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新农村/农业/农业讲话/调研报告/>>正文

河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研报告

发表时间:2014/9/18 19:52:58
目录/提纲:……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
(一)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二)经营模式不断创新
(三)生产效益不断提高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作用
(一)加速了土地流转
(二)优化了社会服务
(三)转变了发展方式
(四)推进了标准化生产
三、当地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土地流转难是最需化解的矛盾
(二)资金筹措难是最需突破的瓶颈
(三)基础设施差是最需落实的环节
(四)服务到位难是最需解决的困扰
五、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策和建议
(一)高度重视,加强对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导
(二)创新方式,有效解决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
1、创新方式加快土地流转
2、创新方式提高融资能力
3、创新方式保障人才和技术供给
(三)多管齐下,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
1、出台财政扶持政策
2、实行支农项目倾斜
3、落实用地用电政策
4、鼓励发展粮食专业协会
(四)加大投入,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五)强化管理,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运作
……

河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研报告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

__提出,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今年的_ 1 号文件也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出了具体部署。粮食生产是农业的基础,也是我国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领域。为了解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中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反映基层对发展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的有关建议,9 月 12-13 日小麦产业经济研究室成员赴河南省鹤壁市进行调研,与鹤壁市农业部门负责人、浚县农业部门负责人以及浚县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代表进行座谈,并实地走访了加工企业和农户,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河南省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辖两县三区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 2182 平方公里,人口 160 万,耕地 144 万亩,可浇地面积 128 万亩,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 285万亩,良种覆盖率 98%以上。鹤壁市是_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试点市、_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_粮食生产先进市、_创建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国家食品安全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16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食生产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三是家庭农场方兴未艾。据当地农业局统计调查,目前鹤壁市有雏形的家庭农场576 家(经营面积在 50 亩以上),已登记注册或备案管理 4家。浚县对家庭农场的认定是种植面积在 1000 亩以上,家庭成员主要以种粮为主,收入也主要依靠粮食销售。四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鹤壁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85 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 4 家,省级龙头企业 32 家。

(二)经营模式不断创新

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相互促进,融合发展,采取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一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如浚县鹤飞专业合作社,上联国家级龙头企业中鹤面业,下联众多农户发展粮食加工。二是“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如浚县益民面业,建基地 50 万亩,带动农户 11.8 万户,发展小麦生产加工。三是“合作社+农户”模式。如惠华粮食高产创建合作社,采取“六统一”的方式与农户签订生产销售合同。

(三)生产效益不断提高

从调查情况看,种粮大户的生产效率、经营效益和种粮积极性均高于一般农户。由于种植面积较大,种粮大户的粮食生产多应用大型农机具,整体机械化程度较高。种植面积在 200 亩以上的农户,小麦单产水平比一般农户平均高 25-50公斤/亩,加上规模经营机械化统一作业及节本技术的应用,每亩净收益高 150-200 元。特别是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粮大户通过统一供应生产资料和提供专业化服务,实现播种、病虫害防治、收获等五统一,农民和合作社达到双赢,比其他农户每亩净收益约高 90 元。此外,种粮大户比一般农户更有种粮积极性。一般农户种粮主要为了解决口粮,而大户种粮更多地出于增加收益,实现规模经营,更注重降低成本和提高单产,更注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增加产出。在资金投入方面,种粮大户拥有的现代化大型机械多于普通农户,也更注重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但由于种粮大户流转土地的年限较短,加之资金投入较大且缺少相应的政策扶持,农田基础设施等投入较少。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作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鹤壁市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加速了土地流转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力短缺、新生代农民不愿回乡务农,农业劳动力素质下降,“谁来务农”成为当前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土地向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中,让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找到了破解这一发展难题的答案。截至 2013 年 3 月底,鹤壁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 20.6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 14.5%。

(二)优化了社会服务

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转变,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出了强烈需求。目前,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普遍缺乏为农民提供“统一”服务能力,公益性服务供需衔接不紧密,服务机制尚需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或合办社会化服务组织,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为农户提供专业化、市场化服务,“让农民轻轻松松种田”,成为破解“怎样务农”难题的发展之路。如淇县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合作社周边农户托管、半托管农田 1 万余亩。

(三)转变了发展方式

一是走规模经营之路。在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下,农业经营方式迅速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集约化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二是走高效农业之路。不少新型经营主体特别是家庭农场采取“种植+养殖”、“种植+养殖+加工+休闲”等高效立体农业模式,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三是走组织化经营之路。
农户家庭经营,多数仍属于分散经营,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建立有规模、有组织、有科学管理的合作形态,提高了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四)推进了标准化生产

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重视质量安全,他们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生产,统一生产资料供应和技术规程,实现全过程、全产业链的质量管理,建立“从产地到餐桌”的质量追溯制度,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基础。如,绿之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让基地周边农户订单生产,联合山东企业外销产 ……(未完,全文共8385字,当前仅显示2290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河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