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毕业论文/文教论文/工业/企业讲话/城建/城建讲话/农业/农业讲话/粮食/安全/安全讲话/>>正文

论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发表时间:2014/4/4 9:36:31
目录/提纲:……
一、人均粮食产量缺口Sn(公斤/人)
二、人均耕地面积Si2(百分比/年)
一、粮食贸易依存度S21(百分比)
二、粮食价格上涨率S22(百分比/年)
二、Si矩阵
三、S2矩阵
三、S3矩阵
四、计算各层次元素总排序权重
2、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
3、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检验)
……
论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提示:本文原版含图表pdf版全文下载地址附后(正式会员会看到下载地址)。这里只复制粘贴部分内容或目录(下面显示的字数不代表全文字数),有任何不清楚的烦请咨询本站客服。

摘要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任何时候都要立足国内解决吃饭问题,这是_安
邦的头等大事,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
不可能有城镇的发展和繁荣,也难以支撑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学术界对粮食安
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粮食安全的制度建设,宏观管理以及微观机制上,亦有学者
分别研究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对粮食安全各自的影响。但是工业化、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三大进程是需要整体推进,共同协调的。于是从三大进程
的整体视角,重新审视粮食安全,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对粮食安全
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
家粮食安全问题为对象,从粮食安全评价、工业化评价与粮食安全耦合,城镇化
评价与粮食安全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与粮食安全以及三大进程与粮食安全的共
同关系等多个角度,研究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方法与模式。基于以上背景,
本文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以期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研宄添砖加瓦、为
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实践提供参考:
1.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变化趋势的分析与评价。从粮食安全水平的界定入手,
概述了二十年来我国的粮食安全总体形势;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了我国粮食安
全形势的得分,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简述了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制度历
史变化和当前特征;分析丫未来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资源约束、
国际贸易环境、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
2.我国工业化水平的界定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从工业化的界定入手,综
合己有研究方法,对我国现阶段的工业化水平进行了衡量,得出了我国处于工业
化中后期阶段的结论;总体分析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与粮食安全保障的相关关系,
并与用耦合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估了工业化和粮食安全的动态演化态势,得出工
业化兼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的结论;探讨了工业化进程对粮食供给和消费的
不同影响,得出了工业用粮上升和人均粮食消费上升会给粮食安全带来压力,而
工业资本下乡对粮食安全则是有利的结论。
3.我国城镇化进程对粮食安全的影响。通过城镇化和粮食安全的耦合分析,
发现近二十年来,城镇化的推进在较多的年份抑制了粮食安全的保障,需要进行
政策创新;从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发现,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农
村劳动力的外流与城镇化之间的影响是显著的;从人口结构变化的分析中,发现
了城镇化必然带来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总量的上升;从供给视角的分析中发现,
城镇化对粮食生产资源是有威胁性的,而征地行为则对粮食安全的威胁更大。釆
用了动态博弈分析的模型探讨了城市扩张与粮食安全同时实现的策略。
4.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界定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通过回顾我国农业现代
摘要
化的历史进程,总结了从历史发展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并设计相关指标,运用层
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衡量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得出了农业现代化进
程相对落后的结论;依据索洛余值法,计算了农业现代化各个要素对粮食安全的
贡献,得出了农业科技进步需要继续加强的结论;从粮食供给和消费两个方面分
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得出了农业现代化对与粮食安全既有积
极效应,也有不利因素,需要合理引导;从国际视角分析了我国粮食的国际竞争
力,指出要继续加强对粮食生产这一弱质产业的保护。
5.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综合分析。从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
现代化之间的内部联系入手,探索作为影响因素的三个进程本身的有机联系,得
出了它们之间协同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结论;运用多元回归模型,计算了
粮食安全这个因变量与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时作为自变量时的回归关
系,其结果较好的印证本研究的假设和前期的理论分析,从数据上证明了工业化
对粮食安全的带动作用,城镇化对粮食安全的压制作用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滞
后;对三个进程和粮食安全进行关系上的两两解析,再综合分析,得到了工业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对粮食安全的整体作用图解;最后,结合一个实证分析案例,
针对性的提出了新形势下粮食安全实现的路径探索。
关键词《粮食安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耦合;多元回归
Abstract
Abstract
As a populous country, Chinas food security should always be based on its
domestic food production,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in Chinas state
administration and social stability, and Chinas food security is also the primary task
of it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rocess. Withou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rural
stable, the prosperity of the cities could not be fulfilled, and the support to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would be weakened. The e*istent researches mainly
focused on food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macro management and micro
mechanism. Furthermore, some studies already researched the respective influences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o the food
security. However, the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re not separated processes which should get progress and coordinate as a whole
procedure. Thus, the review and reflection of the Chinas food security by tak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rocesses into consider
are quite important,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three processes and
food security is also quite necessary. Generally speaking, this research treated the
Chinas food security in national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rocesses as the study objective, and tried to form the system and
mode of the long time food security keeping by food security evaluation, coupling
analysis, and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study among the three processes and food
security.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background, the following aspects were studied
so as to give suggestion and do little bit help to the Chinas food security system: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Chinas food security evolution. Through the
definition of the Chinas food security level, an over view of was given to the Chinas
food security status in twenty years. By 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specific score of the Chinas food security in each was calculated, which support the
further discussion; The historic change and contemporary characteristic of Chinas
food security were summarized; The future challenges of the Chinas security
including resources restriction, international trade market, the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rocesses.
The definition of the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and its influence to the Chinas
food security system. Start with the definition of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comprehensively used the e*istent research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and got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China has come into
post-industrialization level; The rel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7357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是一个整体
进程,并且是相互作用的,这三个进程交互地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因此,
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个进程的整体视角下研究我国粮食安全,是厘
清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国内因素的重要方法,是探索未来我国经济社会进步与粮食
安全保障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在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实现粮食的重要
手段。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的目的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三个并驾齐驱的进程,既相互影响,又独立
作用。而研究的目的首先就要研究三个进程与我国粮食安全保陣的相互关系;在
分析清楚三个进程与粮食安全各自关系的基础上,厘清它们对粮食安全的作用则
是研究目的的第二个层次;第三个层次则是要发掘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与粮食安全的整体有机联系,以及三个进程对粮食安全的整体作用机理;最后,
探寻三个进程和粮食安全保障协同发展的路径,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就是本研
究的终极目的。
2
第1章绪论


