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城建/城建讲话/文化/宣传讲话/毕业论文/文教论文/>>正文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村落更新的文化传承反思(论文)

发表时间:2016/6/14 10:43:24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村落更新的文化传承反思(论文)

1.文化与传统村落文化
1.1.文化的类型与传统村落文化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读,东西方的辞书或百科中有一个较为共同的的解释和理解: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①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地理位置,由特定的人群创造出来的,这三个“特定的”要素则决定了文化资源的不可复制性[1]。一般地说,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类。物质文化即一切具有物质形态载体的文化,如庙宇,村落,加工器具以及记录着文化资料的文献。非物质文化即_态与精神上的文化,包括民间节庆,传统手工艺,代代相传的家庭生活习俗等。村落,作为人类聚居环境的类型,文化也遵循着物质性与非物质性两类。在物质形态的人居环境文化中,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物质环境,如建筑组合,形式,街巷结构等;而在_态的非物质形态文化中,则表现为各种物质文化的精神联系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氛围”[1],如生活方式,社会网络,价值观念等等。这种文化氛围具有独特性,也造就了每个村落的识别性,这正是如今大规模建设所造成的“千城一面”环境中所缺失的。

1.2.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传统村落更新的文化保护失效
1.2.1.大拆大建中的文化要素考虑缺失
改革开放30年以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92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溪村从改造开始到如今的岭南印象园一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民俗村时期,博物馆时期和印象园时期。在这三个阶段里练溪村始终在更新开发的同时注重文化元素的保留与利用,同时村落整体定位不断调整,导致不同的空间形态,环境特征以及活动类型的出现。

2.2.第一阶段:民俗村时期(2002年-2005年)
在大学城开发初期,位于大学城中轴线南端的练溪村作为小谷围岛上保留下来的4个传统村落之一,被定位为环岛滨水文化休闲区以及大学城城建博物馆。在开发前期,政府就确立了“腾笼换鸟”的思路,保留练溪村原始风貌,对练溪村原住民进行整体搬迁。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将重点放在了传统建筑群落的再利用上,确立了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理念,保留村落空间格局和古树古牌坊等资源,梳理村落内部肌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置换,植入博物馆展览功能。考虑村落在大学城整体开发中的位置和作用,针对学生消费人群,借助传统岭南特色建筑及空间载体,注入现代休闲娱乐等新的活动。
该方案作为大学城开发项目的配合考虑,代表了政府对于练溪村再开发的初步设想。在此阶段政府仍与村民就搬迁补偿进行博弈,因此方案并没有完全实施。经过这一阶段的梳理,练溪村改造解决了资源整合和环境美化两大问题,基本保留了原村落建筑肌理,为后期民俗博物馆设计打下基础,建成大学城建设博物馆由政府运营。

2.3.第二阶段:博物馆时期(2005年-2008年)
前期对练溪村整体环境成功的更新改造以及村民搬迁工作的完成,让政府对练溪村的功能定位和潜在价值有了更大的期望。希望以环境优美的两大博物馆为契机,引进文化创意产业,带动地区发展,形成创意文化产业园区。
华南理工大学陆琦教授进一步提炼了练溪村聚落空间的典型特征:村落东西北三面临山,村内建筑沿山坡地势布置,呈现“人”字型空间形态,有一条河涌自北向南流入南面池塘,形成“两山夹一水”的村落空间格局。[8]规划设计取消原规划贯穿练溪村的城市级道路,村落东西面山丘以及村内明渠得以保留,恢复南面鱼塘,整体空间格局得到保留。在维持原有鱼骨状的街巷体系基础上,设计师对原有村落建筑根据不同功能进行分组改造设计,营造适应现代功能的“前院后巷”空间模式[9],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分区。
经过这一阶段的方案深化设计,练溪村被进一步改造并基本实施完成。基于大学城城建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的定位,通过对原有村落建筑的改造,营造了许多具有民俗特色的展示空间和休闲空间,巷道空间宜人,自然环境优美,各商铺和展览馆陆续投入使用,政府也开始了文化产业的招商工作。

2.4.第三阶段:印象园时期(2008年至今)
由于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大学城博物馆的建设也遭遇了两年的空白期,仅开放部分展和商业用途的建筑。一直到2008年政府调整定位,探讨并论证发展旅游业的可能性,决定把岭南印象园出租给广州三泽旅游公司经营,打造一座展现岭南传统文化精髓的主题乐园。为承担相应的旅游活动,旅游公司加建了摩天轮、表演舞台、观光火车等游乐设施,并定期举办大型活动提高知名度,吸引消费人群。以练溪村风貌为基础的旅游景区“岭南印象园”于2008年“十一”黄金周正式开业,并在2012年获得AAAA级景区称号,成为2012年工作地区首批唯一获得此殊荣的旅游景区②。此外岭南印象园还引入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展示传统岭南文化的民俗技艺,形成专门展示广州文化的“广州印象”街。

民俗村(2002-2005) 博物馆(2005-2008) 印象园(2008年至今)
功能定位 环岛滨水休闲带,大学城城建博物馆 以博物馆为契机,形成创意产业园区 打造体现广州文化的旅游景区
开发模式 原居民整体搬迁 在改造原有建筑群落的基础上引进创意文化产业 由政府出租给旅游公司自主经营
设计策略 保留村落原始风貌,环境整治,肌理梳理,植入新功能 突出“人”字形空间结构,建筑分组设计 建筑群落结构已成型
运营状况 建成大学城博物馆由政府经营 由政府进行招商引资,各商铺入驻经营 旅游公司加建了摩天轮,观光火车等,增加商业配套,“主题公园”化

3.练溪村更新的文化传承失效:项目开发过程的矛盾分析
3.1.缺失的项目定位造成传统文化资源的严重浪费
在练溪村开发之初,政府一方面希望通过对传统村落特色建筑的保留改造以及环境的优化,形成展示传统岭南村落文化和自然博物馆群。另一方面则希望以村落传统文化特色为基础,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并配以一定比例的商业配套形成环岛休闲带。正如岭南印象园官方介绍中描述的:“是集观光、休闲、娱乐、餐饮、购物......是博览岭南文化、忆记岭南经典、旅游度假休闲的最佳去处。经过不断的升级 ……(未完,全文共7129字,当前仅显示2503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村落更新的文化传承反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