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文化/宣传讲话/教育/学习材料/申报材料/>>正文

井冈山精神与红色文化教育材料

发表时间:2013/9/3 22:09:26

井冈山精神与红色文化教育材料

材料一: 井冈山精神的基石——不畏艰难 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中国_人的政治本色,是我们_优良传统,是中国革命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涵。1965年5月,_重上井冈山时说:“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没有井冈山过去艰苦卓绝的奋斗,就不会有今天革命的胜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1927年10月,_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特别是1928年4月底朱毛会师之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频繁军事进攻的同时,还在经济上实行严密而又残酷的封锁。他们设立关卡,出示布告,制定严厉措施,断绝井冈山同外界的任何物资交流和经济往来,妄图把井冈山军民困死、饿死、冻死在山上。为了摆脱根据地的经济困境,_和湘赣边界党、政府领导井冈山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因陋就简、白手起家。在军需工业方面,先后办起了桃寮被服厂、红军军械处、红军印刷厂等;在农业生产方面,组织红军指战员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开展劳力换工和农具耕牛互助;在商业贸易方面,开辟了大陇圩场,改造、繁荣了草林圩场,沟通了赤白贸易,并制定了“一个红枣也不能动”的正确工商业政策;在金融方面,创办了红军造币厂,铸造、发行了“工”字银元,调剂货币流通,稳定金融市场;在医疗卫生方面,办起了茅坪后方医院、小井红军医院。此外,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还开展了群众性的熬硝盐运动,成立了边界竹木委员会、防务委员会,并组织红军将士和群众挑粮上山。以_为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1126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仗。睡觉从来没有脱过衣服,也没有脱过草鞋。战斗生活十分紧张,洗澡、洗衣服是不容易的事。当时官兵生活一个样,除了指挥权以外,都不分官兵。_同志住的地方十分简陋,一块门板,两条板凳,上面铺禾草,盖一块布,被子破旧还打了补丁,根本没有蚊帐。朱德当军长,也和战士们一样艰苦,身上长满了虱子,经常和战士们一样利用休息时间抓虱子,他曾风趣地说,不生虱子的人不革命。生活是艰苦的,但大家的精神是快乐的。当年在红四军后方留守处工作的曾志在《回忆在井冈山的战斗生活》一文中提到,留守处位于井冈山的大井村,共有一百来人,差不多天天都是吃辣椒干拌盐泡的汤,好的时候才能吃点南瓜,那时能吃上南瓜,就像吃肉一样。所以当时红军战士有首歌谣:“红米饭,南瓜汤,吃起来,喷喷香!”这是红军战士对美味的南瓜,出自内心的颂扬。在山上,穿的、盖的比吃的更困难。1928年8月的井冈山细雨蒙蒙,浓雾重重,空气潮湿而寒冷。上山后曾志和那些有病的同志挤在一间房子里。泥土地很潮很脏,大家就用剥下的杉树皮,铺在地上当床板,盖的很少。曾志当时有一床夹被子,算是很不错了。有的同志连夹被都没有,就用禾草往身上盖。为了御寒,他们白天轮流到山上打柴,晚上就在屋子中间烧一堆火,大家围着火睡觉。至于穿的更是五花八门,大家穿什么的都有,前方打了土豪,就给后方留守处送来一些穿的,有男人穿的长袍马褂,有女人穿的衣袖很宽很大还镶着花边的女衫,总之,什么颜色的都有。当时的同志为了御寒,也不管这些,有什么就穿什么。有时为了劳动起来方便些,用根草绳子在腰上一系,这样还挺精神呢!
