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学校/大学生/教育/调研报告/毕业论文/>>正文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实施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发表时间:2013/6/18 20:22:18
目录/提纲:……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2、叶圣陶关于教育的理论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创新之处:
四、研究的具体措施
1、收集相关学习资料,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2、调查学生目前预习状况,了解学生预习水平
3、调查了解教师目前对学生预习指导的情况
1、开设预习指导课,指导预习的方法
3、培养习惯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预习兴趣
1、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2、编辑课题研究教学案例集和一些研究成果汇编
3、申报课题结题,并在后续的教育教学研究中进行继续完善
五、课题研究的效果与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效果
3、通过研究,学生学习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4、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有了显著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六、课题实践反思
……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实施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丹东市第二十八中学附小 刘月红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实施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是我课题组于2011年6月申报并被批准的农村小课题研究。
一年来,我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计划,依据人教版教材,立足于课堂教学的调查和分析,运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互动交流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但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使其获得终身受益的“钥匙”。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学生通过资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师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百分之一与百分之九十九,这个比例也许夸张了一点,但至少说明一个道理,学生是有自求得知能力的”。作为教师就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让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资本。而培养预习习惯,是教师实施语文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76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新的视角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方法,谋求教学效果的高效益。从根本上讲,有效教学应该是一种建构性教学、策略性教学、真正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体现教师主体性的教学。
2、叶圣陶关于教育的理论。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小学生,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如: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必然会有一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而帮助这些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就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通过研究,使教师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力求构建不同年级、不同课型课前预习的可行性强的操作模式。 
  (二)研究内容:
  1、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情况的调查。
  2、小学语文教师课前预习指导情况的调查。
  3、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效率不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4、不断完善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与并付诸实践。
  5、结合语文课文教学案例,让学生真正掌握预习的方法。
(三)创新之处: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表明,有关课前预习的研究虽然多,但比较散,没有形成一整套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方法。我们的研究意义在于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采用“预习——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的预习纳入课堂教学环节,使学生感到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奏。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学能力。争取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四、 研究的具体措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收集相关学习资料,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2、调查学生目前预习状况,了解学生预习水平。
3、调查了解教师目前对学生预习指导的情况。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施研究活动。通过“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调整方案→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研究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方案,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安排学生的预习时间,检查落实预习任务,适当指导预习方法。
1、开设预习指导课,指导预习的方法。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一个人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要想让学生具有更强的预习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每隔一段时间就在课堂上采用和学生共同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怎样进行预习,预习过程中着重从那些方面思考,使学生了解预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预习活动的建模
在预习课指导上,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预习,交给学生预习课文的一般步骤,为预习活动建模,使预习有章可循。经过研究我们提出六步预习法。即:读— 标—画—查--思—提。
(2)预习方法的指导
读:包括朗读和默读。无论是初读了解课文全貌,还是再读的思考问题,都离不开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教学实践我也认识到这一经验是千真万确的。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必须做到熟读。同 ……(未完,全文共6118字,当前仅显示2148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实施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