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毕业论文/文教论文/教育/调研报告/>>正文

论文:基于受教育程度、工龄和收入的人力资本核算研究

发表时间:2015/6/8 12:52:13

论文:基于受教育程度、工龄和收入的人力资本核算研究

摘要:本文在对人力资本内容和核算理论充分阐述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本的教育年限核算方法进行扩展,考虑到实际工作中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工龄及“干中学”的经验积累等因素以及生命周期对人力资本积累效果的影响,通过个人收入这个中间变量,构造出反映人力资本积累效果的学历权重指标和积累指数指标。其中,对分不同工龄、不同受教育程度劳动者人力资本积累速度进行分析研究,导出本文构建的人力资本存量核算新模型。最后运用实际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和实际核算。
关键词:受教育年限;工龄;收入年龄曲线;人力资本核算
作者简介:王金营,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蕾,衡水学院教师
1.引言
20世纪中期,以舒尔茨[1]、贝克尔[2]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开始进行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并结合其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和作用提出了一些十分重要的观点和理论。但是由于人力资本的载体是“人”而非“物”,它的难以分割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力资本的计量核算,进而制约了人力资本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人力资本核算是进行人力资本研究、准确反映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的前提与基础。中国的人力资本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90年代末逐步兴起,在人力资本核算方面主要是沿袭国外的研究经验,普遍从人力资本直接投入的角度进行度量,一般采用教育年限法、教育经费法、学历指数法、技术等级法等进行核算。
从早期阿罗(Arrow)[3]、宇泽(Uzawa,H.)[4]提出的知识、人力资本外生性模型,到后期罗默(Romer,P.M.)[5]、卢卡斯(Lucas,R.E.)[6]建立的知识和人力资本内生性模型,其总量生产函数中的生产要素都涉及到人力资本存量。人们再利用他们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时用以表征人力资本存量的指标不外乎受教育年限法、累计成本法和未来收益法等。但是,这些核算都不能够全面衡量人力资本,而仅仅是用人力资本的一个主要内容作为代表。因而,运用这些指标对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作用开展的相关研究是不能够准确反映真实情况的。
为此,本文提出一套即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1409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人力资本的发挥。但是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劳动者,他们对人力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发挥两大功能的影响力度却大不相同的。处于生育成长期的劳动力资源承担的主要是人力资本的原始积累功能,而进入劳动年龄(青年)后,这一时期的劳动力资源除承担人力资本的发挥功能外,还要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干中学”等承担人力资本的增值积累功能,并且这一时期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随年龄的增长明显加快,一般可以持续到中年。步入中年以后,劳动者的身体不适因素开始显现,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和人力资本的发挥水平都开始缓慢下降,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快。到步入老年(退休年龄)时,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发挥功能已经十分微弱。因此,在人的一生中,人力资本的收益率是先增后减的,表现为“凸”曲线形式。
其次,要考虑人力资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复杂性[7]。劳动者是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实际承办者,人力资本通过这一中介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但是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同样也受到了劳动者自身活动能力的限制。这是因为在现代经济,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在不同的年龄时期,不同的劳动力市场和工作环境条件下,人力资本在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实际发挥程度是不相同的。因此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人力资本具有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也就具有了复杂性。不同的社会制度、劳动力市场的充分竞争、工作条件(环境)等众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其实际资本效用的发挥。
受统计方法和资料可得性的影响,通常的人力资本存量核算,都是对某一时点上的实际人力资本存量进行的。但是在研究核算方法和手段时,可以通过指标变量的选取和模型的设计来体现潜在人力资本对实际人力资本的影响效用。
2.3 现有核算方法的评述
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中对人力资本存量的核算,都是从人力资本的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分别出发,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选择指标体系,然后分别进行核算的。现将目前应用的主要核算方法及其优缺点归纳于下:
第一,累计成本法。
累计成本法从经济学成本核算的角度出发,用货币核算人力资本存量,认为人力资本的价值等于花费于对人的一切支出的总和。
Eng1e,E.[8]是第一个提出并运用成本法估算人力资本价值的。他把全体人口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阶层,假定每个阶层的人在出生时的成本为,每年新增的成本为,并假定一个人到26岁时就已经被完全生产出来。这样,一个年龄为*岁的人的人力资本为:
(*<26)
此后,成本法在Machlup,F.[9]、Nordhaus,W.D.[10]与Tobin,J.[11]、Kendrick,J.W.[12]、Eisner,R.[13]等学者的研究中得到了改进和发展。
累计成本法虽然能够比较全面地核算出人力资本投资的总额,但是它需要对大量复杂的指针资料进行换算处理,核算过程比较繁杂,并且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准确性不足。此外,这种核算方法还完全忽略了天生禀赋、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对个人人力资本存量的影响,也不能很好的反映投资完成后人力资本的增值、积累作用,特别是“干中学”的作用,不能较好的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对人力资本存量核算的要求。
第二,受教育年限法。
教育年限法是按照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分类,将各级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权数进行加权求和,即= 。其中为t年人力资本总存量,HEM为t年第i学历水平劳动力的数量,为第i学历水平的受教育年限。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不仅排除了用货币计算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时价格因素的影响,还考虑到了“干中学”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数据具有可得性和精确性,故而被研究人员广泛采用。但是它忽略了知识的积累效应,不能充分反映不同教育阶段的时间价值存在的巨大差别(即接受1年小学教育的时间价值与接受1年大学教育的时间价值之间存在差异性,二者不能等同)。另外,基础教育与专业化教育的区别、人力资本质量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等也不能充分体现。
尽管可以通过赋予不同受教育水平的人以不同的权重的方式对教育年限法进行改进,但是教育年限法自身所隐含的假设差异还是不能被完全消除掉。表现在:第一,它假定了每一种教育类别的工人对其它教育类别的工人是完全替代的;第二,它假定了具有不同教育水平的工人之间的生产率的差别与他们的教育年限成比例;第三,它假定了不同组群工人之间的替代弹性总是一样的;第四,它假定了相同的每一年的教育总是提供了相同的技能增量,尤其是不考虑学习的专业、教师的素质及教育的基础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第三,未来收益法。
从产出角度衡量人力资本,最常用的是未来收益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人力资本的货币价值等于未来每年预期收益的现值总和,其中隐含的基本假设是人们未来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其目前拥有的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
Graham和Webb建立了包含经济增长率、教育因素的人力资本核算公式:[14][①由于未收集到著作原文,对其方法介绍主要引自参考文献[14]。]①

