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干部/组织讲话/党会报告/学习体会/学习材料/七一党建专题/文明/宣传讲话/>>正文

干部学习讲稿:长征精神与精神文明建设

发表时间:2016/11/9 12:11:40
目录/提纲:……
一、长征精神的传播
二、国共双方在长征前夕的精神动员
三、长征精神的内涵
(二)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不论地位高低、平等互助的精神
(四)严于律己、对群众利益秋毫无犯的精神
四、长征精神与_精神文明建设
……
干部学习讲稿:长征精神与精神文明建设
常书红
_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长征精神与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有一个词出现的频度很高,这个词叫“竞争力”。比如国家的竞争力、民族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乃至于个人的竞争力。围绕竞争力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又被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硬实力是有形的,比如国民生产总值、军事发展、科技进步等等。软实力则是无形的,它的_是价值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往往来自于这个国家和民族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它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在这个意义上,长征及其它产生的长征精神,不仅不应该被遗忘,而且应该在_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长征精神的传播
长征的精神价值,自它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世界的瞩目,首次将长征的事迹传向世界,并引起轰动的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他于1936年6月的时候来到陕甘宁边区,并且在那里待了四个月。在此期间,他与_进行了长久深入的交流,搜集了关于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并在回到北平的第一时间,为英美的报刊提供了一系列相关的通讯报道,这些报道面世之后,曾经轰动历史。由这些报道汇编成册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1937年10月,由伦敦的戈兰茨公司出版,出版之后,短短的一个月之间,就发行了五版,以《西行漫记》的书名出版中译本之后,不到几个月,又轰动了国内和国外的华侨界。在香港及海外华人集中的地方,出版过《西行漫记》的无数重印本和翻译本。美国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101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的确这样的长征不仅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就是长征的亲历者在事先恐怕也从来没有想象过。
二、国共双方在长征前夕的精神动员
长征既包含了国共双方军事上的较量,也是二者精神上的一次交锋。所以在谈到长征精神之前,我们不妨看看双方在长征前夕,分别做了怎样的精神动员?
1934年开始的长征,对于绝大多数的红军官兵来说,几乎可以说是一场说走就走的远行,尽管在击碎了国民党第四次反围剿之后,面对蒋介石在苏区周围用几千座碉堡构筑的重重收紧的铁桶包围圈,_领导层已经将军事大转移列向了日程。博古也与共产国际就此进行了几次的电报往来,然而这一计划仅被通知到了一些高级的指战员,对于普通的红军官兵来说,他们只能从苏区俨然发生的一些蛛丝马迹的变化当中来捕捉信息。
比如在这一年的9月29日,__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上就发表了一篇张闻天写的文章,文章的标题叫《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文章中有几段话非常耐人寻味,比如文章中就引经据典地指出,“列宁的党是忠于列宁的如下指示的,_绝不拒绝任何一种斗争形式,_绝不限于只是在某一时期可能实行的斗争形式。”认为随着一定社会局面的变化,必然会出现为这个时期的活动家所不知道的新的斗争形式。
作者指出,“我们_总的进攻路线绝不能解释成为只要采取进攻的斗争方式就可使我们得到胜利,这种见解实际上是把革命当作只是一种向上的直线式的不断胜利的行动,或是一次的短时期的在一个战线上的英勇决斗与突击。”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作者进一步提出了红军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和思路。“国力战争的战线是延长在全中国,在各个战线上,我们依照当时的具体环境,而决定采取进攻、反攻、防御以至退却的斗争方式,一切这些斗争方式的运用,都是为了实行_进攻路线,争取苏维埃革命的全面胜利,这种国内战争是整个时期的长期的死战,而不是几天、几月甚至是几年能完成的。”
对于可能采取的退却的策略,作者做了进一步的具体说明。“为了保卫苏区,粉碎敌人的五次围剿,我们有时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压迫之下,不能不暂时地放弃某些苏区与形势,城市缩短战线,集结力量,求得战术上的优势,以争取决战的胜利。在有些地方,要突破封锁线,转移地区,保持红军主力的有生力量,以便在新的有利条件下,继续粉碎敌人五次围剿。”这篇文章后来被称为_苏区红军部队进行公开动员、公开准备的总的依据。
然而,对于文化水平特别是理论水平很低的普通官兵来说,这样的表述未免太过深奥和委婉,但是另外一个细节让他们觉察到了部队要离开的苗头,这就是那位喜欢吃鸭子的共产国际顾问李德所住的独立房子外,原本大群的鸭子,近来数量越来越少了。至于具体的出发计划,据说只有博古、李德和周恩来当时组成的“三人团”开过两次会进行讨论。
从后来大多数亲历者的回忆来看,包括当时的苏维埃政府主席_在内的红军其他高级领导人,都是突然接到出发命令的。除一部分人留守继续斗争外,离开的红军战士被通知带上所有可能有用的东西,于是在10月中旬,一支八万多人的队伍,带着兵工厂里的机械,银行印钞票的石板,满载文件的箱子,医院的*光机,甚至是伤员用的尿壶,就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从瑞金、于都等地陆续出发,踏上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征程。
这支队伍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当时没有人知道,但将他们与蒋介石部署的围剿力量相比,情况显然极不乐观。根据1934年10月8日的统计,红军出发的时候,8.68万人的队伍,只装备了马步枪29153支、迫击炮38门、重机枪357挺、轻机枪322挺、手枪3141支、冲锋枪271支,各类的枪支合起来也不过是三万来支,其中很多还是车间刚刚修好的旧枪支,子弹好多是从战场上捡回来的子弹壳,被重新装上了火药和枪头,铅用完了,就装上木弹头,就是这样的子弹,平均每支枪也只能配40来发,所以为了弥补枪支的严重不足,红军还携来6101根梭镖和882把大刀。
那么他们将要遭遇的国民_军又会是什么样的装备状况呢?每个国民_军的步兵连都配有轻机枪9挺、步枪81余支,每营有一个装备6挺重机枪的重机枪连和配炮两门的营属迫击炮连。但就人数来看,蒋介石指挥的_军,加上地方军阀,总数达到了上百万,这是双方硬实力的对比。如果仅从这些数字来判断,胜负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这不是双方全部的准备,就在这场惨烈的较量开始之前,开放都做了一番精神上的队员。
在这年的1月27日,_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_工农民代表大会上发表了讲话,这份讲话后来被收到了《_选集》第一卷,题目叫做《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讲话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高度肯定了江西长岗乡和_才溪乡扩红的成绩,并强调这两个乡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真心实意的爱戴,怎么得到群众的拥护呢?_指出:“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我们是这样做了吗?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国民党要来进攻红色区域,广大群众就要用生命同国民党决斗。”当然,这个谈话发表的时候,红军尚未做出军事大 ……(未完,全文共11923字,当前仅显示2836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干部学习讲稿:长征精神与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