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毕业论文/文教论文/经贸/商业/统战民政/>>正文

论文:_贸易协定的生产和福利效应:基于_资本模型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5/7/22 22:14:37

论文:_贸易协定的生产和福利效应:基于_资本模型的分析

【中文摘要】:本文在_资本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含生产率比较优势因素的三国_贸易区模型,分析了_贸易协定的生产和福利效应。结果表明,两国结成_贸易区将导致生产转移效应和生产份额的变化,变化程度取决于彼此之间贸易_度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世界关税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结成_贸易区将在增进彼此福利水平的同时使得第三国受损。但是在各国生产率相同的情况下,提高世界贸易_度将会增加区域外国家的福利水平,而损害_贸易区成员的利益。

【英文摘要】:Based on Footloose Capital model, this paper builds a three-country Free Trade agreement(FTA) model with relative productivity factor. It also analyzes the production and welfare effects of FTA with the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 formation of FTA between two countries will have production d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8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易区协议,并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和南部非洲关税同盟正式开始了_贸易区谈判。同时,我国还以双边为基础,分别与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冰岛、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开始了_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并有可能在近期内正式启动_贸易区谈判。在此现实基础上,目前我国迫切需要进行关于_贸易区的深入研究,了解签订_贸易协定会产生的效应,并以此作为现实中我国加入_贸易协定的理论指导。
有关区域贸易协定的福利效应的研究开始于Viner(1950)发表的著作《关税同盟理论》。在这篇经典文献中,Viner提出了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并认为_贸易协定是否能够提高成员国的福利水平取决于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的净值。在此种研究框架下,_贸易协定的福利效应并不确定。在早期研究的基础上,Kemp及Wan(1976)对关税同盟的福利影响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被称为Kemp-Wan定理。该定理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关税同盟,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外部关税水平,使该关税同盟同非成员国的贸易在关税同盟成立后不发生变化。这样,非成员国的福利就不会受到影响,而关税同盟福利的改进将直接增加世界福利,这个关税同盟将总能实现整个世界的帕累托改进。但以上分析是依赖于一次性转移支付的存在,并且它在本质上就相当于一次性转移支付导致的一般均衡的帕累托改进。此外,根据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从李嘉图到赫克歇尔-俄林都认为,如果国家之间存在比较优势(技术或禀赋)的差异,那么双方乃至多方之间提高贸易_度,进行专业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各国都会受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完全竞争、差异性产品生产、交易成本、关税以及_贸易协定引起的歧视性优惠的存在,使得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解释范围。
空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的出现,引入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忽略的生产区位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更复杂的_贸易协定问题提供了便利。空间经济学的研究始于Krugman(1991)。他以D-S垄断竞争模型为基础,利用Samuelson的冰山交易成本,引入空间概念,提出了_-边缘(C-P)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两区域、两部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的情况下,贸易_度、区域规模对企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以及产业积聚现象发生的条件。在CP模型基础上,1995年,Martin和Rogers提出了_资本模型(FC),使得考察的生产要素不再只限于劳动力,同时也加入了可以跨区域流动的_资本生产要素,即分析了两区域、两部门、两种生产要素情况下产业分布的影响因素。
随着空间经济学的不断深入发展,_贸易协定的研究也有很多新的成果出现。Krugman(1991a)在垄断竞争框架下分析了洲际间_贸易协定的福利效应。在零洲际运输成本情况下,洲际间的FTA一定会降低成员国的福利水平,在禁止性洲际运输成本条件下,洲际间的FTA一定会提高成员国的福利水平。因此,福利是否提高依赖于运输成本。Baldwin(1993)分析了_贸易协定的“多米诺”效应,指出_贸易区的形成和不断发展壮大是因为区域内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将会损害区域外国家的利益,导致区域外的产业向区域内部转移。因此区域外国家只好也加入_贸易区。Krugman(1993)分析了_贸易区的一种特殊情况,轴心-附属国协定,认为这种类型的_贸易区有利于轴心国而不利于附属国。Puga等人(1997)研究了_贸易区的生产区位选择和内部突变问题,指出_贸易区外部的产业有向区域内部转移的倾向,且由于存在着本地市场放大效应,加剧了区域内部产业空间分布的不平衡。
此外,国内的许多学者也做了很多_贸易协定的研究。李荣林、鲁晓东(2006)以局部均衡为基础,利用中日韩三国自1990-2003年的贸易额及相关数据建立校准模型,从产业层面来模拟中日韩_贸易区建成后所可能带来的福利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建立_贸易区会增加彼此的国民福利水平,并会对未加入贸易协定的其他东亚国家产生影响。姜鸿(2006)在特定要素模型基础上,估计了中国5个特定产业的要素收入变化。计算结果表明,中国和智利实现_贸易后,中国劳动力收入和3个比较优势产业的特定资本报酬将增加,而另外2个比较劣势产业的特定资本报酬将减少。李荣林(2005,2007)和王学柏、李荣林(2006)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结成_贸易区后所产生的贸易创造、贸易转移和出口扩张效应。由此可见,国内学者大多是依赖实际数据,对特定的_贸易区效应进行经验分析,而没有从理论层面加以分析。目前,国内从理论层面对_贸易协定加以分析的文献还很少。虽然邓炜(200 ……(未完,全文共10390字,当前仅显示247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论文:_贸易协定的生产和福利效应:基于_资本模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