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_在《井冈山前委给_的报告》一文中指出:“湖南省委要我们注意士兵的物质生活,至少要比普通的工农生活好。现在军中的生活则相反,恐怕什么人的生活很少有红军这样坏的。因为现洋缺乏,每天每人五分大洋的伙食钱(米归地方供给),时常难乎为继。‘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士兵的谚语,表示了他们的苦楚,耐得苦,比第四军更耐得苦的恐怕也少了。”当年的红四军官兵不仅非常耐得苦,而且还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条件,以饱满的热情去搞活生产、自力更生,最终克服了困难。曾担任红四军第三十一团副连长的韩伟在《井冈往事》一文中回忆到,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无论是打仗,还是开展群众工作,四军官兵都是在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进行的。由于敌人的军事“进剿”和经济封锁,使困难达到了极点。为了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红四军的后方部队自己搞生产。他所在的第二连在大井的西山脚下的东南角有个仓库,1928年10月间,他们还从宁冈的源头村向山上背运粮食,背运油、盐、干菜、腊肉等,背上来以后,就贮藏起来,以便和敌人作长期的斗争。当时红军官兵一致,吃的都是红糙米、南瓜,有时还把红薯、南瓜切成丝晒干合起来吃,有时吃这样的东西也很困难,一天只能吃一两顿。南瓜汤里既没有油,也没有盐,很难吃下去。穿的、住的也很困难。井冈山的冬天很冷,战士们还是穿两件单衣,后来搞来一点棉花,又缺少布,战士们就在两层单衣里夹点棉花,拿针缝一缝穿上。晚上睡觉也没有被子,盖的是稻草,晚上睡觉的时候连人都看不到,因为人都钻进稻草里去了。在那寒冷的冬天,战士们脚上没有鞋子穿,穿的是自己打的草鞋。当时打草鞋没有麻,大家就把稻草捶软,搓成草绳,再打草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战士们仍精神饱满,热爱红军生活。他们还高兴地唱着:“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
干部身先士卒与士卒共甘苦。朱德在《关于练兵与带兵问题》一文中讲:“怎样带兵呢?……还是要干部以身作则。这个问题我在前面已经讲了很多,这里不重复了。古人说:‘能身先士卒与士卒共甘苦者为名将。’历史上带兵的能够做到身先士卒与士卒共甘苦的很少。红军里的干部各个都是名将,他们都能身先士卒与士卒共甘苦。”朱德作为当时红四军的最高军事首长,不仅在战场上率队冲锋陷阵,而且和战士们一道挑粮上山,这像无声的命令,鼓舞着红军在战斗中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成长壮大。要守住井冈山,粉碎敌人的进攻,除了构筑工事、练兵以外,还有一桩大事就是储备粮食。可是井冈山上产粮很少,供给山上的群众吃还不够,部队的军粮怎么解决呢?边界党组织决定:由宁冈县委、县政府负责筹集粮食,然后由红军指战员把筹到的粮食挑上山来。因此在保卫井冈山根据地的那些日子,“挑粮上坳”便成了红军指战员们的一项经常性工作。1928年10月,为了粉碎湘赣敌军第二次“会剿”,根据地军民掀起了挑粮上山运动。从井冈山茨坪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山高路又陡,实在难行;尤其是从桃寮到黄洋界那一段路,就是空着手走也累得难受,肩上挑着几十斤重的担子,那就更吃力了。每到运粮的日子,_等领导人和红军指战员们天一亮就出发,赶到装粮的地点,有的用箩筐装,有的用口袋背。工具不够,有的同志索性就脱下条裤子,把裤腿扎紧,满满地装上两裤腿,往肩上一搭。这样挑的挑,背的背,翻山过坳,直到天黑才回到山上。军长朱德已经42岁了,在红四军中算是“高龄”了,也提出要亲自去挑粮。他要军需处长范树德给他做了一根扁担。运粮时,他穿着草鞋,戴顶斗笠,和小伙子们一样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上路。战士们心疼朱军长。有的战士劝说道:“军长,你那么忙,年龄又比我们大,就不要挑粮。”还有的战士说:“军长,你晚上要开会研究作战大事,白天还要参加运粮劳动,别把身子骨累坏了。我们每人多挑一点,就把你的任务完成了。”朱德回答说:“挑粮是件大事,我身体好,军事工作可以安排早晚时间处理,挑粮不能不去,再说,垮不了。”战士们的劝说,并没有动摇朱德挑粮的决心,他坚持和战士一道挑粮。为了照顾朱德的工作和休息,红军战士把他的扁担“偷”藏起来。朱德明知战士们关心他,有意不让他参加挑粮。但是他继续参加挑粮的决心没有变,用毛竹重新削了根扁担,并在上面写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第二天,朱德又照样和大家一起挑粮。路过黄洋界,在荷树下休息时,朱德笑着对战士们说:你们 ……(未完,全文共13294字,当前仅显示316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井冈山精神与红色文化教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