1.2.2研究的意义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一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议题,粮食安全
则是一个持续性的研究热点。本文的研究意义就在于摒弃了个别视角研宄粮食安
全保障的影响因素的方法,首次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个整体进程的视角
研宄其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及作用方式,是一种囊括了与粮食安全相关的国内经济
环境的整体分析。正因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个进程相互影响,有机
联系,所以就不可以割裂它们,片面的研宄其与粮食安全的关系。于是,从三个
进程的整体视角研究粮食安全有着必要性和创新性,能够提供更为全面、统筹、
均衡的粮食安全保障策略。
1.3国内外研究回顾与评述
1.3.1国内外研究回顾
1.3.1.1有关粮食安全 研究回顾
关于粮食安全的定义,丨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罗马的世界粮食
大会上,“粮食安全”这个概念首次被提出,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
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就由总干事爱德华?
萨乌玛确切的给出了新的定义:粮食安全指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人在任何
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物”。2001年在德国波恩举行的世
界粮食大会上,持续粮食安全的概念被提出,这个概念的定义是:“消费者应该
得到无污染、无公害,能够增强健康,延长寿命的粮食和食物”。Frankenberker &
Pardy (1997)认为全面的粮食安全概念应当涵盖宏观、微观两个层次,其中宏观
层次指的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获得粮食的能力,而这个能力由该国的粮食生
产、储备、进口所决定;而微观层次指的是家庭的粮食获取能力,这个能力由家
庭的收入决定,其表现则是家庭成员的营养安全状况。Barett (2002)认为,粮食
安全应当囊括以下五个关键要素:一是提供人生理上所需的营养与热量;二是与
粮食互补品的关系;三是强调粮食消费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四是关注粮食生产的
风险和不确定性;五是要抓住粮食安全风险所造成破坏的不可逆性以及持续关注
粮食保障警戒水平。朱泽(丨998)在其著作《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中指出“粮食
安全是指国家在其工业化进程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粮食的需求和粮食经济
承受各种不测事件的能力”。并且朱泽又强调了粮食安全的三个内涵,一是国家
抵御粮食经济风险的能力;二是国家在特定经济水平下供给粮食的能力;三是粮
食安全的目的是为了工业化进程。
3
第1章绪论


