的重要因素。猜忌和排斥外来文明的倾向 ……(未完,全文共1878字,当前仅显示1194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研讨会发言稿:看唐代时期的中华文明与外来文明》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