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毕业论文/文教论文/调研报告/>>正文

论文:价值范畴动态演化与价值定律的拓展研究

发表时间:2015/5/9 17:19:55

论文:价值范畴动态演化与价值定律的拓展研究

【内容提要】劳动价值论研究的一个缺陷,是忽视价值范畴并非一个单一的静态范畴,而是一个按照抽象到具体和历史与逻辑统一原理组成的动态演化的、分层次系统。由四个层次的价值及其转化形式构成:价值——行业价值——生产价格——国际价值。根据这一理论重新定义了“价值定律”,并引申出“国际价值定律”。国际价值范畴不仅仅是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延伸,而是理解劳动价值论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站在国际价值范畴的角度,才能正确理解劳动价值论,因而它是破解劳动价值论“难题”的钥匙。

【关键词】价值演化系统;国际价值定律;价值难题

一、导论
国内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没有停止过。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内还进行过几次大的讨论,最近一次大讨论发生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对劳动价值论的总体认识归结起来有三类:否定论、坚持论和发展论。否定论姑且不论。其中,坚持论和发展论可能有交叉,但二者不等同。坚持论又可以分为“僵化”的坚持,即传统理解的劳动价值论不能动摇,和在发展中坚持。发展论又有两种情况:在坚持劳动价值论基本原理前提下,让其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和在对其作某些修正后的发展。其中许多论者虽然认为马克思经济学要坚持,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劳动价值论遇到了各种“挑战”、“难题”,或者“谜团”,换言之,认为出现了一些劳动价值论无法解释的“新情况”。
讨论中虽然提出了许多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案”,“思路”,甚至“新价值论”,诸如“要素价值论”、“新劳动价值论”、“社会劳动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106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明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但马克思就价值范畴的研究并没有就此结束。实际上,就价值范畴本身的研究而言,也是按“抽象——具体”的原则来考察不同层次价值实体的具体规定性的。比如,《资本论》第一卷开篇研究的“价值”只是一个价值的“抽象形态”,它只包含一切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的价值内涵的“共性”;不同发展阶段的价值范畴的具体内涵还有自己的“个性”,而且这个共性和个性是辩证转化的。马克思研究的价值范畴并没有停留在这个只有“共性”的抽象价值范畴。在《资本论》第三卷研究的“生产价格”是“价值”的另一个形式;还将约翰·穆勒提出的、基于交换价值的“国际价值”范畴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实际上是“价值”的最后层次。从“价值一般”出发,到国际价值,价值范畴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才算完成,其所有内在规定性和内外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总体才算充分显露。只是限于《资本论》的研究目的,和马克思经济理论整体研究和写作计划未完成等原因,最后一层次未得以系统阐述。按照马克思的方法,介于“价值一般”的“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应该还有一个层次,暂且称之为“行业价值”,马克思没有研究,因为就《资本论》的任务而言,完成了“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目的就达到了。
2.价值演化系统理论模型
为了简明,我们用模型方式把“价值演化理论”表示如下:
建立模型前先按照马克思的原意规定假设前提:(1)市场是充分而完全竞争的;(2)不存在交易费用和其他信息费用;(3)供求是均衡的;(4)消费者偏好相同。(5)同类单件产品没有质量的差别。这些假设是为了保证在一种纯粹状态下发现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本质规律,并不表明现实社会已经具备这些条件。
把价值范畴系统w表述为一个等级有序集合系统:
(1)
依次表示“价值”、“行业价值”、“生产价格”和“国际价值”。显然,w的元素是按一定的逻辑层次或逻辑与历史统一的顺序排列的(证明待后)。我们也可以用一个函数式来表示:
(2)
这是一个由四个层次构成的“隐函数”。传统理解的价值范畴只是这个“隐函数”的_层,其反映的只是这个价值演化范畴体系的共同“内核”,没有反映出“价值”内涵的全部信息;显然,只有当“价值一般”(内核)逐次“具体化”发展到 (国际价值)时,价值范畴所包含的全部信息才充分显露,其所有规定性和内外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总体才能充分认识。价值范畴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尽管受到许多“干扰”因素的影响,价值的量逐层次发生“偏离”,但是其“质”却始终只是“抽象劳动”。用t表示生产某商品的自然劳动(个别)时间,其平均值表示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量的“抽象劳动”,则:
(3)
表明价值范畴从“无差别”开始,发展到“国际价值”层次,包涵了一切“差别”,但这些差别作为对价值的“扰动”,相互平衡,“一切差别”向“无差别”回归;但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包涵了一切具体信息的回归。这是价值范畴发展运行的完成态,是完整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范畴全部。
下面,将式(2)展开,进一步揭示各层次价值个别和价值一般的具体形式。这些具体形式从逻辑上看,可以看成是逐次放开假设前提来论证的。
第一层次“价值个别”,同时也是“价值一般”。保留上述假设条件外,增加如下假设条件:(1)劳动力是唯一的投入要素;(2)不考虑(或者认为没有)任何交换的“空间边界”,即无行业之分,无国界;也可以理解为在小范围的“封闭经济”。(3)设每个生产者生产1单位产品,共有n个生产者,生产n单位产品。则:
(4)
上式表示,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有差别,导致差别的唯一因素是“劳动强度”和“劳动熟练程度”;在平均“劳动强度”和“劳动熟练程度”条件下等量劳动时间相交换。
第二层次,。在“式(4)”的假设基础上,放弃假设条件(1)和(2),假设投入要素除了劳动力,还有物质生产条件;再假设竞争是在一个行业内进行的。则:
(5)
“式(5)”表示,各生产者对生产的物质条件的占有是有差别的,物质生产条件成为“价值”的一个干扰项,即使不同生产者使用等量“平均劳动时间”也会生产出不同的商品量,或者说生产同质同量商品会花费不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行业价值对价值发生了“偏离”。
第三层次,。在“式(5)”假设的基础上,放弃只在同行业竞争的假设,竞争扩大到全社会不同行业之间。再假设不同行业存在资本有机构成的差别。由于不同行业劳动没有直接的可比性,不会直接平均行业价值来求得生产价格,而是转化为对剩余价值的按资本量平均分配。因此,
(6)
。由于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资本有机构成,在剩余价值率相等的前提下形成不同利润率;不同的利润率导致资本等生产要素向不同行业转移,这种转移形成“式(6)”所示的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对行业价值产生“偏离”。
最后层次,。在式(6)假设的基础上,放弃竞争只在一国内进行的假设,市场范围扩大到全世界。由于各国的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别,国际交换按“世界平均单位”进行[ 参与“世界平均”的只是同类商品,以国别的“市场价值” ……(未完,全文共12519字,当前仅显示2978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论文:价值范畴动态演化与价值定律的拓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