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教育/毕业论文/文教论文/>>正文

教学论文:亲历过程 有效探究

发表时间:2013/9/28 9:10:18

教学论文:亲历过程 有效探究
山美小学 王小玲
科学是小学阶段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_,突出探索与实践是科学课的学科理念。与其他课堂相比,具有更加活跃、开放、宽松的特点。因此组织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活动,在科学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需要教师有效的指导和引导。那么,如何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享受学习科学之乐呢?本人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做有准备的探究
科学探究涉及到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数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等诸多方面,无数教学实践证明,探究材料齐全,探究目的明确,探究计划周密,在探究前做到了“万事俱备”,探究的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50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个重点的探究内容,教师在预设课堂教学时要把握住重点内容集中时间重点探究,不要让次要的探究占用过多的时间。
如在教学《材料的特征》和《杠杆》这两节课时,教材规定设计的活动都能够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收集证据→解释→交流的过程,但是前者重点在收集、加工数据,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后者则侧重于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尤其是如何制定科学探究计划。
无主次性还表现在对形式的过分追求上。对此人们批评最多的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上。科学课注重探究过程及探究体验,很多内容使用多媒体显然是不合适的。但有些教师就是喜欢使用,不管什么内容都要使用多媒体,美其名曰:创设问题情境。但有时往往本末倒置,只注重了情境设计这一形式,忘记了情境创设的目的。这也是科学教学中应努力避免的。
三、做有交流的探究
浅尝辄止、难入佳境。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不管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方法的掌握都如蜻蜓点水,浮于表面。科学探究中的表达与交流,是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探究过程;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思维互融、成果分享。因此,我们应努力为学生搭建表达交流的平台。 
如在五年级下册《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同学们设计实验“怎样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时,就经历了学生们不断提出质疑,不断进行改进,最后才确定其方案。刚开始学生只说用天平量,将200毫升的水和200毫升的浓盐水分别放天平上量,但马铃薯的体积怎样确定呢?有的同学说:“选大点的马铃薯,切成圆柱形,放量杯里,让它也到200毫升刻度那。”马上有学生指出:“那样误差可能太大,不用那么麻烦,我们学过排开的水量,马铃薯排开的水的体积和马铃薯的体积是一样的。”立刻又有一名同学补充:“知道排开的水的体积就可以取同样多的浓盐水了,也不用把马铃薯放浓盐水里。”由此,利用学过的排开的水量这个知识,研究方案有了进一步,学生对此方案已没有异议,但在操作时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我正准备直接给学生一些提示,可一个念头打消了我这种想法。与其直接暗示给学生,不如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因为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不断地思考、反复地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思考中解决问题,才能达到能力和思维的提高。所以,我让学生来操作这个实验,果然,实验结束了,而得出的数据却不尽如意,由于材料的量少,它们之间的数量差异不大,有的组操作时误差太大,还得出相反的数据。这时,有同学反思了一下,说:“我们量马铃薯时从水里拿出来就放天平上了,应该擦干了再放。”其他同学都点 ……(未完,全文共2209字,当前仅显示1404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教学论文:亲历过程 有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