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干部/组织讲话/党会报告/学习体会/学习材料/文化/宣传讲话/>>正文

干部学习课件:道家与中国文化(下)

发表时间:2013/10/22 9:10:51
目录/提纲:……
三、道家的主要思想
四、道家的主要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由道家发展出来的其他派别
(二)道家的主要思想
(三)无为而治
(四)道家思想的特征
(五)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干部学习课件:道家与中国文化(下)
楼宇烈
_大学哲学系教授
三、道家的主要思想
《周易》是一个重要的一直都在讨论这个问题,那么《周易》这个里面讨论,主要这个时期是要破除汉代形成的周易的象数。因为汉代《周易》发展最迅速是它的象数,就是他的卦象学而且把卦象所代表的事物也把它凝固化。比如说乾卦,乾卦是代表刚健的意思,它作为一个代表的东西就是什么呢就是马,马是非常刚健的。那么坤卦,坤卦的含义是柔,柔顺,它代表的事物就是牛,牛比较温顺的。在象数家那儿把这些东西都非常刻板地对应起来了,玄学家一开始提出来了,乾卦代表刚健的,所有刚健的东西可以代表乾,何必一定是马。坤卦既然它的含义是柔顺的话,那么一切柔顺的东西都可以以坤卦表示,何必一定是牛呢。首先破除这种固定式的联系,进一步就来强调更重要的是要来把握它的一个意义,卦里面包含的意义,从这个意义里面来体会它这种思想,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间去。
所以我们知道,我们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后来所形成的我们的艺术样式这一个特征是什么,我们以后所有的艺术样式都是重视一个意,我们常常强调它的意,而不是强调它的形似,不强调它的形似而强调它所包含的意境也就是它的内涵。所以后来一直到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苏轼在评论画的时候讲过这么一句话,他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你说你论这个画,他画的人像不像,画的鸟像不像,画的花像不像,去追求这些东西来评论这个画好坏,他的见识跟儿童一样。他同时期的欧阳修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评画的时候就讲,古画画意不画形,古人的画是画这个意而不是画它的形。就简单拿画来讲就形成中国画和西方画截然鲜明的差异。那么其他诗也好,书法也好,诗词歌赋可以说都是有这个,这样一种观点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就是魏晋玄学。而魏晋玄学也是从批评这个象数之学的这种刻板式的,停留在象上面来的。
也就是魏晋玄学一个重要的代表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1257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有差异的。但是他们基本一致的就是认为名教的制订就是要根据人的自然的本性,那么什么叫人的自然本性呢?比如说,有的学者提出来这个孝,应该启发他一种内心的对于父母的,因为父母生你养你这种恩惠的感恩来要求他,而不是离开这个来要求他,所以他说孝是什么呢?自然亲爱为孝。自然亲爱,这就是孝,而不是说外加的很多东西,所以这样的话就不会发生矛盾了。也就是说,名教的制订,实际上是根据了人的自然本性上面所具有的那些东西,人的血缘关系,自然有这种父子,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这就是孝。孝就是根据这样一种东西制订,让大家感觉到,不是外加来的,就是自己心中的一种东西来的,这是一个。
还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后来西晋的时候,另外一位思想家郭象,也是著名的玄学家。郭象解决的办法,他就讲所以需要这种名教,是因为事物本性中间的要求,名教是根据,是人的本性中间的要求,圣人发现了这种要求,于是就给他发掘出来,给他通过规定,来让他可以这样去做。他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庄子里面呢,庄子是非常强调一定要任事物的自然本性这才对,任何的束缚都反对。所以在庄子书里面,有的地方他非常强调说这种仁义就像在人的脸上刻上字一样,那个时候只有犯人才给他刻字,所以说仁义这种东西完全是伤害人的东西,不符合人的本性,所以庄子里面有一篇讲到,牛和马,牛马四足,天也。牛和马放开四条腿随便跑,这是它的本性,天意。落马首,穿牛鼻,是人也。现在人就把马套上一个笼头,把牛穿上鼻子拉着走,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牛穿了牛鼻子拉着走的,马套着笼头拉着走的,这是人,这是庄子讲的,所以他说要恢复牛马的本性,就应该去掉这个笼头,去掉这个穿鼻子的环,这才是恢复牛马的本性。郭象在注这一段的时候把他的意思完全给变了,他说这个东西,落牛首,穿马鼻,实际上也是牛马本性里面所具有的,你反过来看看行吗?哪有穿马鼻,落牛首的?没有,所以穿牛鼻,落马首正是顺应了牛马的本性,他是这么解释的。
