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正文

从14部村志看开去

发表时间:2015/6/3 21:36:17

从14部村志看开去

桦甸市二轮修志于2006年圆满结束,在志书的组稿到印刷出版其间涌现出大量的可弘可颂的事例,其中整齐摆放在库房中的14本村志尤为厚重,也更为耀眼。这14部村自永吉街道的村志不但填补了桦甸自1908年建县以来村志的空白,也为吉林地区市、县、乡、村四级修志梯构的形成写下了靓丽的一笔。开创了乡镇、街道组织,上级主管部门指导的别开生面的修志局面。
一、村级修志中的亮点
街道办主持,别开生面。2002年桦甸市第六次方志工作会后,街道办修志主编立即召开了街道修志工作会,对街道直属部门、科室及村部领导干部进行了广泛动员和培训。明确指出村级修志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提高村干部的修志意识。要求各村建立编修机构。帮助各村拟定篇目,确定审稿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518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都能够做到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编修者都是中专以上学历,其中,能够直接使用电脑编纂的4人。14个村中,有7个村的村志由本村村干部编写,另7个村选聘文字能力强的往任村领导和退休老教师编纂。
二、村级修志带给人们的启示
仓廪文化兴。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为文化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前赴后继的老支书们带领群众挖水渠、修堤坝、搞承包、兴林木、盖大棚、发展牧业、奔小康,逐步走向富裕的道路,这一历史脉络实际上也正是新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村干部们认识到这些史实的可贵,开始注重档案工作,能够从民间老人们口头上的流传入手,收集各方资料。为村志的形成积累大量资料。他们认识到一部好的村志不但能够记录村庄形成、演变的历史,而且能够实现弘扬传统美德,增强乡土情谊和为地方志的编纂提供资料的作用。
村民素质不断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的受教育程度也呈上升趋势,“泥腿子、大老粗”的时代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科技型、知识型的新农民。村民的学习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各个村部的图书室来往群众络绎不绝,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意识,直接促进了村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各个村部都购置了电脑,连接了网络。新兴的开放型、知识型农村占据了主流。
村民教育与时俱进。除通过图书室、学习室、档案室等这些硬件设施满足群众自发学习需要的同时,针对群众中出现的不良情绪,街道文化宣传工作者还定期对社区居民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视频、讲演等方式,讲授中华文化中的礼、孝、敬等优良传统。使得村民的思想境界不断得到净化和提升。从历史中学习和借鉴,并把历史传承下去的观念日益深固。
三、未来村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加强资料的征集。资料是村史的血肉,征集资料必须做到全面系统。以往关于村庄的记载中,尤其是1908年建县至新中国成立前的这段时间,几乎找不到痕迹。应该说这是农民群众生活最为水深火热的时期,也是我们的党与外侵、内部旧_斗争最为卓绝的时期,这部分内容的缺失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因此修志工作者应进一步拓宽材料征集的途径,做到广闻多识。还要使资料征集常量化,用平日资料的大量累积推进村志的水到渠成,规避修志质量要求与时间要求之间的矛盾。
增强乡土感。对于大量的曾经民间流传逐渐退出人们生活的物品、景象,鲜有记载,或多或少削弱了村志的乡土感。比如以往妇女的“大烟袋|”、盛放孩子用的“悠车”、村里孩子们玩的骨制玩具等,还有一些民间祭祀活动。如果志书中增加了这些内容的著述,会使村志更加具有乡土气息,具有群众性和可读性。这就要求未来的村志工作者,具备敏感的文化洞查力,及时捕捉相关消息,在实现史实记录的同时完成文化的延展,增强村志的文化品味。
培养优良 ……(未完,全文共2288字,当前仅显示1454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从14部村志看开去》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