关于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关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学者们分为悲观派、
折中派和乐观派。其中悲观派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Brown (1995)撰写的文章《谁
来养活中国》,文章预测未来20年中国的粮食缺口将非常大,能够达到世界粮食
出口总量的两倍,将无法实现粮食自给,并向世界输出饥饿和动荡。日本海外合
作基金会(OECF,(1995))也预测,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将只有3.89亿吨,而到
2030年也仅仅能达到4.14亿吨,远远低于中国2%以上的年粮食需求增长,到
2030年粮食缺口将达到惊人的3.92亿吨。美国农业部研究局于1996年预测2005
年中国的粮食需求就将达到0.32亿吨。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的Rosegrant等学者
的研究则预测显示中国的粮食缺口在2030年将达到0.4-0.57亿吨之间。持折中
意见的学者主要有马晓河(2005),他们认为中国粮食安全供求关系在短期内能
够持平衡,但在长期则处于供给偏少的紧平衡。何炳生(2006)则认为近期我国
粮食安全不存在问题,然而就长期而言,形势依然严峻。乐观派的学者主要有朱
泽(2004〉,朱希刚(2004)姜长云(2005)等,他们认为国内粮食安全形势可
以做到长期供需平衡,粮食安全压力不会快速增长。
关于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分析和研宄。
从历史视角,吴兵等(2006)分析了我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从粮食生产诸要素
视角,黄凤兰等(2008)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视角研究了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
构建了基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粮食安全保障模型;王跃梅(2010)研究了农
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问题的演化,发现了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劳动力外流的
不同影响和相反的弹性效应;郑凤田(20丨0)认为目前出现的资本下乡不会威胁
粮食安全反而能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王金萍(20丨丨)则从跨国资本进入视角
研究了其对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的威胁。从工业化视角,曾靖(2010)在其博士论
文中详细论述了我国工业化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张锦华等(2008),
王雅鹏和邓玲(2008)研宄了工业化带来的生物质能源作物种植对我国粮食安全
的影响程度。从城镇化视角,Chen J (2007)指出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是对粮
食安全的真实威胁;韩纪江和孔祥智(2005),朱莉芬和黄季炮(2007)等学者
分析了城镇化对农业土地资源的刚性需求;王雅鹏和叶栽(2008)研究了区域城
镇化进程中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的实现路径。此外,从农业现代化角度出发,谢小
立等(2001)认为我国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任务与标志。
1.3.1.2有关工业化与粮食安全的研究
张培刚(2002)在其著作《农业与工业化》就曾经指出,粮食是农业与工业
之间重要的联系因素,农业将持续性的作为粮食供给的主要来源,解决粮食供给
短缺的方法就是在工业化背景下,推动农业的改良和技术进步。随着改革开放后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其对粮食安全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都逐渐凸现出来。马晓河和
4
第丨章绪论


蓝海涛(2008)认为目前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加速对粮食安全的消极影响要大于积
极影响,而这些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业化对耕地、劳动力、资本、成本、收入
以及自然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傅泽强等(2001)认为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其
对水资源,耕地资源的刚性需求会严重削弱粮食生产的潜力,减少粮食生产的资
源。尹成杰(2009)工业化会提升粮食消费水平,从而使得粮食消费增加,而与
此同时粮食生产的资源却在不断减少,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这一矛盾会不断
凸显。李岳云(2007)指出,在工业化进程中,高素质的劳动力是由农村流向城
市,在导致非农人口增加引起粮食消费增加的同时,削弱了农村的粮食生产能力,
进而危及粮食安全。还有学者认为,工业化所带了的化肥使用量增加,以及农业
机械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抬高了粮食价格,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并且增
加了工业用粮的需求(蓝海涛和王为农,2007)。工业化进程会带来饮食结构的
变化,这是因为工业化会增加人均收入,从而使得口粮消费下降,而肉类、禽类
和奶制品和蛋类的需求量增加。这就会消耗更多的饲料用量,给粮食安全带来新
的压力(任继周,2004)。此外工业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还体现在对我国粮食生
产区域布局上,有研究认为,部分粮食主产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选择
放弃或忽视粮食生产,发展工业或者经济作物(陈文科,丨995)。还有学者认为
尽管国家从2003年 始加大农业补贴力度,但是这要求产粮区配套补贴资金,
使得这些粮食主产区的财政“吃亏”,影响了补贴的执行,从而最终影响到了粮食
安全(王海全和袭晓,2006)。
针对这些问题,亦有很多研究将侧重点放在如何在工业化情境下保障粮食安
全的路径上。王文龙和唐德善(2008)认为,发达国家一般先农业现代化,而后
实现工业化,不容易产生太大的粮食安全问题,而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般
是先工业化,这会导致工农比例失调和城乡差距,在农业现代化没有实现的情况
下,就会造成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必须结合我国现实,制定政策,才能够保证粮
食安全。王雅鹏(2006)指出,现阶段我国的工业化是以增加农产品消费需求和
农业资源消耗为前提的,为了保证长远稳定的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需要探
索一条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_的现代化道路。针对工业化对土地的刚性需
求难题,肖金成等(2006)认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出路在于集约用地、市场化征地
和严格管地。除了以上关于工业化情景下粮食安全发展策略的研宄,更多学者主
张,在逐步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从而保证粮食安全(任
保平,2005;刘宁,2006;简新华和何志扬,2007)。
1.3.1.3有关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的研究
同工业化一样,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加速,其不可避免的
对农业生产,尤其是耕地资源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何蒲明等,2008)。温铁军(1998)
5
第1聿绪论