所以我们看到不管哪一种解释,都是把当时非常尖锐的名教和人的自然本性的关系给它调和了。这样一种调和,应该说在社会的实际生活中间,还是会发生一定的影响的,就是让大家看到实际上这个里面有一种必然性,任意的随着本性,这个社会肯定要乱的,每个人随着自己本性,这个社会还不乱?但是完全压制了人性,完全按照一个人的意志去做,那也是不行的。所以你制订制度的时候,一定要顺着人性,顺着人的自然的本性,原来的本性,要让大家感觉到就应该这样,这才是符合我的本性的,这个矛盾就可以解决,他们实际上是在做这一方面的努力。那么其实这种努力,我觉得应该说,从先秦以来,各家学派都是做这个,但是因为有的时候这个矛盾突出了,有的时候那个偏向突出了,所以经常要不断进行调整,所以玄学也是一种调整的方法。后来发展成宋明理学,他们也是一种调和的办法。
最初也有很多朴素的表述,我上次讲儒家的时候曾经讲过,荀子提出来“礼以顺人心为本”,就提出了这个问题,礼必须要以顺人心为根本,依据人心,它是讲人心,所以时代变化了,礼也应该跟着时代变化而调整。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说是历史上不断地会出现,就在现在我们也不断出现这个问题,实际上我认为现在社会存在着,现实社会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把两者的关系调整好。我们既要尊重人的个性,既要尊重人的自然的需求,欲望,但是又要让他能够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要求,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的伦常的规范去遵守,而遵守这种伦常规范,又不让他感觉到是对他的自然本性的发展的一种束缚,压制,摧残,这个工作我看我们现在还要做。现在社会存在最大的问题,我看也是这个问题。所以我觉得怎么样调整好人的自然的本性跟社会的伦常的规范行为的要求,这个之间,从理论上说清楚,让大家又出自内心的来接受它,我想这个社会才能稳定。
所以从玄学的这个发展过程中来讲,我想是非常(清楚),对于道家思想的发展,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在“黄老之学,无为而治”,在政治上的治理方面可以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下面我会重点讲这个问题。而在玄学中间,也是在调整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应该说他们也作出了很好的探索,因为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不可能完全按照他们。但是现在时代我们又面临这样一个大问题,同样要我们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像玄学家那样解决好?我看未必见得,我们现代人的智慧可能赶不上他们,但是恐怕还要去做。
四、道家的主要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由道家发展出来的其他派别
特别是在汉末,开始出现了道教,道教他们是以老子的五千言,道德经作为他们理论的一个依据,所以后来道家的思想跟道教搀和在一起了,在道教里面得到了一种延伸发展。另外一方面道家的思想,后面也有不断地专门地研究,所以就是并行了。那么道教在以后的中国的文化发展过程中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变成了道家的一个代言人了,所以儒释道三教,常常说到道,有的时候只称道家,有的时候包括道教在内,这个问题学术界也有不同的争论。有的说要严格的区分道教和道家,有的觉得这个东西,特别发展到后来,也很难完全区分。有的主张我们只能采取一种模糊的处理办法,道士们讲的老子的《道德经》或者庄子的《南华真经》,我们也不能完全说它就是一种道教。它有的是完全从理论上探讨的,后人有的研究老子也好,庄子也好,他们加入了很多道教的那种修炼,那我们也不能说他纯粹是道家思想的作品。所以这个到以后,特别南北朝以后,很多有关道教也好,道家也好的著作人物,需要做个案的具体地分析来说这是属于道家的,这是属于道教的。不能说他是道士,他的一切著作都是道教的,也不能说他不是个道士,他的作品一定都是道家的,只能做个案的分析,道教的问题我想不详细地来讲了。
我主要想讲讲就是说在历史上道教也有很多很多的派别,宗派,流传到现在,我们现有的道教主要是两大派,南方的正一教和北方的全真教。北方现在都属于全真教,南方是正一教,这是大致的分,南北也有交流。当然我们现在有的时候,还称比如说江西龙虎山,还存在天师教,张天师的传在那,但是主要两大派就是正一和全真,这是现在留下来的来讲。另外从道教里面,我们从它的主要的法门来讲,因为它的理论都是借用了老子、庄子、列子等等的,它主要体现在它各种不同的法门里面,各种不同的修炼的法门里面。现在最主要的道教里面有三大派。
一种是内丹,内丹派,主要是修养心性的。这个在唐宋以后,特别是在宋代,道教的心性派有非常大的发展,这种心性派主要是吸收了儒家,佛教,道家本身的那种修身的办法,是结合在一起的,主要是通过内心的修养,道德的提升,来求得这种身性的完全健康。有的比较偏重于道德修养,有的偏重于自身内气的修炼。所谓小周天,内部的小周 ……(未完,全文共14838字,当前仅显示3529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干部学习课件:道家与中国文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