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干部/组织讲话/党会报告/学习体会/学习材料/作风/>>正文

干部学习讲稿: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慎独自律

发表时间:2015/8/10 12:27:25
目录/提纲:……
一、什么是慎独
(一)慎独是儒家修身的_要求
(二)慎独是儒家_之道的起点
(三)_人的慎独修养
二、为什么要提倡慎独
(一)反腐形势异常严峻
(二)为什么腐败问题如此严重
(三)慎独:思想建_重要要求
三、党员干部如何做到慎独
(一)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
(二)要时时反躬自省
……
干部学习讲稿: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慎独自律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要讲的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系列学习辅导的第八讲,慎独自律。这一讲题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第一个方面,什么是慎独?从中国古代以及_员的传统这里来阐释“慎独”的含义;第二个方面,为什么要提倡慎独?特别在今天这样一个形势下,慎独有怎样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三个方面,_员应通过怎样的方式做到慎独,来实现_员身上的责任。
一、什么是慎独
首先,第一个方面,什么是慎独?按照现在浅显的简单明了的解释,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当然,这个解释比较简单,我们简单从这里来看还不足以深入地认识慎独,并且让它来指导我们自身的个人修养的实践。
(一)慎独是儒家修身的_要求
那我们现在先从中国古代的传统来看,慎独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它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儒家讲究个人修身的一个_要求。那最早慎独的概念是出自四书中的《中庸》和《大学》。《中庸》是这样讲的,“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那这句话的意思翻译为:道不能有一刻离开人的本身,如果能够离开,这也就不是道了。或如果道有一刻离开了,那这君子就不能坚守自己的道了,所以君子非常担心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和听不到的地方,会不会不小心做出一些违反道的行为。所以,君子强调要慎独,这里慎独的意思是要他坚持自己独立的一个生命体的操守,一个道,不论是在看不见的隐,细微的方面,还是在很细小的方面。
第二,《大学》里是这样讲的,“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1158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该不可能主敬,就犯上了,那也不可能求仁和习劳,就会变得懒惰了。所以他在自己的遗嘱中也是这样来嘱咐其后代,讲:“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只要你能够做到慎独,那君子在任何时候,心都能够泰然处之,能够心安理得,正是这样一个意思。
古时候有一个著名的慎独的例子,这是在《后汉书•杨震传》里记载的,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即现在的陕西华阴县一带的人。那杨震是东汉非常有名的大臣,做过刺史以及三公这样的_。《后汉书》这一段是这样记载的,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那这个故事是讲杨震有一次升迁了,去做东莱太守,再去做东莱郡的路上,他经过了昌邑县(现今山东昌邑一带),他当时任荆州刺史的时候,他曾举荐过王密这个人,举荆州茂才王密当昌邑的县令,那王密就晚上来拜见杨震,他怀里藏了十斤的金子,要把它送给杨震,以报答杨震曾举荐他当昌邑县令。杨震就说:“我是知道你是什么样人的,你怎么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这是为什么?”这就在质问他,我举荐你,是因为我知道你这个人能够胜任昌邑县令这个职务,但你难道不知道我是一个不爱财的人吗?然后王密就辩解说:“现在天黑了,也就咱们两个人,没有人可以知道,你收了就收了。”杨震很意正严词地说:“天知,谁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就非常羞愧地出去了。那这里就体现了慎独之道,这时候就只有杨震和王密两个人,就像王密说的,没有人不知道我们在干什么。但杨震说了,我知道我在干什么,你也知道你在干什么,当然还有天和神也知道,我们自己知道,我们这种行为是否能够违背了自己心中恪守的道,如果它违背了我们恪守的道,我们为什么还要做这个事。