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科学发展/>>正文

“公众考古学”的发展

发表时间:2013/6/16 17:38:12


“公众考古学”的发展
考古学(Archaeology)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在中国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其他国家多从属于人类学,也有划归艺术史的。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资料,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考古学有许多分支,例如: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田野考古学、特殊考古学、z-教考古学和航空考古学、水底考古学等。考古学这一名词主要有3种涵义:第一种涵义是指考古研究所得的历史知识,有时还可引伸为记述这种知识的书籍;第二种涵义是指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考古方法和技术,包括搜集和保存资料、审定和考证资料、编排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和技术;第三种涵义则是指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用以阐明包含在各种考古资料中的因果关系,论证存在于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 由此足见考古学涵盖面之广!
考古学是一门发现的学科:从环境到人类,从植物到动物,从社会制度到人文文化,从冰川岩石到小桥流水,无不_着考古发现的足迹;考古学是一门充满神秘色彩的学科:从19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发现一万年前的人类到达美洲的证据,到1922年发现的图坦卡蒙法老墓和古城乌尔遗址,到1940年发现的拉斯科史前壁画,1947年的死海古卷,再到1974年发现的秦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3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也仅仅是单国别的、片面的、受限制的普及。真正做到世界性的普及,需要各国首先克服观念上的障碍,在考古与金钱、名誉之间画一条实实在在的分割线,这是前提,其次便是各个国家的通力合作。苏秉琪先生曾经说过:“考古是人民的事业,不是少数专业工作者的事业。”考古学是世界的学问,不是某一个国家的学问。“公众考古学”是目标,而“公”是先决条件。无疑,要做到这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公”还有一层意思:考古学应该跨过学科的门槛,得到其它众多学科的支撑与支持,切实做到各个学科间通力合作,互相影响,共同进步。自然,考古的进行需要很多的专业知识,需要专业的设备。而专业知识的提升靠的是专研探索,也少不了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专业知识好比金字塔的顶尖,而其它学科(某几门学科的某一部分知识)是金字塔的底座,金字塔的底座宽度对于金字塔的高度无疑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二是考古知识与考古成果对大众的普及,此之谓“众”。考古学本身就是一门公共的学科,对考古有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了解考古的人越来越多。考古有被普及的能力和必要:首先考古的方法应该是公共的,只是其尖端被少数的专家所掌握,一般的部分则应努力地加以普及,因为要理解文物文化遗产过去,也要掌握一些必须的基础的方法,这是公众参与文化遗产的体验与参与的要求。其次文物也应该是公共的,它不应当仅仅是满足学者科研需求,只用来解决学术的问题,它也是知识传递及人类情感和价值需求的载体,因此,对于文物,当然也会有保护展示的要求,有作为遗产传承和满足民族情感的要求。
开展公众考古学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前面已经提到,考古学是披了一身神秘幕纱的,而将考古知识与考古发现传授给人民大众,在他们中间普及考古学(即开展公众考古学)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考古这一领域的好奇心,满足人们的求知欲。使本身对考古有兴趣的人更了解考古,更热爱考古;使原本对考古没兴趣的人喜欢上考古。从而使更多的人去研究考古,使考古学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提高考古学的影响力,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提高老百姓的思想觉悟,激发和锻炼人们的思考能力,开发出人们的创造性。大教育家培根曾经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而考古是了解和发现历史的最生动最形象的近乎是唯一的途径。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与人民大众的物质需求日趋相符,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着眼于精神世界的满足。而考古正是结合了知识性与趣味性,作为二十一世纪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的最佳之选。当考古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彻底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时候,也就是考古学真正繁荣发展的时候。考古知识的普及仅仅是开展公众考古学的一个方面。在2007年“文化遗产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向社会宣布“将开放有条件的考古发掘工地供公众参观” 。这对于想走近考古、了解考古的公众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可见将重大遗址向公众开放也是开展公众考古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必然趋势,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伴随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步伐,为大众提供免费的精神食粮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和要求。考古工地作为最直观的了解人类过去和历史的场景,恰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让公众亲眼“会晤历史”的机会。让公众了解考古,对文化遗产保护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遗产的保护最需要的是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那么首先必须让他们了解我们在干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以及这些事情与他们有什么关系,明确科学考古和盗掘等不法行为的区别。让公众了解所有地下的遗物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它理应受到合理的发掘和保护,而不是被少数不法分子盗掘。只有让群众认识到文物的重要性和意义,才有可能“挺身而出”为保护文物做贡献。向公众开放重大考古遗址,能够汇聚多方力量,促进考古研究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向多学科的专业人员开放,以多学科角度研究为目的,增加和汇集各方研究力量,对遗址保存的各类信息进行最大限度的采集,像以前无法采集的孢粉分析、人骨鉴定等等方面,吸引了多学科人员的参与,无疑会增加对遗址的阐释力度,也才有可能复原当时的生活场景。另一方面,长久以来,考古资料的不及时发表已经成为制约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重大考古遗址,资料本身的千头万绪更是导致很多专业人员不能及时发表资料,鉴于这种原因,建议重大遗址采用季度或年度的形式及时发表阶段成果,及时将资料公布于众,有助于集中各方力量对遗址进行深入研究。张忠培 ……(未完,全文共4617字,当前仅显示233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公众考古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