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广电/综治/毕业论文/>>正文

建立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价体系初探

发表时间:2013/12/8 21:33:34
目录/提纲:……
一、现状梳理
1、节目评价方式缺乏系统性
一是评价方式没能很好领会“导向金不换,视听硬道理”这一融合关系
二是评价方式存在“跷跷板”现象,对产品评价顾此失彼
2、节目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
一是对专项数据应用与分析缺乏深入研究
二是对各类数据缺乏合理的组合应用
三是数据分析软件设计本身存在局限
3、节目评价方式缺乏规范性
一是各类评价指标没有量化到位
二是节目评价考核流程还有待完善
二、模式分析
1、明确综合评价的基本原则
2、细化“三力”的二级构成指标
三是品牌竞争力则由创新性、专业性、融合性等内容构成,注重发展能力的传播评价
3、制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比例
三、路径探寻
1、密切跟踪媒体发展动态,尽快制定可行性评价方案
2、深入认识媒体价值要素,全面掌握关键性价值变量
一是渠道与内容是传统媒体逐渐分化的引擎,市场分化程度越高,市场机会也就越多
二是终端市场中,受众向用户的转化,正改变广播电视市场的商业模式
四是对忠实受众与用户的满足和服务能力,将最终影响媒体的市场地位
……
建立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价体系初探

开展节目综合评价工作,是促进广电媒体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建立精细化管理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加强主流媒体阵地建设的重要保证,对广电媒体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认真研究节目综合评价体系建设问题,就是要明确如何建立评价标准,如何建构评价体系,如何发挥评价成果的系统效能。
一、现状梳理
湖州广播电视台围绕节目提质、创优建设,相继制定、出台了《电视节目质量评估考核意见》和附件《电视节目质量评估考核细则》,以及《“双指标”考核办法》、《绩效考核工作办法》等相关文件,同时,还建立有社会监审员监审机制与基于内容与收视效果的阅评机制,不仅从制度层面强化了宣传管理工作,也有效提升了节目传播品质。
但是,随着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精细化管理方式的不断提升,特别是面对受众对精神文化产品欣赏需求日益增长、欣赏要求越来越高的环境与趋势,创新评价方式,深化评价机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648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产生实际的分析效果,数据解读未能从各项指标的深化中,找准广告吸附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对广告营销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其次,从收视率指标梯次分解的细化考核看,栏目(节目)实际收视与有效收视的考核指标并未深化展开,容易造成即便是取得高收视栏目(节目),却无法实现更好的广告吸附与考核问责;再次,从收视率指标的比对专项看,依附于栏目(节目)进行传播的广告,理应视为节目内容的一部分,广告节目同样需要设定一定的收视比重,加以收视率考核。否则,就无法找准评价节目收视与广告收视的相互影响与作用,这对以时间换广告的城市台来说尤其重要;二是对各类数据缺乏合理的组合应用。目前,湖州台已分别使用了赛立信广播节目调查数据、索福瑞电视节目调查数据和央视媒介节目监测数据、尼尔森广告监测数据。除广播节目调查数据使用相对独立外,其他三种数据其实都是围绕电视节目与频道运营服务的。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各类数据之间并没有建立好相互关联。如在节目收视点成本的应用分析上,没有实现收视点成本对栏目(节目)运营成本的测算转化,导致栏目(节目)成本投入没有科学的依据可循,_手段较为粗放;三是数据分析软件设计本身存在局限。目前使用的广播电视节目视听率调查,是对受众收视听行为的一种测量,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受众收视听行为之外的接受或认同的真正态度。要建立节目综合评价体系,对受众的满意度调查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对节目品牌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3.节目评价方式缺乏规范性。广播电视节目作为产品,同样需要有符合产品生产标准与规范的质检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量化标准与设置流程是关键环节。从目前实际看,一是各类评价指标没有量化到位。在整个评价或考评工作中,除了视听率客观指标量化外,所有基于针对内容的主观评价还未量化,即便是已经实施多年的“双指标”考核,也未形成可以操作的考核量化值,其中就包括对栏目(节目)投入与产出的效益考核量化值。分项量化不到位,也无从入手综合评价考核;二是节目评价考核流程还有待完善。对节目评价流程设置,既要包含健全、高效的评价组织保障,又要强调评价的专业性、针对性、实用性。从目前实际看,考评流程存在着“缺位”问题,既有职责缺位,又有专业能力缺位,以及评价方式的不到位,也造成过于侧重收视率的常态考核现象。因此,评价流程不规范,常态评价效果也就不显著,不利于自办广播电视节目常态化质量建设。
二、模式分析
应该说,湖州广电传媒在节目评价、考核中存在的一些主要矛盾,也是_广电媒体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究其原因,第一,随着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受技术变革和社会形态巨大变化的影响,广电媒体的传播方式、传播行为、传播环境等正经历着巨大嬗变。广播电视“双重属性”的特点,不仅要求媒体坚守政治属性的原则,还要兼顾经济属性的竞争发展。因此,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广电媒体的管理_机制远未跟上时代变化的节奏;第二,在市场竞争与利益驱使的双重压力下,唯收视听率的考核,使对节目的评价方式过于片面化,不仅加剧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同质化现象,特别是出现了低俗化倾向,也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健康发展;第三,作为产品的广播电视节目,既有符合产品生产的一般规律,更有创作精神文化产品的特殊要求。既要导向正确,富有真实性、思想性、艺术性,遵循“叫好”的创作生产原则,又要实现赢得市场营销的“叫座”效果。多年来,广电媒体始终未能形成基于对节目“叫好叫座”的 ……(未完,全文共5182字,当前仅显示1820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建立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价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