其中是个体在年龄*具有特征向量i的现值,和分别是利率和经济增长率。
未来收益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优点在于充分体现了人力资本作为“资本”所应具备的收益性特征,其实质就是根据资本存量与未来收益的对应关系,从未来收益大小来反推人力资本水平。一个人的收入水平充分反映了他的人力资本初始存量、“干中学”积累的经验和生命周期变动带来的影响。如果统计的工资收入数据是准确的话,那么这种方法核算的人力资本应该是最为准确的。目前企业人力资源核算中的“工资报酬折现法”、“调整的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随机报酬价值模型”等本质上都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会导致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提供的人力资本与其本身的人力资本存量不一致,或者与其劳动收入不对等(如学非所用和同工不同酬等),导致这一方法不能很好的反映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同时,由于劳动者收入只是一个汇总的经济资料,并未对劳动者进行实际分类研究,因而容易造成对劳动者收入低估的现象,影响人力资本核算的准确性。
基于对人力资本核算理论的分析,一个较好反映人力资本存量的核算方法,指标体系中首先必须包括受教育程度,其次包括工作经验(干中学)积累、生命周期变更(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的核算方法将综合反映这些方面。
3.人力资本核算模型的构建
3.1 核算模型的构建思路
根据上面对人力资本核算理论和核算方法的论述与拓展,本文在人力资本教育年限核算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到实际工作中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干中学”经验积累等因素以及生命周期对人力资本积累效果的影响。而“干中学”经验积累等因素以及生命周期的影响我们将通过个人收入这个中间变量来反映。收入数据尽管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并不准确,但是它反映出来的不同受教育层次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差异、相同教育层次而不同工龄的人力资本变化规律是可以客观反映“干中学”经验积累、生命周期的影响。本研究试图构造出反映人力资本积累效果的学历权重指标和积累指数指标。通过对不同工龄、不同受教育程度劳动者人力资本积累速度的研究,改进传统的人力资本教育年限核算方法,进而推导出本文构建的人力资本存量核算新模型。最后运用实际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
3.2 核算指标的选取和表征
根据本文对人力资本核算理论的阐述和拓展,核算指标的选取必须能够充分反映初始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后期人力资本积累——“干中学”、经验,以及年龄 ……(未完,全文共22004字,当前仅显示3958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论文:基于受教育程度、工龄和收入的人力资本核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