认为城镇化不是目的,而是要利用城镇化的资本和人口聚集,调整产业结构,解
决"三农”问题,弥合城乡差距,同时保证粮食安全。钟水映和李魁(2009)指出
为了应对未来粮食安全的不确定性,应当选择“紧凑式"的城市化发展模式,确立
以“粮食生产能力”指标为_的耕地保护策略,以降低城镇化对耕地资源的负面
影响。刘彦随(2006)指出城镇化所必须的征地行为一方面大量减少了农村耕地,
另一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农村社会矛盾。关于农村土地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管理,还
有学者认为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因此保护土地特别是保护耕地,是一
项长期的过程,只有保护好土地资源,才能够维持好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粮食
安全以及_,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城镇化才能够得到永续发展(韩长斌,
2004)。Christiansen(2009)指出为了兼顾城镇化和粮食安全,有可能导致耕地资
源退化和环境破坏。然而,亦有学者认为城镇化对于粮食安全保障有着促进的作
用,刘新卫等(2008)认为,合理的城镇化反而能够减少农村的建设用地,实现
农地的占补平衡,有利于耕地资源的集约化使用。
针对城镇化对于粮食安全带来的影响,学术界也有着关于对策和解决路径的
研宄。臧武芳和潘华顺(2001)指出,要重视城镇化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釆
取积极稳妥 方式,在推进城城镇化的同时保障粮食安全。戴鹏(2008)认为粮
食大省决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要保证粮食大省能够成为国
人的粮仓。王雅鹏和叶慧(2008)则在其著作中详述了中西部地区在城镇化背景
下,实现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的路径,提出了包括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粮食安全宏
观调控,建立政策性激励机制,粮食生产成本分摊机制等政策建议。
1.3.1.4有关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的研究
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保证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
(回良玉,2012)。但是有学者认为,现阶段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之仍有问题
和矛盾没有理清。郑凤田(2002)认为我国传统的粮食安全政策是一种鼓励粮食
供给过剩的保护性政策,这种政策阻碍了我国农业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何蒲明和
王雅鹏(2008)认为农业现代化以及原油价格上涨引起的生物能源开发,有可能
引起生物燃料与人争粮 问题,所以要审慎的处理发展生物质能源与保障粮食安
全之间的关系。王国敏(2009)认为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种粮积极性低之间的矛
盾是_农业现代化道路面临的主要瓶颈之一。虽然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建
设并不完全合拍,但是学界仍然认为,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是确保粮食安全,才
能建设好_新农村(孙浩然,2006;万宝瑞,2007)。
至于如何将粮食安全纳入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亦有学者做了研究和
探索。刘景辉等(2003)指出未来我国的粮食安全只有依靠农业现代化所带来的
超高产才能实现。杨正礼和梅旭荣(2005)认为在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
6
第1章绪论


应当实施立足国内生产,保证农田粮食生产能力,以及保护培育农田生态系统这
三大战略,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张琳等(2005)指出应当借力农业现代化建设,
改造我国的中低产田,提高粮食的单产水平,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杨万江(2011)
指出走农业技术创新之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赵其国等(2008)指出在我国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与路线中,要选择粮食增产技
术,严格保护农用耕地,构建国际粮食贸易的稳定机制,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1.3.2文献综合评述
综合概括起来对于我国粮食安全的研宄,现有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来进
行:首先是粮食安全 定义和粮食安全水平划定的方法;其次是粮食安全的影响
因素,包括资源、人口、政策、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全球化等因素的
现状以及其未来发展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可能影响;最后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
可持续的路径探索和相关政策建议。这些研究可以说涉及了我国的粮食安全的历
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各个方面,但是不足之处就在于不同的粮食安全影响因素
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现有的研究则是相对割裂地去研宄它们,缺乏
一个整体的视角。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粮食安全的国内主要
影响因素,应当作为一个整体视角引起重视。
对于工业化与粮食安全的研究,现有的研究主要围绕粮食安全与工业化之间
的关心,工业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三个方面。但是,在工
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工业化
与粮食安全深层次矛盾的分析,仍显不足。特别是工业化对于粮食安全既是挑战,
也可以是机遇,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会在这一点着重分析和研究。
对于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的研宄,学界主要关注的是城镇化带来的耕地资源被
挤占所造成的后果,以及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策略。同样,现有的研究没有深入
挖掘城镇化在其他方面对粮食安全各种影响,比如在城镇化对农村人口结构变化
的影响,对劳动者素质的影响,以及粮食纯消费数量和饮食结构变化等方面,需
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而且城镇化对于粮食安全同样可能是机遇,而不仅仅是挑战。
因此在本文的研宄中,将弥补这些现有研宄的不足。
对于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的研究,学界主要认为粮食安全是农业现代化的
主要议题和目标,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够最终保证粮食安全,并且也有一些
研究分析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对粮食安全保障所造成可能影响。然而,直接将两
者作为主要对象做对比研究和相关性研宄的文献和著作很少,这也是现有研究的
不足之处,粮食安全不是天然的内嵌于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也不会完
全地、自动地实现我国粮食安全地可持续发展。所以,有必要在本研究中将农业
现代化和粮食安全作为两个独立的要素,分析它们之间的矛盾,厘清它们之间的
7
第丨章绪论