所以这是杨晋却金的故事。但很讽刺的是,现在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个词语我们都非常熟悉,因为我们在电视剧上经常看到,但我们看到的情景和杨震不一样,杨震是说完了这几个字,他们恪守住了自己心中的道,行贿的行为就没有开展下去,但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是一个行贿者(企业家)将钱拿来了,官员开始说:“我不能要,不能要,这是违反政策的,违反规定的,我是党员,不能够违反纪律。”那这时候行贿的人就说了:“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我不说,你不说,还有谁知道呢。”下面的结局是这个官员把这些贿赂给笑纳了。我们本来是一个来教导大家要清廉,我们强调慎独之道,在个人独处的时候要秉持自己道德操守的行为,反倒这个词到今天变成了一个只要没有人知道,我们啥事都可以干。所以这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
(二)慎独是儒家_之道的起点
那另外一方面,慎独不仅是儒家修身之道的_要求,它也是儒家_之道的一个起点。儒家_的一个格言是“修身、齐家、治过、平天下”,这是儒家_的格言。儒家是这样认为的,首先一个人要通过修身拥有了完美的道德,他拥有了一个完美的道德之后,他才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比能够父慈子孝,让自己的子女都孝顺、听话,才能够让自己的妻子也能够贤惠,贤良淑德。他只有管好了这个家庭,他才能够去治理一个国家,把一个国家治理好,让天下太平。那儒家的_之道是以德_,是非常强调道路的,因为它非常强调道德,所以_的人本身就一定要非常有道德,儒家_要有一个圣人之道,那这个圣人之道首先要通过修身修来,要通过慎独,圣人不能在任何时候都能秉承自己的道,这样的人,儒家会认为他是圣人,所以慎独不仅仅是儒家修身,更是_的一个关键。
那同时,对于儒家的_之道,约束和规范权力也必须要依靠慎独。我们现在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我们约束规范权力,一是靠制度,第二是要靠制衡,我们要有不同的权力,如美国有立法、司法、行政的三权分立,我国虽然不谈三权分立,但我们也是有监督权、决策权、行_的区别的,如人大具有决策和监督的权力,政府主要是负责执行。
但在古代,一个皇帝,谁来约束皇帝的权力?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当然,从理论上而言,君权神授,天赋君(皇)权,理论上神或天是可以来约束皇权的,但天和神是虚无缥渺的,它是不存在的,那这个虚无缥渺的天或神,它不可能来约束一个实实在在的皇权,那皇权是没有制约的,它既不会受到其他权力的制衡,也不会像美国由立法、司法来制衡,也不像我国由决策监督来失衡,他全靠自己,法国路易十三曾讲过一句话是“朕即国家”,这是一点。那皇权本身是没有制约的,那靠皇帝自身的修养来进行约束,所以要慎独,当一个人掌握了不受约束的权力的时候,是否能够认认真真地还是行使这个权力,按照一定的道来行使这样的权力,而不是用这个权力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来滥权纵权,所以这也是一点。中国古代帝王之家的教育也是非常强调这一点的,从小就要教育皇子要自己守住自己的道,强调这样一点。那不仅仅是对皇帝,在古代社会对于官员也是这样的,皇帝的整个权力没有约束,那古代由于交通、信息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上级不太容易约束到下级了,同时更不要谈百姓、人民群众、媒体、微博来约束地方官员。
古代的一个县官,是县太爷,那真的是大家的“爷爷”,是父母官,那在中国古代讲县官是父母官,在中国儒家之道里,子女怎么可能去监督和约束父母。这些县官散布得非常偏远,是一方的土皇帝了,那皇权不太容易约束到他,那民众更不可能约束到他,那儒家强调这些官员要靠自己来约束自己,要秉承君子之道,那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好好地_,秉承君子之道,教化爱民,而不是贪赃枉法,这是一点。总的来说,慎独在中国传统的历史上,它还是发挥着很大作用的,对于中国政治的成熟,对于中国整个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_人的慎独修养
那从现代来说,_也非常强调慎独,有慎独历史,那刘少奇同志在《论_员的修养》中,《论_员的修养》的这篇文章是中国_党员党性修养的一个基础和起点,他力倡_员要自省、自重、自律、自觉地改造世界观。对应的是古代的道,当然不一样,我们强调改造世界观跟古代的道是有区别的 ……(未完,全文共18071字,当前仅显示3250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干部学习讲稿: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慎独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