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毕业论文/文教论文/>>正文

浅谈宋代佛教史籍在中国佛教文献中的历史地位

发表时间:2014/2/20 13:53:00

浅谈宋代佛教史籍在中国佛教文献中的历史地位
  
  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土后,印度大小乘佛教经典也就不断地由诸多高僧大士翻译成汉文进入中土,这即构成中国佛教文献中的一个部分-西方圣贤著述。但与此同时,随着佛教的中土化,许多中土僧人也开始对翻译佛教经典加以注释、论疏,阐发中土僧人的观点,形成了一大批的中土僧人著述,这也就构成中国佛教文献中的另一个大部分-中土圣贤撰述。这些中土圣贤撰述构成了中国佛教文献的主体,内容十分丰富,不仅记载了千百年来中土佛教的教理、宗派、礼仪、规制等,还记载了佛教哲学、心理学、医学、逻辑学、文学等丰富的知识,而专门记载中土佛教历史发展、史事、历史人物的中国佛教史籍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在现存的汉文《大藏经》中,各类佛教史籍有近百部之多,宋代佛教史籍则更是重中之重,出现了《宋高僧传》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568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灯录》、《大慧普觉禅师年谱》等一批佛教史书,创建了纪传体、灯录体。年谱体佛教史籍新体裁,丰富了中国佛教史籍的内容。二是在世俗史书、以往佛教史籍的基础上,改造了编年体、僧传、志乘体等一些旧体裁的佛教史籍,使之更适应两宋文化、佛教的变化,重新焕发了活力。如在编年体的时间上限问题上,宋代佛教史家或是采用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较为流行的周王二十四年甲寅佛圣人释迦牟尼诞生日为撰述时间的上限,如宋僧本觉撰写的《释氏通鉴》;或以东汉明帝永平七年佛教传入中土为记时的上限,如宋僧祖琇《隆兴编年通论》,将佛教记时与编年体史书融合在一起,形成编年体佛教史籍的特色。三是由于受到世俗文化影响,避讳、曲笔与直书、记事详略、语言繁简等本是世俗史书的编撰体例,与佛教史事相结合,也被运用到宋代佛教史籍的编撰中,形成了宋代佛教史籍特有的编撰风格。[如《佛祖统纪》卷四六说:“(靖康)二年正月,上幸虏营,四月虏退,二帝北狩於韩州。”宋代靖康之变中,宋徽宗、钦宗被金人虏获到金营,此为宋王朝之奇耻大辱,僧志磐在此处,以“幸”、“北狩”等词语来掩盖宋王朝的耻辱。类似这样例子在宋代佛教史籍中还有很多,此处不再一一列举。]不仅如此,宋代佛教史籍在继承魏晋隋唐佛教史籍之优秀传统、创新自己的同时,对元、明、清文献撰述的影响也极为深远,《补续高僧传》、《续武林西湖高僧事略》、《续灯正统》、《清凉山志》、《理学宗传》、《明儒学案》等许多后世世俗、佛教文献中也都具有宋代佛教史书的痕迹。
  两宋是中国佛教史籍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史籍发展史上的完善时期。可以说,宋代佛教史籍上承魏晋隋唐佛教史书之优秀传统,下启明清佛教史籍之撰述风气,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在中国佛教史籍撰述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其次,它是研究佛教在唐宋时期传播、发展的重要史料之一。两宋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但苦于传统观念的偏颇,许多佛教发展史中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古代的官方典籍中反映甚少,给后代学者研究唐宋佛教史造成了不小的障碍,而宋代佛教史籍的出现则为我们研究这一问题提供契机。宋代佛教史籍记载了唐宋时期佛教宗派的传播发展、佛教礼仪、僧人事迹等情况,如《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记录了禅宗僧人的事迹和机缘语句,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当时禅宗发展状况。《佛祖统纪》、《释门正统》主要记载了天台宗的发展情况,《宋高僧传》则记载了唐宋时期的佛教各派高僧人物事迹以及帝王与佛教之间关系等诸多问题。同时,宋代佛教史籍还反映了儒、佛、道的融合、宋代僧人的佛教史观等思想文化内容,如僧契嵩就将儒家的孝亲观与佛教理论结合起来,“拟儒《孝经》,发明佛意”。[契嵩《镡津文集》卷10《书启状》日本大正《大藏经》本。]僧志磐、本觉、祖琇、赞宁等则运用天命、人事等世俗史观来讨论佛教的盛衰发展和世俗社会的变化。如僧祖琇在《隆兴编年通论》卷二说道:“晋氏之基,魏氏远系,及诛曹爽,而绝其宗,设帝策而陈其续,金承土运,历数在躬。 ……(未完,全文共3159字,当前仅显示1596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浅谈宋代佛教史籍在中国佛教文献中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