关系,从而找到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的双赢策略。
1.4研究的思路、方法与结构
1.4.1研究的思路
本研宄首先分析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及未来变化,其次对我国的工业化、城
镇化、农业现代化这三个进程的相关背景和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分析三个进程对
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并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综合视角研究三个
进程与粮食安全的有机联系,以及三个进程对粮食安全整体作用的机理。最后从
三个进程整体视角出发,探索该视角下粮食安全的实现路径,并做出结论和政策
建议。
1.4.2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宏观计量分析为主,微观
例证分析为辅。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实证分析模型,并运用相关分析软
件就所收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1、定性分析
通过文献阅读与资料收集分析,探究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
现状,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和变化趋势,找到三个进程综合作用于粮食安全
的机理,并对过程的每个阶段进行深入分析。
2、定量分析
在定性分析和理论回顾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宏观统计数据,建构实证分析模
型,运用matlab分析软件对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的稱
合关系进行分析与比较。在此基础上,运用spass分析软件,分析三个进程与粮
食安全的多元回归关系。探究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对粮食安全整体作用的机
理,为整体视角下粮食安全的实现路径和政策建议提供理论支持。
3、技术路线图
8
第1章结论


我国的稂食安全形势及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背景研究
1


三个进程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彭响
i
三个进程与粮食安全的综合分析
J


1


i


三个进程与粮食安全的有机联系
三个进程对稂食安全整体作用的机理
2


基于三个进程整体视角的粮食安全实现路径
i

结论和政策建议
图丨.1论文的技术路线
1.4.3论文的结构
本论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和第二章,在第一章中,有先阐述
问题的背景、环境和问题的提出;再说明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动态,己有的研究基
础;在此基础上阐明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则分析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并界定了本研究中粮食安全的定义和评价
指标体系。
第二部分为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在这三章中,界定了本研究中的工业
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内涵和指标体系。分别分析了三个进程与粮食
安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为下一步整体分析三个进程与粮食安全作用机
理提供分析依据和理论基础。
第六章为第三部分,这一章中首先在第二部分的研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三个进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影响;其次从整体视角研
究了三个进程对粮食安全的作用,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多元回归关系;然后,分析
了三个进程对粮食安全的整体作用机理;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基于工业
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整体视角的粮食安全实现路径。
第七章为第四部分结论和政策建议,指出了统筹平衡三个进程才能持续
稳定发展我国的粮食生产,在三个进程中扬长避短才能实现我国未来的粮
食安全。最后做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9
第1章绪论


1.5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1.5.1拟解决 关键问题
1:从理论上阐述三个进程与粮食安全的内在关系和作用机理
2:从实践视角阐述整体视角下针对性的政策选择策略
1.5.2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从研究视角看,从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视角切入,三个进程
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具有视角的独特性和整体
性。从研宄议题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构成了一个具有系
统性和交叉性研宄对象,研究他们之间机理和作用方式具有创新性。从研究方法
看,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构建一个开放的,可重复和可拓展的研究方法,随着时
间和形势的变化,模型和方法仍然具有适用性。
10
第2章我W的粮食安全形势


第2章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
为了研究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问题,首先就要
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做一个界定。只有界定清楚我国目前的粮食安全形势,
找出衡量我国粮食安全的评价指标系,才能够为下一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做好
理论和数据上的准备。进一步的,为了找到我国目前粮食安全体系中与三个进
程之间的相关因素,就需要分析我国的粮食安全保证制度,厘清我国粮食安全
保障制度中的关键点。在此基础上,本章指出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和约
束,找到了在目前我国粮食安全体系中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2.1我国的粮食安全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HI的成绩,用不到世界7%的
耕地养活了 22%的世界人口,并且时至今日,在2丨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并没有
出现Brown在1995年预测中国在2010年后将会出现大量的粮食缺II的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我国夏粮产量总产量达到12995 7)吨,同比增
长2.8%,超过了 1997年的历史最好水平,据社会科学院统计,我国粮食产量
2012年己经实现“九连增”。
2.1.1我国粮食安全的总体形势
2.1.1.1粮食总供给量总体增长但略有波动
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土地和农业补贴等利好
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粮食生产从总体上保持着一个稳定增长总体局面。但是随
着政策和人口的增长,粮食产量也出现了小幅的波动(图2.1)。从图中可以看
到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稳中有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个是随着1994年和1996年两次大幅提高粮食订购价格(收购价提高了近一
倍),并且实行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因而出现了一个直到1999
年的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阶段。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种田成本的不断提
高,粮食生产的利润持续下降,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抛荒现象(邓
大才,2003),粮食产量也出现了较明显的下降。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
长,使得1999到2003人均粮食产量下降得更为明显,这是第二个阶段。第三
个阶段开始于2004年,随着_加大惠农利农的政策执行力度,全面取消农业
II
第2章我W的粮食安全形势


