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宣传讲话/思想汇报/解放思想/文教论文/>>正文

辨正 求雅 唯真——黄丕烈版本思想浅析

发表时间:2014/2/20 15:34:18

辨正 · 求雅 · 唯真
——黄丕烈版本思想浅析

[摘 要] 黄丕烈是乾嘉以来版本学一代宗师,在版本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辨正、求雅、唯真的版本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版本内容、题跋和版本鉴定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 黄丕烈 版本学 研究

   乾嘉学派的治学,贵以“实事求是”为宗旨,而“实事求是”的基础就是立足于对古籍的校勘。乾嘉时期的黄丕烈则是少数几个集藏书、读书、校勘为一体的学家。当时校勘工作的重要性被提到相当高的地位,考据大师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序》中有:“经以明道,而求道者不必空执义理以求也。但当正文字、辨音读、释训诂,通传注,则义理自现,而道在其中矣。”所谓“正文字”就是对文字的校勘,而校勘必究版本。段玉裁曾辨正校勘与版本的关系说:“校书定是非最难。是非有二:曰底本之是非,曰立说之是非;必先定底本之是非,而后可断其立说之是非……不先正底本,则多诬古人;不断其立说之是非,则多误今人。”①可见版本学已经是“明道之本”,自乾嘉以来,谈此学者,俱视其为身心性命之事,版本学于是成为清代学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号荛圃、复翁,江苏吴县人。嗜书至笃,为乾嘉四大藏书家之一,于版本方面研究精深,硕果累累。在校书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88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几百年前故物。拜经楼主人以为装潢极精,非民间藏书。吾尝见成化时阁本《大唐开元占经》,每册俱用黄绫作部面,复用黄绢作签条。此可见官书郑重,即装潢可辨,与此互证也。
这里是从古书授受源流角度来鉴定的。黄丕烈认为“版有原与修之别,印有初与后之殊”⑦,因此对版本的考证鉴定不仅要注意其版刻年代,还要区别同版本有不同印本,也就是“书籍贵有源流”的问题了。同一版本的许多复本,由于流传于各地,特别是经过历代名家之手,往往都考证该书之版本,并在卷首或卷尾和前后扉页作题跋识语。当然刻工姓名、藏章印记都不可忽略,如果重视对这些细节的考证,鉴定工作往往事半功倍。如在《荛圃藏书题识》中的《洪氏集验方五卷》跋云:
   ……后阅陆其清《佳趣堂书目》,载是书,云文渊阁藏本,有杨南峰、邹臣虎二跋,方悔前此不之买而弗可追矣。……盖此宋版医书,亦所罕有,见有季氏图书,随检《延令宋版书目》,知即系是书,卷后八行墨迹,季氏云鲜于枢诗跋谅必有本而云然,……而余旧藏《伤寒要旨》与此同出一手,黄宪、毛用刻工姓名可考而证,刊刻之地同是姑孰,刊刻之时同是乾道,惟辛卯差后一年尔……[1]
黄丕烈对于毛子晋、钱遵王等藏书大家的印记尤加珍视,如宋本《咸淳临安志》93卷,内纸有黄白两种,为宋刻,惟一卷,81卷至89卷为钞本,书中黄纸上有“高平京藏”一大印,“朝列大夫之章”、“国朝三代簪缨”两小印。白纸自卷75至80,首末皆有汲古毛氏印。对此黄丕烈的结论为:古籍流传原委有自,洵可宝也。这也是黄丕烈所追求的,于题识内时时可见。因由名藏家的书目或藏书志,以发现线索,确定版本,荛圃收书之初所获的这一欢欣的心得,支配了他此后的藏书生涯。嘉庆元年,黄丕烈得述古堂旧物《历代纪年》宋本,自谓素检《读书敏求记》,留心述古旧物,故装潢式样一见即知。

   
二、求雅——独特的题跋风格
   为每一部书作提拔,是黄丕烈从事版本研究的重要内容。清人作题跋是有传统的,钱曾的《读书敏求记》中从评论刻工工拙、古籍流传之渊源等方面对文本就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引领了康乾以来藏书界的重版本、题跋的风气。到黄丕烈时每得一书,必写一跋或者更多。在跋中对所得古书版本形式的描写细致入微,如跋毛抄本《棠湖诗稿》:
宋刻果出毛氏,上有“宋本”、“甲”两图记,余皆子晋号章,无他人印记。纸黄色,阔连,系竹料。首标“棠湖诗稿”四字,下有墨钉;版心第曰:“棠湖一”、“棠湖二”,不标宫词,疑当日宋刻中一种。……凡遇缺文作墨钉。兹毛抄版心添入“宫词”字……俱非其旧矣。[2]
又如《开元天宝遗事二卷》跋中:
……如上卷二叶三行第六字“牧”原作“守”,后七行第五字“便”原作“须”……后人重装,竟将旧校搀入,殊失活字真面目……[3]
这些题跋详尽地叙述了书籍的真实面貌以及校勘过程中的新近发现,从而引发了对古书致误规律的探讨。通览黄氏题跋,风格活泼_,从容舒卷,与刘向之“叙录”严肃的风格迥异。表面上感觉其文风如日记、琐录,可深究之下却常有意外所得,议论随随心所欲,却又能始终不离图书版本之话题,或论得书之由、鉴赏始末;或论版本授受源流、卷帙完缺及价值高下,珍罕与否,有时也间记生平遭际、行止交游等。如为宋咸平专刻本《吴志》所题跋语:
   ……我两人不觉掀髯而笑。是日,余又欲往访周丈香岩,仲鱼亦素慕香岩而未识面,爰迤而西,至水月亭,晤香岩。香岩识古书为吾侪巨擘,亦举以示之……而余与仲鱼各分路归。夕阳在山,不复涉海涌峰矣!余思虎邱为吾吴胜地,爱山水者游不倦焉!尤忆白堤钱听墨开萃古斋,此老素称识古,所见书多异本,今老且死矣!……至于仲鱼、香岩,赏奇析疑,本为朋友乐事,其中委婉曲折,皆足助我生色。[4]
此跋共700余字,从《吴志》谈起,娓娓道来,描写形神兼备,细致入微,情深意切,可见其文几近苏东坡、曾巩之神韵。
  黄丕烈为近千部古书的题跋后世藏书家都奉如拱壁,认为其题跋“甘苦自知,寸心如见”、“仓秀绝伦,殊不容有人作伪也”,②跋一书而其书之形状如在目前,非《敏求记》空发议论可比。将常人视为枯燥无味的版本考订校勘工作叙述得深刻而又情趣盎然,兼具了学术、史料和美学三重价值。充分体现了宋人所追求的“宽闲寂寞之滨,穷胜乐时之暇,时时提笔据几,随所趣而志之。随无甚奇论,然意到即就,亦殊自喜”的题跋境界。[5]
  黄丕烈题跋在其有生之年未辑成书,先后由潘祖萌辑成《士礼居藏书题跋记》6卷351篇;缪荃孙辑刻《士礼居藏书题跋续记》70篇;江标又刻《士礼居藏书题跋再续记》;1933年吴大隆踵缪刻〈〈题识〉〉之后,刻成〈〈荛圃藏书题识续录〉〉4卷、杂著1卷,收录117篇;1940年他又刻〈〈荛圃藏书题 ……(未完,全文共4941字,当前仅显示2496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辨正 求雅 唯真——黄丕烈版本思想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