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文教论文/农业/农业讲话/城建/城建讲话/中秋节和国庆节专题/>>正文

浅析起源问题——关于人类、农业、城市和国家2

发表时间:2013/6/5 21:08:50

浅析起源问题
——关于人类、农业、城市和国家2
上过一学期的“考古与人类”课,从考古学的视角了解了一些关于人类以及人类社会起源的情况。有感于此,希望趁期末论文的机会进一步探讨有关起源的诸多问题。必须承认的是,有关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城市起源和国家起源的问题都是相当宏大的课题,国内外著作对此的研究颇为深广,成果也颇丰,然而由于这些问题的实证性不强,就不可避免的造成意见的分歧,对于这些分歧我就不多说了,这里简单介绍一些共识性的问题。
提纲:
一、 人类起源
二、 农业起源
三、 城市起源
四、 国家起源
五、 小结
一、人类起源
人们对于人类起源问题的认识经历了由神创论到进化论的过程。古代人们对于人类的起源问题很好奇,但是由于认识的局限性,他们没法接受德谟克利特“人是从地里出来的,就和虫豕之类产生的方式一样,并不是被创造出来的,也并没有特殊的理由 ”的“荒诞之说”,所以他们只能通过z-教式的神话传说来解释人类的起源问题,西方的上帝造人与我国的女娲造人都是神创论的典型代表。
古希腊罗马的先贤们以及中国古代的智者们对于人类的起源有一些正确的认识,至少他们已经摆脱了蒙昧时期神创论思想的束缚。德谟克利特的“人是从地里出来的”,亚里士多德的“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韩愈的“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 ”等都认为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951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早了近3000年。学界比较认同的看法是,农业产生于中石器时期,也就是摩尔根所说的蒙昧时期向野蛮时期的过渡时期,野蛮时代的特有的标志,就是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植物的种植。
农业起源的发展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广谱采集、集中采集和农业栽培。广谱采集农业由简单的狩猎经济发展而来,广谱取义“广泛食谱”,是指这时人类采集植物的果实是多而杂乱的。广谱采集中发展出集中采集,这一步被视为关键。如果不经过这一过程,那么在广谱中,栽培植物不知何年月方能脱颖而出。同时,也正是在广谱的基础上,古人类才能吸收到多种食物的营养,促使大脑发育,智力大幅度提高,以致能够在杂乱的食谱中发觉并找到农业起源的契机。集中采集走向原始农业栽培。这是最后实质性的一步,走出这一步,才可能称得上农业的真正开始 。
在渔猎采集时期,人们食物的供给只能靠自然的赏赐,因而他们不得不忍受奔波劳累之苦,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到了农业开始出现,住在山上的人们在洞穴外就近栽培了作物,每年能够有比较稳定的食物供给,这时的作物应该是果实外露的木本作物,而后逐渐发展到块根块茎植物,因为块根块茎作物高产稳定,能够提供大量的淀粉和其他营养物质,吃了能耐饥。只是到了后来,人们发现了平整土地、灌溉、深耕细作等栽培技术对于提高产量的重要性,于是人们离开洞穴,走出山林,来到了更适宜栽培农业发展的平原水域地带。在这里,人们发现了禾谷类作物,它们比其它果实都更美味,吃了能耐饥,而且产量大而稳定,生命力极强,自然成为了人们栽培作物的首选。由于平原地区少有洞穴,人们开始学会用轻巧的木材搭建木屋,以遮蔽风雨,防御野兽的侵袭。由此,人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定居时代的到来最初是以村落的形式出现的,村落是以血缘氏族为单位发展起来的。然而人口总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在不断增长,一方面是村落人口的内爆,另一方面由于风水好的土地总是有限的,村落外的人们不断向平原土地肥沃地区聚集。这样一来,土地和人口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不同氏族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水源等生产要素经常开战,由此血缘大战绵延不绝。再后来,人们都厌倦了战争,于是各氏族彼此结成联盟,订立合约,划区而治。迫于土地的有限性以及族内人口的膨胀,原始人们被迫开始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达到有效供给的目的。
此外,在农业起源过程中,家畜饲养起源可以说是它的孪生姊妹。冰期时代,大型动物数量骤减,中、小型成年动物由于体小身轻,行动灵便不易捕获,所得者多为老、幼个体,人们将老者宰杀,幼崽圈养起来喂养以备他日享用,而已初步形成的栽培农业则为驯养动物提供了可靠的饲料保证。然而传统观点认为畜牧业先于种植业,以后人们为了解决饲料的需要才产生种植业。譬如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指出:东半球(旧大陆)的农业,是游牧部落为了解决牲畜的饲料而产生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也引用同一观点:“十分可能,谷物的种植在这里首先是由牲畜饲料的需要所引起的,只是到了后来,才成为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 ” 李根蟠、黄崇岳、卢勋在《试论我国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和《再论我国原始农业的起源》等论文中首次对这种观点提出异议,并借助我国考古研究成果和民族学材料加以证明——种植业先于畜牧业。
那么,人类农业起源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呢?目前学界存在6种假说,即柴尔德的绿洲说、布雷德伍德的原生地说、新气候变化说、人口压力说、宾福德的周缘地带说以及海登的宴享说。应该说,各家的假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很全面,因而总是互相否定,难以取得共识,不过中国学者多倾向于气候变化和人口压力双因素共同作用的说法——由于环境的不稳定性(冰期和后冰期时代),资源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高档食物品种日益枯竭,人口压力增大,人们需要获得和掌握一些可经常利用的动、植物来作为食物匮乏时的一种储备 。就这样,人类进入了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文明的起源由此拉开序幕。
在农业起源问题中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那就是被认为对农业起源有重大影响的母系氏族是否真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支持者从两个方面加以推论:一是族外群婚的出现,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氏族的血亲关系只能按女性的血统世系来计算;另外就是男女分工的原因,男子渔猎,女子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但由于渔猎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供给不稳定,农业成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妇女在经济生活中起主导作用。这两点综合起来,确定了妇女在氏族中的主导地位。然而对于此一说,不断地遭到人们的质疑。一方面有很多国外学者认为,没有确切考古证据表明群婚制度在50万年前~3万年前一直广泛存在,子随母姓是一种可能,但不表明可以得出群婚的推论,此点不严谨。另一方面有学者指出,渔猎在原始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占有很高的地位,这主要是渔猎所提供食物能够提供的能量营养是农业作物所无法企及的,即便后来农业起源并占据经济主导地位,也没理由是女性而非男性主要的从事农业生产,男性在劳动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戴维•波普洛夫对此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综观西方历史, ……(未完,全文共7606字,当前仅显示2671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浅析起源问题——关于人类、农业、城市和国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