税和农业补贴水平的逐年递增,也带来丫粮食生产的新一轮增长,从2004年到
2012年粮食培长实现了历史性的“九连增”。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粮食总产量
在持续增长,但我国人口数量因其墙长惯性,仍然保持着每年新增700万人的
水平,故而人均粮食产量增长不如总产量明显,2008年到2009年人均粮食产跫
甚至出现了小幅下降。山此也可以看出,未来我国人口持续的增长刚性决定了
为丫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粮食产ft应当至少保持一个稳步柄长的状态。
60000 600
50000
^?^^一V
一“令*^
550
食 40000 . 500 粮

产 R
a 30000 450 ;
J 20000 M S
10000
^一3S0
0
-r-
300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均》*产B <公斤/人)
图2.1 二十年來我丨*I粮1?□总产丨|1:和人均产W变化I
2.1.1.2人均粮食消费持续快速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Ui生活水平的+断提岛,很多国人的餐饮结构
己经超过丫小康水平,11粮消o逐年卜降,而肉坦禽奶們等副食消货则逐年上
升。然而这些副食品都足山粮食转化而来的,从而致丫我国的粮位消贤讯猛
增。2003年,也就是新一轮粮食增长周期的第一年,我M粮众产械4.3亿吨,
粮食进出U平衡,人均粮位消贤量334公斤,超过国际平均水平。2011年,找
闺粮食产_M达到历史最高的5.7亿吨,人均粮食产424公斤,即便如此,我W
^年仍然净进I I粮食6390.3万吨,人均粮位消费母超过471公斤,如來把2011
年进口的337.8亿美元的副位品折-兑进入粮食消费,2011年我国人均粮仅消费
甚至都已经接近500公斤。从2003年粮食产:M: 4.3亿吨到2011年的5.7亿吨,
累计增长33%,而人均粮货消费从334公斤到471公斤,累计增长41%。消费
僧速是生产僧速的1.24俗,如來将人口增长的因岽纳入考:ht,粮fr消费的愤速
则足粮食生产增速的1.29倍。
总的来说,我国的粮食总产和总消货都是世界第一,ri前Ul粮消费约卩I 30%.
饲料用粮卩f 40%,丨:业用粮占20%,种子和新增储济粮约卩,5%,损耗和拟贤约
`览理取于同家统计局M站统计年报:hltp://www.stats.gov.(;n/tjgb/
12
第2章我W的粮食安全形势


为5%。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表现为口粮、种子、新增储备用粮和损耗不断下降,
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持续上升,由于饲料粮用粮和工业用粮转化率高,消耗大,
这种结构的变化将带来粮食消费总量的显著增加。所以说,尽管我国粮食生产
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人均粮食消费的激增以及其不可逆性,仍然会给我国的
粮食安全带来威胁,需要进行长远的规划。
2.1.2粮食安全衡量指标体系
2.1.2.1 AHP方法的简要介绍
上一节回顾了我国粮食安全的总体形势,为了将粮食安全水平这一内生变
量作为研究对象,定量研究,就需要建立一个自洽的粮食安全衡量指标体系,
将粮食安全水平定量化,为进一步的研究做好准备。在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5;陈聘等,2009;刘景辉等,2004;张利国,2008),
本文提出了从粮食生产、流通、消费这三个方面的指标,并利用AHP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建立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相对于
己有研宄,本文所釆用的方法的创新点就在于面板数据的可获取性,注重研究
的实操性、可重复性,而不仅仅是研究指标体系本身,因为指标体系再完善,
如果不能和实际数据相匹配,也是没有显著意义的。
本文采用的AHP分析方法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化和层次化的
分析方法,通过选取不同层次中的不同指标,将它们两两比较,给出重要性判
断,从而构成比较矩阵,并根据比较的尺度将其量化,最终得到指标的权重。
AHP分析方法的基本流程如下:
首先,建立层次指标体系,选取合适的细化指标,并以层次分类,构建树
形结构,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一个因素,最下层通常为对象层或者方案
层,中间为一个或多个层次,通常为指标层或准则层(图2.2)。
13
第2章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


目标层P
指标Ul
指标Uz
...
指标Un
指指指
指指指
标 ? ??标


标 ? ??标
Ul 1
Ul.
U2I
Uza
Unl
Una
方方

案案…

--

N
图2.2 AHP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结构图
第二,构建两两判别比较矩阵。一旦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后,上下各层的隶
属关系也就确定了,这时候就要对同一层次的指标体系进行两两比较判别,一
般的比较结果用数字1到5进行标度,而这些标度的含义见下表:
表2.1判别矩阵表
判别尺度
^


