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农村/新农村/农业讲话/和谐/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毕业论文/文教论文/>>正文

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和谐东华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4/6/21 23:31:51
目录/提纲:……
一、基本情况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二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三是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四是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二、存在的问题
三、几点思考
一是以工哺农,以城带乡,走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
二是科技支撑,引智支农,走科技兴农的路子
三是立足优势,突出特色,走好产业富民的路子
一是政策进农家
二是法制进农家
三是美德进农家
一是以高效的服务得民心
二是以具体的实事聚民心
三是以真实的帮扶暖民心
……
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和谐东华的实践与思考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既是发展__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落实_精神,深入开展_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具体实践。今年,为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破解我镇农村发展难题,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壮大提升农业特色产业、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协调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步伐,我镇组织10个调研小组对不同_、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东华镇地处华亭县城郊,辖东华、西关、东峡、前岭4个农村社区,黎明、南村沟、王峡口、北河、庞磨、裕光、刘家沟、月元8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21090人,总面积84.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537亩。
    近年来,东华镇党委、政府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全面开展“民生东华”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662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缓慢。全镇产业发展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后续发展制约条件多,农民依靠农业产业增收的拉动效应不明显。草畜产业受经营方式、生产技术、资金投入等条件的制约,增量不足,整体养殖规模比较小。核桃产业正处于培育期,短期内效益还无法显现。蔬菜产业刚刚起步,黎明川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2、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山区村与城郊4社区发展差距大,村级积累薄弱,统筹村与村、城乡之间发展的任务繁重。城郊4社区虽已完成“双转”,但区域内公共设施建设未纳入城市统一规划,社区承担着公共产品的保障和供给任务。由于资金等因素影响,社区解决产业升级、民生保障、促进就业等方面的能力薄弱,转型发展,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足。
    3、基础设施亟待进一步完善。近年来,通过镇村(社区)共同努力,镇域范围内基础设施条件有所改善,但受诸多因素影响,部分区域仍存在脏、乱、差现象,基础设施配套滞后,与县城整体形象不相适应。同时,由于镇村(社区)融资、筹资能力有限,每年投入到道路硬化、供排水管道修筑改造、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工程上的资金十分有限,仅靠自有财力无法彻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4、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我镇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特别是,因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塌陷问题越来越严重,采空塌陷问题成为制约和影响东华镇科学发展以及农民增收的突出问题。经初步统计全镇塌陷面积已达到5500余亩,涉及东峡、东华、前岭、西关、庞磨、北河6个村(社区),塌陷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三、几点思考
    我镇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实施惠民行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温暖了民心,凝聚了党心,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必须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这样才能在和谐中发展,在和谐中前进。
    思考一:坚持科学发展,在“富民”上改善民生
    采取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富民的关键,按照“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种养业向产业大户集中、农民居住向县城集中”的思路,坚持走好三条发展路子,不断推进全镇农业产业化、农民居民化、农村社区化。一是以工哺农,以城带乡,走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通过整合资金,捆绑项目,集中财力,巩固和提升黎明川农业科技示范园,建办产业基地,培育致富增收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打造新农村建设的块状典型,示范推动;加大项目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立足区位优势,抓招商、上项目、选产业,办市场,活商贸,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提高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草畜、核桃、蔬菜三大产业快速发展,建成融乡镇工业、高效农业和城郊商业为一体的环城经济带。二是科技支撑,引智支农,走科技兴农的路子。通过聘任、与农技部门签订协议的方式引进“农技特派员”入驻村社,建立农业技术人员包村、包户、包产业的服务机制,指导农业发展;通过外包经营方式逐步引进“土专家”、“种菜能手”、“养殖大户”参与产业开发,逐步提升农业技术水平;通过劳务输转、异地培训、回乡创业的方式引导农民技术工回乡创业,探索建立有利于农民创业激励机制,逐步解决农业发展科技含量 ……(未完,全文共3680字,当前仅显示1859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和谐东华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