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教育/毕业论文/文教论文/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正文

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发表时间:2013/9/28 9:13:00

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长福小学 黄福发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手实践。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新课标》指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浅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在认知的生长处,让学生动手实践。
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这个认识螺璇中布满很多的结点,这些结点就是认知的生长点,这起着承上启下的、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如果当这些结点正在生长时,就让学生实施动手实践,手脑并用,就能收到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578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展处,让学生动手实践。
要使学习具有意义,就要让整个人投入学习活动,而不能让学习活动成为只是“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尤其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智慧的发展都有赖于教者的指导作用。因此,尽可能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其中动手实践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为此,在教学中,除了精心设计好问题情境、准备好足够的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外,重点就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使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从而促进学生智慧的健康发展。
《新课标》中提到: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让学生在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在教学读、数11—20各数时,我利用小棒,先让学生亲自动手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并将它们捆成一捆,使学生认识到一捆是10根,也就是1个十;接着往下数,数出10根,再捆成一捆,使学生认识到2捆是2个十,也就是20。……在教学11—20各数的组成时,我首先让学生分组操作,用小棒摆出15这个数。学生兴致勃勃,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我注意到学生的不同摆法,并请他们一一示范。一学生说:“一根一根地数,摆出15根来。”同学们也纷纷表示了赞同。这时我问:“能不能更快一点摆出来?”一学生说:“我把15根小棒捆成一捆,就可以直接摆出来了。”另一个马上反驳道:“我有不同摆法!刚才我们学了,1捆表示10根,是1个十,所以应当先摆1捆,再摆5根。”我立刻让全班小朋友鼓掌表扬了他,夸他为最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接着我指着问:“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及时指导学生归纳领悟,得出正确的数学概念。
这样安排教学,除了能对学生新旧认知进行有效的整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外,还有利于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从感知上升到建立表象,再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以上这些作用,正是学生的智慧发展之源。
三、在思维的发散处,让学生动手实践。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形成解决问题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来自于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能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在思维的发散处,让学生动手实践。
例如:在教学“长短”时,我让学生通过对学具袋中物品地观察,得出其中的物品各不相同:有小勺,有直尺,还有橡皮和吸管等,并初步感知到这些物品颜色的差异和长短的不一。这时,我及时提问:“你是怎样比较谁长谁短的?”学生两人一组讨论、交流、探究、实践,思维碰撞出跳跃的火花,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一学生说:“我用眼睛看出来的,吸管比橡皮长”;另一个忙抢着说“我是将吸管与小勺一端对齐,吸管的另一端比小勺长,所以吸管长”;还有一同学补充道:“我们是用直尺和橡皮比,直尺的两端都 ……(未完,全文共2556字,当前仅显示162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