1
一样重要
2
略微重要
3
比较重要
4
非常重要
5
极端重要


这样,对于同一个层次的若干指标n,可以得出两两判别比较矩阵A={aij}。
而这个判别比较矩阵中的值应当满足以下条件:aij>0, arl/aii. aij=l(i=j)。
第三,计算指标的权重。(1)计算判别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Mi,其中:
Mj = a。. i= l2,3,8...n,n 为矩阵阶数。
j=i
(2)计算每行 Mi 的 n 次方根= !i= l,2,3,...,n。
14
第2章我1洲的粮食安全形势


(3)把向量[Wi W2...Wnr归一化,具体公式如下:Wi =
, Wi
i = l
就是所求各指标的权重。
(4) 一致性检验。因为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各个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时,不
一定能够做到完全一致,从而导致估计的错误,以及特征值及向量的偏差,为
了避免这一问题,应当对判别比较矩阵做一致性检验。
①CI=(?lma*-n)/(n-l),n是判别比较矩阵阶数,?Ima*判别矩阵A的非零最大特
征根。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
^1 1 ^21 …^til Wi
*, =(A.W)i/Wi,其中 A-W= < ….、
.a?, a?J [w?_
(A. W)i=aii+ai2W2+.. .+aiW?;人眶=MA*(入 i)
②判别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表2.2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nl23456789
R1
0
0 0.58 0.94 1.12 1.24 1.32 1.41 1.45
③判别矩阵随机一致性比率CR
CR=C1/RI,若CR=0,判别矩阵A处于完全一致性;CR<0.1时,判别矩阵A
具备满意一致性;当CR20.1时,判别矩阵A不满足一致性要求,需要重新调整
判别矩阵,或放弃使用。
为了确定粮食安全评价指标,本研宄采用专家德尔菲法,专家组由加拿大农
业部、安徽省粮食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家和学者组成,共同讨论、协商
确定了粮食安全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2.1.2.2粮食生产指标
一、人均粮食产量缺口 Sn (公斤/人)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匿乏的大国。很多资源和生产一旦平均到每个
人,往往就显得捉襟见时。在粮食生产中也不例外,前文中提到去年我国的人
均粮食消费量已经接近500公斤,而人均粮食产量却不到430公斤,如此大的
人均粮食产量缺口可以说是影响粮食安全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文
利用中国粮食年鉴和农业统计年鉴,采集了近二十年的人均粮食产量缺口作为
AHP层次分析法的指标Sn。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将我国的粮食每年的总消费减去
粮食总产量除以每年的人口数,而粮食总消费则由粮食总产量加上净进口粮食
总量求得。
15
第2章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


二、人均耕地面积Si2 (百分比/年)
人均耕地面积是反映我国粮食生产要素投入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粮食生产
的最基础投入和资源约束。耕地面积的变化极大的约束了我国粮食生产水平的
提高,同时人均耕地面积也是直接反应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指标。通过查
询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相关资料(2010、2011年的数值由于国家没有公布,
采用线性差值的方法得到),釆集了近二十年的耕地面积的变化作为指标Si2。
2.1.2.3粮食流通指标
一、粮食贸易依存度S21 (百分比)
我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强,如此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不可以
也不可能指望国际市场,2011年度全球的粮食贸易总量只有我国粮食需求总量
的不到一半,也就是说全世界余粮全给中国都远远不够(张嗣兴,2012)。所以
无论是学界还是政策制定者都普遍强调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应当达到95%,才能
够保障粮食安全的稳定(陈百明和周小萍,2005)。然而2011年我国进口粮食6000
多万吨,自给率还不到90%,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此将粮食贸易依存度纳
入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采取的粮食贸易依存度的计箅方
法如下:(粮食进口总量-粮食出口总量)/粮食总产量,具体数据来自中国粮食
年鉴。
二、粮食价格上涨率S22 (百分比/年)
在粮食流通领域,粮食价格是一个重要的度量指标,这个指标一方面反映
了粮食的需求水平,另一方面决定了消费者获取粮食的能力。获取粮食本身也
是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人们无法得到他们买的起的粮食,保证热量
供给和营养,粮食安全亦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数个经济周期
和物价上涨周期,其中粮食价格上涨既是物价上涨的风向标,又是通货膨胀的
重要推手,这样一个重要的指标,自然也应当成为粮食安全评价体系中的指标,
具体数据来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公报。
2.1.2.4粮食消费指标
由于一个国家的粮食总消费,由口粮、工业用粮、饲用粮消费等种类组成,
所以具体到每个家庭和个人,粮食消费与食品消费支出是密切相关的。因此,
本文采恩格尔系数这个衡量家庭总支出中用于购买粮食的指标来衡量粮食消费,
恩格尔系数越低,粮食安全的保障程度相对越高,具体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其中城镇恩格尔系数为指标S31,农村为S32。表2.3为粮食安全衡量指标体系结
构。
16
第2章我W的粮食安全形势


