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毕业论文/文教论文/人事/物价/劳动保障/就业/>>正文

论文:工资与物价会螺旋上涨吗?――基于城乡劳动力工资与物价的动态分析

发表时间:2015/4/26 9:56:53
目录/提纲:……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一)基于VECM模型的研究方法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1、物价指数g,即各年物价相对于上年的增加幅度
2、各类劳动力平均工资的对数lw
3、农民工工的对数lr
4、城镇劳动力工资的对数lu
三、对工资与物价动态关系的初步检验
四、城镇劳动力工资、农民工工资与物价关系的考察
五、对工资与物价动态关系的进一步解释
(一)对物价变动中城镇劳动力工资和农民工工资影响差异的解释
(二)对城镇劳动力工资波动中物价和农民工工资影响差异的解释
(三)对农民工工资波动中物价和城镇劳动力工资影响差异的解释
六、结论性评语
……
论文:工资与物价会螺旋上涨吗?――基于城乡劳动力工资与物价的动态分析

摘要 本文试图考察我国工资和物价的动态关系。基于VECM模型的分析表明,二者存在明显的螺旋上涨的迹象。在将工资分解为城镇劳动力工资和农民工工资后发现,农民工工资上涨会诱发城镇劳动力工资快速跟涨,城镇劳动力工资上涨会导致物价强劲上涨,而物价上涨又会推动农民工工资上涨。我们利用脉冲响应函数进一步揭示了上述单向循环过程的数量特征。文章指出,以维护城镇劳动力就业优势和工资优势为动因的二元就业制度,是造成上述循环以及工资――物价螺旋的关键。只有打破二元就业制度、理顺城镇劳动力与农民工的工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工资与物价的螺旋趋势。文章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工资 工资结构 通货膨胀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较严重的通胀压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4.8%,而今年一季度更是达到了8%。在飙升的物价面前,工资也蠢蠢欲动,其上涨压力日益凸显。据预测2007年我国工资涨幅接近8%,位列全球第一。[ 数据来源:“调查预测:2007年中国工资涨幅将位列全球第一”,《南方日报》,2007年8月13日。]国家统计局甚至宣称,去年工资涨幅已达到10%,超过了同期CPI指数。[ 数据来源:“统计局数据显示工资增幅超过CPI增幅引发质疑”,《人民日报》,2008年5月5日。]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担心我国已经出现了工资与物价的螺旋上涨,并对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102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的因果链条最终构筑了工资与物价的螺旋关系。文章还利用脉冲响应分析揭示了上述循环过程的数量特征。在接下来的部分,文章分析了上述循环过程以及工资与物价螺旋的内在原因,指出以保护城镇劳动力就业优势和工资优势为目的的二元就业制度,是造成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在当前既要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又要着力改善民生,允许工资利益尤其是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弱势劳动_工资利益适当上涨的情况下,必须从改革现有的二元就业制度入手来重构城乡劳动力的工资关系,并纠正城镇劳动力工资上涨的制度惯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工资与物价的螺旋趋势。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按传统的实证方法,要考察工资和物价间的动态关系,就必须依据某一经济理论来预设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但实际中,工资和物价可能互为因果,为了避免理论预设的误差,我们采用不需要理论预设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来进行分析。
(一)基于VECM模型的研究方法
向量自回归模型将每个变量都视为内生变量,并且都是自身和其他内生变量的滞后项的函数。当不考虑外生变量时,向量自回归模型具有如下形式:
, (1)
式中为内生变量向量,根据研究需要,包括通货膨胀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代替)、平均工资上涨率、城镇劳动力工资上涨率以及农民工工资上涨率等。为滞后阶数。为满足白噪声条件的随机扰动项。如果各变量为同阶单整,并存在协整关系,那么上式可整理成如下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
(2)
式中为一阶差分变量,为滞后一阶的误差修正项,反应了在长期均衡状态下各变量间的协整关系。作为误差修正系数,反应了当变量偏离长期均衡路径时,自动矫正机制将其引回到均衡状态的速度,它也反应了对短期变化的影响。反应了各变量的短期波动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在我们的分析中,基于(2)式的VECM模型可以提供两种用途:
首先,作为对常规的Granger因果检验的补充手段来强化对工资和物价因果关系的认识。我们知道,常规的Granger检验是用某一变量的滞后项来解释另一变量的当期值。如果滞后项显著,则证明因果关系成立。而在VECM模型中,可利用某一变量的滞后差分项来解释其他变量的差分项,具体地,在(2)式中,如果显著,则说明前者是后者短期波动的Granger原因。国内学者中,卢锋和彭凯翔就利用这种方法检验了粮价波动和物价波动的因果关系[7]。
其次,可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来进一步探察某一变量的波动对其他变量所造成的动态影响。这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类似。脉冲响应可表示为yt+n/ut,代表在第期来自某一变量的扰动对其他变量在其后的第期所产生的冲击。由此,我们可以从具体的数量特征上把握物价和工资之间的交互影响。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以1984-2006年的宏观数据为样本。之所以选择这一时间段,是因为我国的城市部门改革和就业制度改革是从1984年开始的,此外也正是在这一年允许农村劳动力自带口粮进入城市谋生就业。各指标来源情况如下:
1、物价指数g,即各年物价相对于上年的增加幅度。我们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表示,这可以从各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方便地查阅到。
2、各类劳动力平均工资的对数lw。在二元就业制度下,按户籍性质可以将劳动力分为城镇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民工数量已接近2亿人,如此庞大的农民工阶层,对总均工资水平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小视。我们用城镇职工工资和农民工工资的加权平均数来表示总均工资,而权重为两类劳动力在总劳动供给中的比重。该比重可参见丁守海的已有成果[8]。
3、农民工工的对数lr。这里首先要估算出各年的农民工工资水平,对于2005年之前的数据我们可参照丁守海的估算结果[8][9],而对2006年的数据,可采用类似的推算方法进行估算,即用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中来自于工资性收入的部分乘以农村总人口再除以农村劳动力中以非农产业为主要职业的人数。
4、城镇劳动力工资的对数lu。根据蔡眆、白南生等的研究[5],在二元分割的城市就业市场上,城镇劳动力主要集中在正规部门,由于失业保险等制度性保护措施的作用,即便失业,很多城里人也不愿到以个私单位为代表的非正规部门就业,更不愿接手脏累苦危的工作。我们可用国有和城镇集体单位来代表城镇劳动力集中的正规部门,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通过计算国有和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平均数,来近似反应城镇劳动力的工资水平。

三、对工资与物价动态关系的初步检验

根据整理的数据,首先检验物价指数g和总工资对数lw的平稳性,见表1:
表1:各变量的ADF检验结果:
变量 检验形式
(C,T,P) ADF值 AIC 变量 检验形式
(C,T,P) ADF值 AIC
g (0,0,4) -1.02 -3.15 ∆g (0,0,3) -4.63*** -3.18
lw (C,T,2) -1.85 -3.17 ∆lw (C,0,1) -3.08** -3.14
lu (C,T,2) -2.62 -3.22 ∆lu (C,0,3) -3.83*** -3.13
lr (C,T,2) -1.71 -2.07 ∆lr (C,0,1) -3.35** -2.04
注:检 ……(未完,全文共12036字,当前仅显示2863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论文:工资与物价会螺旋上涨吗?――基于城乡劳动力工资与物价的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