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干部/组织讲话/党会报告/学习体会/学习材料/>>正文

干部学习课件:书法与中国哲学(上)

发表时间:2013/11/27 20:12:48

干部学习课件:书法与中国哲学(上)
张辛
_大学
中国书法是中国一个非常古老、非常有代表性的艺术,在世界艺术里边是独树一帜的,所以探讨这么个题目在今天来说,从中国文化研究角度来说是有它的特殊意义的。
那么我们今天讲座准备讲两讲,就这个题目讲两讲,第一讲就是中庸精神与书法之道,第二讲讲中庸精神与书法之器。这一讲我们先讲第一讲,中庸精神与书法之道。
一、书法如何体现中庸精神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产品,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艺术宝库的一个伟大贡献。我们的许多先贤对书法都有很高的评价,比如说清华的著名教授梁启超先生就说过,说“各种美术当中,以写字为最高”,这是梁启超先生讲的。
再一个沈尹默先生讲,他说书法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有画图之灿烂,无声而具音乐之和谐”,这是北大著名教授沈尹默先生讲的,著名书法家。
再一个,著名文人林语堂先生说过,说“书法构成了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北大著名教授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书法代替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这是中国几位大家对书法的一些看法。
我们知道艺术大师毕加索讲,“假如我生在中国中国,那么我一定是一个书法家而不是画家。”通过这几位大家对书法的评价可以看出书法特殊的审美价值,这里边实际上在讲书法的审美价值。
为什么书法只有几个墨点子、几个黑道子却显示出了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99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学家冯友兰先生的一句话,他讲“事物若臻至完善,若要保住完善状态,那么它的运行就必须在恰当的地位、恰当的限度、恰当的时间”,这三个恰当就是“中”。这三个恰当,恰当地位、恰当限度、恰当时间,这三个恰当就是“中”,所以一句话,中就是最合适,也就是最好,也就是最佳,这绝对不是我们在过去批林批孔,或者在五四以来对中庸思想那么理解,就是说中就是不偏不倚,就是和事老,就是和稀泥庸俗一类,这个我认为是对中庸思想的一种误解,或者一种矮化,或者是一种俗解。中庸思想并不是那么简单,为什么?因为孔夫子绝对不是一个一般的(人),而是中国文化里一个重要的名人,他这种思想难道就那么简单,就是不偏不倚吗?不是,实际上这个中不是。宗白华先生说了,中不是庸俗一流,绝对不是庸俗一流。所以这里面是什么?所谓中,它是一个思想,它是一个恰当,恰当地位、恰当限度、恰当的时间,这个中就是恰当。
《论语》孔夫子讲,他讲什么呢?他说“我有知乎哉,无知也”,他说我没有,那么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其端而已,他的学问在什么地方??其两端而已看完一件东西以后,把它两端看一看,这就是它的本事。为什么看两端?就是要找到这个两端之间的最好的位置,这个中绝对不是中点,记住,他找这个两端之间最好的位置,那么这个就是中,所以他说攻其一端,“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所以不能够攻乎一端,必须找到恰当合适的位置,这是孔子的思想。
老子呢?老子说“是以圣人去奢去甚去泰”,为什么要去奢去甚去泰?也就是要保持一个最好的限度。所以我们知道老庄思想和孔子思想过去都认为是水火不容的,其实不是,为什么?都是中国人,他思维是一致的,特点都一致,这点没有任何问题的。过去我们片面地强调他们之间的区别,实际上在一点上,在很多方面都是一致的,特别在中庸的观念上,只要是中国人都有这种基本上的思维方式,这是最基本的一种思维方式。所以老子还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明确讲,这个思想都表明一种中庸思想。
所以总之,中就是最佳、最恰当、最适合,就是恰到好处。我们要引伸出来,这个黄金地段就是真淳之境精粹所在,我们再可以引伸,就是天人合一的最佳的契合点。所以中不是那么简单的,那么简单的思想,不偏不倚就完了,一条绳子拉出来对折就是中,不是那么简单的。我可以再一个通俗的例子,过去我们一般到了一个(人)家去作客,过去都是用长板凳,一进去以后请坐,那么你坐在什么地方?这就有选择了,你说你坐在正中,那么这个人没教养,那么坐在什么地方,坐偏了不行,要摔跟头,坐什么地方?正中偏一点,那么这个地方最合适,这个地方就是中,而绝对不是正中那个是中。所以这就叫做中庸之道的中,所以中国人就要找这个最合适最恰当,所以中的概念讲清楚了,就是这么个意思。
什么叫做庸,庸就是常也,规律也。说穿了,也就是传统,就是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圣人带领我们走过来的最佳路线,他实践了,他找到了中点,所以领着我们从最好的路线走过来,这个东西就叫庸,所以庸就是传统,就是规律。
所以朱子讲,庸是常然之理,二程讲庸是天下之定理,就这个道理,就是不变的法则,这就是庸。所以庸就是我们先王的遗则,先王给我们留下的法则,就是祖先圣人带领我们走过来的最佳路线,也就是中的最高表现,是实现中的规律、法则和途径。最高表现是实现中的规律、法则和途径。
所以宋代一个哲学家叫叶适,他一段话说得非常精采,他说“道原于一而成于两”,这段话“道原于一而成于两,中庸者所以济物之两而明道一者也”。也就是说道是一条道,成于两是什么?这个两是今天的话,我们正确、全面理解的话就是阴阳,所以道生一,一生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道是一切事物的本原,宇宙的本原,所以这个道成于两,就是阴阳,这个思想中国有史已久。所以孔子之谓治也,他接着讲“水至于平而止,道至于中庸而止”,所以道到最高水平的就是中庸。这是讲得很清楚。
《礼记》中庸篇也讲了“极高明而道中庸”,就是这句话,所以高明中庸不是一个简单思想,所以“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最高明的才讲中庸,才能谈得上中庸,所以中庸之道是处理天人关系,特别是处理人人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最高的准则。所以中庸绝对不是简单的庸俗一流,它有很深刻的思想,是中国人一种典型的思维的特点。
那么在我们古代贤哲先贤里面,最中庸、最高明的是谁?只有两个,一个是什么?一个是大自然,一个是祖先,所以最高明只有两个,最中庸只有两个,大自然和祖先圣人。在这个意义上,为什么是大自然呢?中国讲一切艺术也好、一切学问也好、一切等等,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回归自然,最高境界就是回归自然,所以中国艺术最高的是什么“法自然师造化”,这就是它的基本根据。因为大自然、大宇宙它日月星辰运行都是井然有序的,我们可以看出 ……(未完,全文共9240字,当前仅显示2523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干部学习课件:书法与中国哲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