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干部/组织讲话/党会报告/学习体会/学习材料/社会实践/>>正文

干部学习讲稿:宏观审慎政策:理论与实践(上)

发表时间:2013/12/8 16:41:46
目录/提纲:……
一、宏观审慎实为老故事中的新内容
(一)宏观审慎政策的历史追溯
(二)宏观审慎政策的现代发展
二、金融发展导致微观审慎逐渐失效
(一)微观审慎监管制度
(二)金融发展
(三)导致微观审慎政策失效的四个变化
(四)对微观审慎政策逐渐失效的总分析
……
干部学习讲稿:宏观审慎政策:理论与实践(上)
李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课程前言
今天我选择这个题目叫《宏观审慎政策》。我想各位一定知道自从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几乎所有的理论、所有的政策都受到质疑,所有的理论和所有的政策都在重新讨论。但是讨论到现在看起来基本获得共识的其实只有宏观审慎政策。其他东西也都还在讨论当中,意见非常不一致。宏观审慎政策在中国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家知道在“十二五”规划中,谈到未来宏观调控体系的改革,特别涉及到货币政策体系改革的时候,宏观审慎政策是认识显露的。昨天我们在人民大学见证了金融界的盛事,就是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评出了第一届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前人民大学黄达教授获此殊荣。在这个会上周小川行长去做了一个讲话,一般讲话都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借黄达教授回顾一下金融学和金融_改革的历史。同时展望一下未来要做的主要的事情,学术界需要探讨的事情。周小川行长着重讲的也是宏观审慎政策,可见这个事情非常重要。但是从研究角度来看,虽然它非常重要也基本获得了共识,但是仍然有很多东西需要探讨,所以今天就这个题目讲一讲我自己粗浅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我主要内容有四个部分,一个是非常简单的引言,引出这件事情的一段话。所谓历史我想说明如今宏观审慎政策如此被热议,但是它不是什么新的东西。这个我们研究理论的发展和政策框架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历史感,必须知道我们是从哪来的。然后我们再作为讨论宏观审慎政策体系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就是总结一下微观审慎政策它主要是什么原因失效,我们知道它失效才知道需要采取宏观审慎政策,后面那些主要内容。最后我们会对于这样一个还算是比较新的东西如何在中国应用?特别是中国应用它要点是什么?我们做一些提示性地讨论供大家参考。
大家知道此次叫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使得我们几乎所有的金融理论、经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1222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发行是十足准备,但是它不是黄金,它是联系汇率制,是十足的外汇准备。它进来一个美元就六快多的港币发出去,这个也是香港最早的来自英国的_,所以它是一个活化石,活的博览会,要研究一些历史问题看看香港很有意思。前几天我听到有人说现在整个全世界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头脑实际上是长在伦敦,确实是这样的。
那么与它对立的学派银行学派他们就觉得要摆脱黄金的束缚。他们认为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制度是一种很野蛮的制度,它用一种外在的人不可控制的东西在控制人的行为。他们认为的货币发行应该怎么样呢?货币发行应当和实体经济有关。怎么建立这个联系呢?中间有一个真实票据。大家知道企业之间如果进行支付清算的话,它并不一定全部付现金,可以开票据,这个票据是现在的支票或者汇票。那开票据等于用马克思的话说票据是真正的商业界的货币,大额的支付都是用它。这个票据又可以背书,又可以转让。在企业构成的这种支付链条里面,票据事实上它可以转让,我获得A企业票据向C企业进行支付的我可以利用这个。只要我背书就可以了。因此它的推行大大地节约了货币,而且都是大额支付。我们现在都很清楚支票支付的是大额的。但是刚刚这个链条必须就是支付这个货币运行的链条必须有实物的链条相对应。我们刚刚讲了A给B,B给C,他们必须在实物上是有联系的,但这种联系并不一定经常能够得到,于是它总是有一个在某个环节上有个需求,要把它兑出现金来,这时候就是要找银行,银行这个时候就有一个发钞票的问题。那么他们认为因为这件事情完全是商业界有真实的交易为基础的。你拿票据在到我这里贴现,然后再拿到_银行再贴现是真实的。它属于真实票据,它的意思是这样。我根据真实的经济活动发行钞票,它就没有通货膨胀问题。因为货币问题说到底多了少了还是根据实体经济需要而言的。你所谓多了就是更多的货币追逐少量的产品。那所谓少了那货币不够,这个产品生产得更快,所以货币、金融学从宏观上来说最高的境界就是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是一致的。那怎么一致呢?这个票据构成了一个环节,因为它已经有真实的交易产生在前,我根据它用贴现的方式发行钞票,没有问题。假如多今天我们还奉行这个原则,事实上各国也还是做为一个基准。
