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毕业论文/文教论文/党团知识/知识竞赛/信息/调研报告/>>正文

论文:知识、信息与周期性的经济学性质研究

发表时间:2015/8/22 16:33:33
目录/提纲:……
一、知识、信息与均衡的经济学特性别识
二、“笛卡尔坐标周期分析法”经济学意义
三、“伏羲《易》周期分析法”经济学解读
四、东西方周期分析法经济学比较与融合
……
论文:知识、信息与周期性的经济学性质研究

摘要:经济学认识论范畴研究,是不确定经济学方法论基础。主要观点是:采用数学--泛函分析—方法证明了完全知识、对称信息和市场均衡是经济活动中个别、偶然现象;不完全知识、非对称信息和市场非均衡则是经济活动中多数、普遍现象。《易》学之“十二辟卦”和“方圆图”,符号化演绎形式逻辑的诠释了阴阳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周期性则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结构特征。东西方思维模式—分析与综合—的融合是经济学研究方法发展方向。
关键词:经济学;认识论;知识;信息;周期性
An Inquiry into the Economics Nature of Knowledge 、Information and Periodic Structure――One of Economic Epistemology Research

Abstract:This paper is about the research of economic epistemology, and the foundation of uncertain economic methodology. The major points are:Firstly,by using mathematics method, functional analysis, we prove that the complete knowl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971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经济现象规律和人们进行权衡取舍的决策依据是什么,这是认识论要回答的问题。
经济学有一个基本共识的分析范式,但对其的争论由来已久,论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下几方面:知识是否完全、信息是否对称、人是否理性、市场是否有效、能否预知均衡结果、经济制度是否变化等等。本文仅就知识、信息和事物发展的结构特征等范畴作出回答。分述论之如下

一、知识、信息与均衡的经济学特性别识

1.知识和信息的经济学特性别识
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有一个研究的起点,经济学上的第一个基础假设是:“个人”(individual)是所有经济分析的基本单位。这是说,“个人”是一群人、一个团体、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分析问题的起点。经济学的第一个基础假设,是个人作决定,作取舍。个人作决定、作选择的依据是其拥有的知识和信息。何为知识、信息?学术界尚无统一定义,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问题。本文给出的知识、信息的涵义是:知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信息;信息则是“个人”与其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同外部环境进行交换的内容总称。换而言之,知识是正确的信息,信息可真亦可假。信息与知识的关系,大致有四种看法,即并列关系、转化关系、包含关系、替代关系,信息与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交集。
所谓完全知识,就是人完全掌握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且是正确的。对称信息(symmetrical information)与非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则是完全知识与非完全信息的另一种延续。所谓对称信息是指,有关人同等拥有彼此的信息,由此产生的是对称性市场。
经济学中,就知识是否完全、信息是否对称,存在两种不同观点。现实经济活动中,人掌握知识和拥有信息特性几何?本文采用数学逻辑方法加以分析。根据泛函分析中“距离”①的定义和“范数”②的定义,设客观实际空间(或集合)为R,待认识的客观经济现象(或知识)为,,人认识空间是S为R的子空间,人现在对的认识是,。则现在时刻(t)人对客观经济现象的认识之间距离--逻辑关系为
,(1-1)
(1-1)式中,根据范数定义,当且仅当=时,,即人对客观经济现象规律完全认识(或称完全知识)是个别、偶然现象;相反,,也就是,即人对客观经济现象规律不完全认识是多
——————————
①泛函分析中距离的定义是:设*是任一集合。如果对于*中任意两个元素*与y,都对应一个实数,并且满足条件:
(1)非负性,且当且仅当*=y;
(2)对称性,;
(3)三角不等式,对任意的*,y,z*,有,则称为*与y之间的距离,而*称为以为距离的距离空间或度量空间。
②泛函分析中范数的定义是:设*为线性空间,对任意,有一个确定的非负实数与它对应,并满足:
(1)对任意,;当且仅当时,
(2)对任意及数,
(3)对任意,
则称*为线性赋范空间,称为*的范数。
由范数诱导的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范数几何意义:在线性空间中定义任意两点之间距离,可以通过定义任意一点到原点的距离--范数来实现。
注:*的范数也可理解为绝对值,在本文研究中,两者结论相同。
数、普遍现象。
不同人之间拥有知识(或信息)特点如之何?设任意两个人i,j,对同一客观经济现象的认识(或信息)分别是和,则两人对同一客观经济现象认识之间距离-逻辑关系为
,(1-2)
(1-2)式中,根据范数定义,当且仅当=时,,即任意两人对同一客观经济现象拥有完全相同知识(或对称信息)是个别、偶然现象;相反,,即,即任意两人对同一客观经济现象拥有不完全相同知识(或非对称信息)则是多数、普遍现象。
综上分析,结论是:完全知识和对称信息是经济活动中个别、偶然现象;不完全知识和非对称信息则是经济活动中多数、普遍现象。换言之,凡是假设或暗含设定完全知识和对称信息之经济理论只适合于客观经济活动中个别、偶然现象,多数、普遍情况下则不适用。据此推论,不能简单说,人是完全理性或有限理性,客观实际情况是,不完全性理性(有限理性)是普遍、多数的现象;完全性理性则是个别、偶然现象。
2.均衡的经济学特性别识
西方经济学基本分析方法是均衡分析法,何如斯可谓之均衡?曰:供给等于需求即是均衡。均衡然与?非与?本文分析思路是,设在时刻市场需求量为,供给量为,两者之间逻辑关系应符合距离--范数之定义,即
(1-3)
在(1-3)式中,,即需求量不等于供给量也就是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是多数、普遍现象;相反,=,即需求量等于供给量亦就是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则是个别、偶然现象。
实践表明:均衡状态即使能够达到,也是处于“刀刃”上,只是相对的、偶尔的,非均衡状态才是常态。整个经济系统出于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演进过程中。由其所观,周期性是事物发展的结构特征。

二、“笛卡尔坐标周期分析法”经济学意义

人类通过几千年实践观察,认识到,年约的往复,昼夜的轮回,月亮的圆缺,太阳的起落,地震、天气、经济起伏、乃至生命的“迭”代、朝代的更迭和事物的兴衰都呈周期性变化。据此至少可以猜测:周期性是事物(整个自然、社会)的结构特征。
唯物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 ……(未完,全文共11460字,当前仅显示2726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论文:知识、信息与周期性的经济学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