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教育/学校/调研报告/改革/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毕业论文/文教论文/>>正文

对通川区中小学教育资源的调查与改革发展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4/5/29 12:50:24
目录/提纲:……
一、主城区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基本概况
一是教育资源整合有新突破
二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有新思路
三是学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新举措
四是打造品牌有新“亮点”
五是特色兴校取得新成效
二、主城区中小学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主要用于保障教师工资
二是学校基本建设经费短缺
一是学生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是城区学校教学用房紧张,学生运动场地窄小,远低于国家标准
一是按标准配备本来不足
三、对主城区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四点建议
……
对通川区中小学教育资源的调查与改革发展的思考
    
    为加快达州市中心城区教育资源的拓展和均衡发展,实现__“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近期,通川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达州市主城区(不含南外、下同)中小学教育资源进行了专题调研,结合现状,面向未来,对达州市城区中小学教育发展作如下思考。
    一、主城区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基本概况
    通川区现有公办学校98所(其中高完中3所,城区单设初中4所,农村单设初中4所,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城区小学19所,农村中心校6所,村小55所),中小学在编教师2642人(其中专任小学教师1574人、专任初中教师727人、专任高中教师211人、教辅人员130人),学生61514人(其中:高学生5925人、初学生15610人、小学生40029人),校舍建筑总面积363105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209247平方米,生活用房15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68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兴校取得新成效。教育科研助推了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各校办学特色逐步形成,达高中狠抓高中教育、铁路中学普职教结合、区一小的科教活动、区七小的艺术教育、区八小的德育教育、西罡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区实验小学的规范管理等等,皆形成各自的特色而独树一帜。
    二、主城区中小学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一是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主要用于保障教师工资。近年来,通川区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虽不断增大,但主要用于保障教师工资及中小学公业务费的增加,如1999年、2004年、2006年区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分别约为2733万元、5787万元、7068 万元;2000年、2005年、2007年区财政对教育的实际投入分别约为3849万元、6308万元、11115万元(含调资补发)。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虽逐年增加,但从实际支出情况看,投入的增加主要用于了保教师工资的增加。近年来,区财政对教育部门各基层单位公业务费虽有所增加,但由于“三保一金”由各校自行交付,公业务费实际变相减少,各学校运转非常困难。二是学校基本建设经费短缺。近两三年来,财政对学校的基本建设投入每年基本维持在500万元左右,财政的投入与学校教学用房及运动场所的拓展所需经费缺口较大,每年春秋季开学因不能及时付款而导致锁校门的事件均有发生,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基本建设的投入较少,截止目前,我区在去年化解470万元债务后,以“普九”过程基本建设为主的债务仍高达8700余万元。三是教学常规设备添置缺乏经费保障,多数学校特别是单设初中根本没有象样的实验仪器设备,极个别学校原有的少量设备,因长期缺乏保养而失效严重,学校无法开展正常的实验教学。
    2、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足。据资料反映,70年代初我市通川区主城区有各类中小学20所,而当时主城区人口仅有5万余人;9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主城区人口已增加至20多万人,我区已有5所中小学先后划归市上和达县管理,城区各类中小学仅存16所,大班额问题已初步显现;截止2008年,达州市主城区的城市人口已快速增加到30余万人,但中心城区(不含西外新区)公办学校数和学校占地面积并没有多少变化,学校的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制约,中心城区仅有的5所民办学校(新世纪、铭仁园、天元育才、西圣、飞宇)虽分担了城区义务教育的一些部分压力,但公办学校在管理和办学质量等方面具有的优势,使90%以上的学生仍选择公办学校就读。据统计:2005年全区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48722人,2008年即达到53151人,三年间增长4229人。达城人口的迅速增加,生源的快速增长,使得增加校舍面积并化解超大班额问题变得日趋突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阻碍通川区义务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不仅如此,通川城区现有教育资源在本不能满足通川区籍学生就读的同时,还要满足市、县两级区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需要。一是学生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区示范学校一、二、七、八小学接收市、县两级区域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以区一小为例,通过对该校高、中、低段3个班级的抽样调查,市籍户口学生在该校的就读比例近30%,县级户口学生在通川区就读比例近40%,而通川区本籍学生仅占30%左右;城区二层次学校近年来也不断接收农民工子女进城就读,根据对区十一小、区十四小的调查显示,在区十一小就读的农民工子女近两三年来基本维持在300人左右,占该校学生总人数近90%,在区十四小就读的农民工子女近两三年基本维持在450人左右,占该校学生总人数近70%。农民工子女进城 ……(未完,全文共5436字,当前仅显示1909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对通川区中小学教育资源的调查与改革发展的思考》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