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毕业论文/文教论文/>>正文

论文开题:西方人看中国形象的演变

发表时间:2013/9/4 20:21:05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院:文学院             专业班级:09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课题名称 西方人看中国形象的演变

1、本课题的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除了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西方人是如何看待我们,同时也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我们自己。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应该跳出偏见,看看西方人如何评价中国,评价中国人,他们又是为什么这么看待我们国家,看待我们引以为豪的文化,看待中国人。英国汉学家雷蒙•道森说,在西方人眼里,中国及其文化就像一条“变色龙”一样,总在不断变化着。诚如他所说的,从《马克波罗游记》到马戛尔尼的《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500多年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人的形象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51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大使出访中国,他当时所接触的绝大多数是清朝官员,作为官方的一种到访,介绍的很大一部分是礼仪,京城,宫廷,还有他自己接触到的中国人的形象,而这些中国人基本上就是官员。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来到中国,他们是带着自己的商业目的,想要从中国获取财富。而马戛尔尼作为大英帝国的特使借着给乾隆贺寿出访中国,是想要通过外交手段打开中国的市场。从目的上看,马可波罗和马戛尔尼就有着很大的不同。
第二部分分析二者的背景,即二者对于中国的描述,无论是从建筑,所接触到的中国人等方面分析为什么会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首先从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上看,元朝时期,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远不如中国强大,而且常有会被元朝吞并的恐慌;而清朝时期,英国早已进入工业时代,中国却仍在闭关锁国的农业时代,并且自持清高,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当时的中国在马戛尔尼的眼中是落后的。因为时代背景的不同,以及他们出访的目的的不同,因此二者的心态也有着很大区别,马可波罗对于忽必烈大汗是有着钦佩之情,而马戛尔尼对于乾隆,中国的皇帝并没有马可波罗那样的心情,光是在拜见乾隆时的跪拜礼仪上,他们就与中国的钦差进行了很长时间的交涉。国家的强大,影响着出访人的心态。所以二者对于中国形象的描述从主观和客观上都出现了很大的不同。
第三部分联系其他西方人描写中国的形象的书籍,分析在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的形象,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由于马戛尔尼所接触的大部分是中国官员,而这一部分人并不能完全的代表中国人,只有中国底层人民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中国人形象。有一些长期生活在中国的传教士,他们亲身感受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的文化,他们对于这一切又是怎样的感受。并从他们的身份,过去接受过的西方的教育和文化的熏陶的角度分析出现对于中国形象误解,或者说出现偏见的原因。
最后一部分从我们自身的角度,分析西方人对于中国文化,对于中国人形象出现误解、偏见的原因。一部分原因是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联系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分析中国文化自身存在的劣根性,也许正是因为西方人看到了中国的这一部分劣根性,才犯了以偏概全,产生了对中国人形象的偏见。
4、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思路的扩宽与延伸,相关资料的查阅与阅读。
思考从马可波罗到中国到马戛尔尼访华,历经500年西方人看待中国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5、研究思路、方法和步骤:
研究思路,先阅读相关书籍,如《马可波罗游记》《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以及《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系列丛书,《丑陋的中国人》。根据论文思路,如比较内容差异,背景阐述等分别进行总结分析,摘录需要的语段和句子。
上网,到图书馆查 ……(未完,全文共2276字,当前仅显示144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论文开题:西方人看中国形象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