表2.3粮食安全衡M;指标体系

大类指标
细化指标

*

食半产S S"人□食产量缺口

根赏生严S丨
S,2人職地面积


量 粮食流通S S2I粮食贸易依存
S2 S22歡价格上涨率


S3丨城镇恩格尔系数
1""^
粮食消费 S3
S32农村恩格尔系数
2.1.2.5粮食安全衡量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S |:阵
表2.4 S矩阵
S ^^^^ ~K
S|
1
2
3
1.817 0.540 3.01
52
0.5
1
2
I
0.300 3.01
53 ^ 1 0.550 0.163 3.01
CI=(Wn)/(n-l)=0.0046:根据表 2.2, RI=0.58
CR=CI/R1=0.079<0.1 S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
二、Si矩阵
表2.5 Si矩阵
51
S丨丨
S12
W丨
Wj
入i
S 丨丨
1
2
1.414 0.667
2
S 丨2 0^ 1 0.707 0.333 2
Cl=(*.ma*-n)/(n-l)=0;根据表 2.2,R1=0
CR=CI/RI=0 S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
三、S2矩阵
表2.6 S2矩降
52 ^2\ S22 ^ h

521
1
2
1.414 0.667
2
522 ^ 1 0.707 0.333 2
CI=(*,,naK-n)/(n-l)=0;根据表 2.2,RI二0
17
第2聿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


CR=CI/RI=0 S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
三、S3矩阵
表2.7 S3矩阵
S3 ^^^^^
531
1
1
1
0.5
2
532 1 1 1 0J 2
CI=(Wn)/(n-l)=0;根据表 11、RI=0
CR=CI/RI=0 S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
四、计算各层次元素总排序权重
表2.7元素权重表
P
S,
S2 S3 权重 排序
0.540 0301 0.163
S? 0.667
0.36
1
S,2 0.333
0.18
3
521
0.667
0.200
2
522
0.333
0.1
4
531
0.5
0.08
5
532
^^ 5
2.1.2.6粮食安全衡量指标体系得分的确定
在S|i到S32这七个指标中,S|2、S|3是正向指标,即数值越大粮食安全保
障程度越高,而Sii、S21、S22、S3,. S32是逆向指标,即数值越大粮食安全保障
程度越低,粮食越不安全。为了将不同数值和方向的指标归一化,本文釆用如
下公式处理正向指标:(Si-Smin)/ (SMA*-SmiJ;对于逆向指标则采用公式(Sma*-
Si)/ (SwA*-Smin)处理(岳超源,2003)。为了确定每一个指标Si的最大值和最
小值,本研宄在参考相关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由专家讨论决定。
具体的,Sii即人均粮食产量缺口的最不安全情况设定为人均缺粮150公斤,
最安全的情况为人均缺粮-10公斤也就是人均余粮10公斤,其中最不安全情况
的缺粮数参考了三年自然灾害时的粮食产量(夏明方和康沛竹,2008),而最安
全的人均佘粮数则参照了建国后人均余粮最多的年份。
由于粮食单产提高的空间已经不大,故而耕地面积对于粮食生产极为重要,
参考联合国规定了耕地面积警戒线,Si2即耕地面积最不安全情况设定为0.053
公顷(马永欢和牛文元,2009),由于我国耕地总面积十分有限,短时期内耕地
面积难以大幅上升,故而根据我国耕地资源的后备状况和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
并参考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水平(赵文武,20丨2),将最安全的情景设定为0.2公
顷。
18
第2章我W的粮食安全形势


粮食贸易依存度S21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它直观的反映了在国际贸易大
国模式下,我国粮食安全的外在保障能力。有学者认为70%是我国粮食对外依
存度的最坏情况(史培军等,1999),于是笔者将30%作为粮食贸易依存度得分
为零 情况,而参照净出口年份的粮食依存度,将-2%作为最安全情景。
粮食价格上涨率S22决定了消费者购买粮食的能力,并且其上涨幅度也是粮
食是否紧俏的风向标,根据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的经验1,笔者将丨00%作为粮
食价格上涨的最不安全情况,将-15%作为最安全情景。
最后恩格尔系数S31、S32则由联合国公布的贫困和富裕程度为参照,将S3I
的上下限设为0.6和0.25,S32的上下线设为0.62和0.27。
2.1.2.7近二十年粮食安全水平的评价得分
通过指标选取,AHP法权重确定以及数值归一化和得分确定,就可以得到
近二十年来我国粮食安全水平的评价得分。见表2.8和表2.9。
表2.8 1992-2011粮食安全水平评价原始数倍表
份年\指标 S| I Si2 S21 S22 S31 S32
Te 0.107 -0.002 0.243
~

1993 -3.8 0.103 -0.014 0.277 53 58 ……(未完,全文共114877字,当前仅显示2066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论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