那么我们从学说史和金融史的角度来看,通货学派就是前面和黄金相关的这套理论是主宰20世纪之前的整个货币和银行的理论以及货币和银行的实践。那么银行学派是20世纪以来的货币理论,即银行理论和_银行理论主要的理论基础。就是它这么银行学派的观点它的集中体现就是上个世纪1913年到1914年美国的联邦储备法,它的_银行法,_银行法用的实际是银行学派的精神。
这个虽然说它获得了成功,但是也有责难,责难就在于顺周期。微观上看没有问题,这个票据A企业和B企业的交易,这个交易的东西也是生产出来了,那就是说有供应也有需求,但是微观的真实的东西,宏观上未必如此,特别是把它放在周期上看的时候就不一定。比如说在经济繁荣的时候,生产什么都能卖得掉,所以这个时候票据多了,而且票据的真实性是能够得到保障的。这是经济繁荣,但是相反,这事如果说我们用一句真实票据学说来发行货币的话那肯定放出去很多。但是相反的情况下如果说经济在衰退,真实的东西都不真实,更何况有很多票据产生不了,没有人认,恰如危机的时候大家能够记忆犹新,曾几何时这么好的企业,股票债券和废纸一般。现在我们有时候检讨当时中国错过了多少好时机,我们可以把几乎美国前50名的金融机构用很便宜的价格买下来。
当时我们就在讨论这件事情,它实际上实实在在还是有东西的,无非就是危机过程中谁都不信任它,价格一落千丈还卖不掉,真实的东西它都不真实。这个我们说这次危机中所表现的现象,表现的是现代金融的工具不能销售,没有人接受,所以流动性冻结。以至于只有联储发钞票大家才接受,但是钞票到手里他不放出去,这次危机也能看得出来。那么过去的表现是货币问题。货币繁荣的时候发得非常之多但衰退的时候突然枯竭了,很重要原因就是银行是依据所谓真实票据来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的,而真实票据的真实性是随着危机的进程而变化的。这个变化并不能够反映真实的经济状况和企业的真实价值,就是这样。
所以我们大致总结一下此次金融危机以来被人们热议的金融运行及金融监管的顺周期问题,其实自金融业产生之日便已存在。所以如今讨论宏观审慎政策实质上是讨论老故事中的新内容、新形势以及新对策。这个是我想说的它的一个前史。
(二)宏观审慎政策的现代发展
下面我们就简单回顾之下我们宏观审慎政策这个概念作为一个老故事的新形势它的现代发展。概念提出的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是这些文献回顾了,我们简单地过一下,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它的前身库克委员会的会议备忘录和英格兰银行文件中就出现了宏观审慎这个词。我不知道在座同学对这件事情了解程度怎么样?库克委员会在各种意义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很多研究都是开了现代研究的先河。
86年也是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对宏观审慎政策提出了这个概念。那么指出需要宏观审慎政策支持金融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和支付机制的安全和稳健性。87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首任主席在这次讲话中强调,就是所谓的宏观和微观的一些区别,应当从宏观角度来看待单个银行的行为。亚洲危机之后这件事情就逐渐的浮出水面,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危机,都把这样一件事情揭示出来。就在亚洲危机中像泰国、韩国也都是这样的。从某一个企业而言,好像问题不大,财务上看不出来以至于当时的那些穆迪、标普这些评级机构根据它的财务指标都得出了非常好的一个结论,后来被世人耻笑,然后后来危机发生,当然它这里面的问题因为是有一部分所谓私人债务没有被统计在内,也有加总的危机问题,也有宏观和微观所显示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2000年9月也是国际清算银行行长、金融稳定论坛主席在金融稳定论坛的一篇演讲里首次对这个概念的界定,并阐述了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和监管政策含义,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我查了一下文件,大致上目前我们关于就在国际上关于宏观审慎的研究基本上是他的框架,后面我们还会谈到这些框架的问题。但是尽管这个概念已经被提出有一些时候,我们且不论历史上就有,由于全球化没有达到今天这样的深度和广度,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它真正引起足够的重视是在此次危机之后。07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了使得宏观审慎问题真正引起了各国际组织、各国货币当局和监管当局乃至私人机构关注和认同。
但是这一开始这个概念开始使用很有意思,先是用了宏观审慎监管 ……(未完,全文共19076字,当前仅显示3431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干部学习讲稿:宏观审慎政策:理论与实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