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乡镇社区/社会实践/规章制度/>>正文

基层公论: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创新

发表时间:2014/4/16 17:49:51
目录/提纲:……
一、基层公论:产生背景与制度安排
二是弄清历次办案领导和知情人的看法、态度及依据
四是弄清案发单位具有社会公信力资格的各界人士的态度看法
五是弄清涉案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及约定俗成的村规民约、道德规范等
一是道德调解
二是亲情调解
三是司法调解
四是公众调解
二、基层公论:实施成效及原因分析
三、基层公论: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启示
……

基层公论: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创新

一、基层公论: 产生背景与制度安排
会昌街道办事处位于河南省焦作市辖县级市———孟州市城乡结合部, 辖21个行政村, 8个社区居委会, 人口6万余人, 商贾云集, 回汉杂居, 流动和暂住人口较多, 城建占地、房屋拆迁、土地补偿分配及失地农民就业等因素引发的社会矛盾相对集中。
过去处理信访问题, 习惯由办案单位说了算, 拿出的处理意见往往得不到上访人的认可, 更得不到周围群众的支持, 结果导致“案结了、事未了、访不息”。
2005年8月, 焦作市结合当年新颁布的《信访条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 印发了《河南省焦作市信访事项终结机制“三步走”工作程序》( 试行), 提出了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制度, 即信访人对行政机关办理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 可以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 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 可以请求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核。
若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 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694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办事处颁发聘书。(2) 案件承办方人员: 指责任单位具体负责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3)与信访人有密切关系方人员( 俗称“1+3”): “1”是指信访人, 信访人若为五人以上的_, 可推选三至五名代表参加会议; “3”是指信访人亲属中的明白人, 亲戚朋友中的权威人, 基层组织中的代言人。

第三, 做到五个弄清。基层公论评议会召开之前, 要做到五个弄清。一是弄清案件产生的时间背景、处理经过、历史演变、处置欠帐、缠诉焦点、主要要求、所持依据等。二是弄清历次办案领导和知情人的看法、态度及依据。三是弄清信访人、家庭主要成员、亲朋好友的基本情况, 尤其是那些有影响、有权威、有感召力的“精神支柱型”人物的态度、倾向等。
四是弄清案发单位具有社会公信力资格的各界人士的态度看法。五是弄清涉案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及约定俗成的村规民约、道德规范等。

第四, 实行四种调解。在基层公论评议会上, 通过摆事实, 讲道理, 谈依据,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就地协商解决问题。一是道德调解。“道德是衡量为人处事的标尺”。尊老爱幼、孝敬公婆、妯娌和睦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积淀形成的道德规范。一般在处理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等案件时侧重于道德调解, 用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二是亲情调解。“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处理婆媳关系、妯娌矛盾、邻里纠纷等案件中重点运用亲情调解。三是司法调解。“司法调解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重要手段”。涉法涉诉类信访案件大多表现为在案件无法执行或执行困难时不求法而求政府, 导致久访不息。在处理此类案件时, 通过司法调节, 在“法、理、情”中寻找办法予以解决。四是公众调解。“大家事大家办”。在处理农村土地承包、城市拆迁等涉及_利益的案件时, 遵循村民自治原则, 着重运用公众调解, 让群众来评判, 让群众来监督。

二、基层公论: 实施成效及原因分析
信访是人民群众表达心声和维护权益的重要渠道, 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利用信访工作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 对于化解社会矛盾,消除社会风险, 维护_, 促进社会和谐, 有重要意义。正因此, _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完善信访制度, 健_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然而, 现实中许多矛盾特别是一些_性利益矛盾错综复杂, 很难解决。信访问题于是成了各级党委政府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棘手问题。会昌街道办事处地处孟州市城乡结合部, 各种社会矛盾更是相对集中。在这种情况下, 其通过基层公论, 仅2006年就解决信访问题12起, 人员稳定率达到100%。而开展基层公论工作以来, 会昌街道办事处没有发生到孟州市的集体上访事件, 个人上访也很少发生, 到焦作市以上的上访则实现了“零”指标, 真正实现了就地解决信访问题, 其也因此连续多年被焦作市和孟州市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大稳定带来了经济大发展, 2006年, 会昌街道办事处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99.5万元, 是1998年其成立时(160万元) 的10倍,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社会和谐稳定。基层公论之所以能够实现信访问题的“案结、事了、访息”, 在实践中取得突出成效, 在笔者看来, 主要在于其实现了_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有机结合。具体说来:
第一, 基层公论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实现了权力透明。基层公论评议不仅让“官方”参与, 更重要的是让信访人和有较高威望、有影响力的群众代表参与, 公开处理, 把问题摆在明处, 把理由亮在桌面, 还群众一个明白。变过去处理信访问题由责任单位“ ……(未完,全文共5551字,当前仅显示1949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基层公论: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