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干部/组织讲话/党会报告/学习体会/学习材料/文化/宣传讲话/>>正文

干部学习讲稿:中国_与中国传统文化

发表时间:2017/2/10 21:53:35
目录/提纲:……
一、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
二、近代中国的文化主体分裂及其矛盾
三、中国_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第一阶段:彻底反传统
(二)第二阶段:_中国化和中国化_
(三)第三阶段:“兴无灭资”阶段
(四)第四阶段:包容共生、宽容对待、合法承认的阶段
(五)第五阶段:传统文化的“两个创造”阶段
……
干部学习讲稿:中国_与中国传统文化
陈先奎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今天我的主题是中国_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中国_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来评价_95年来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和它的历史地位、历史作用。
一、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
_的经验教训是各种各样的,但最深层次的经验教训应该是反映在文化上的经验教训。所以,从这个角度来总结,对于我们今天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中国_与中国传统文化,它首先要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文化特征出发。文化上是一个什么特征?我们过去都比较多地涉及到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上的基本特征,文化上的特征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在1840年以后,虽然表面上维持了政治上的国家统一,但文化上早已分裂为相互冲突的不同的文化主题。表面上的政治上的国家统一和实际上的文化分裂,多元文化主体的分离与冲突,这是近现代中国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我们考察中国传统文化问题,考察中国_的文化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二、近代中国的文化主体分裂及其矛盾
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相互冲突,实际上是文化分裂的状况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现象。近百年,中国动荡不已,动荡纷扰的社会政治历史运动,社会政治历史进程,来源于最深层的是其文化主体的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68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传统主义。_的历史出发点是一种反传统主义,而且是一种非常激烈的反传统文化的立场,这个立场对于_吸收、接受_的科学指导来救中国,开辟了思想解放的道路,扫除了思想的障碍,找来了新的科学理论的武器。但同时,正因为_理论没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且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对立,所以它在相当的时间里,它没能够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没有实现_和中国文化实际的结合,_脱离了中国文化的根本,缺少基本的民族文化自觉和基本的民族文化的主体理论意识和主体理论自觉。结果是我们平常在历史上所看到的教条主义盛行。
_在中国,一直到抗战之前,土地革命战争的前期(1935年前)教条主义盛行。一方面是中国_人浴血奋斗;一方面是教条主义造成了革命事业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教条主义盛行越来越严重。那这有很多的原因,但至于深层的原因是它缺少了中国自己民族主体中华文化的文化自觉和主体自觉,缺少主体性。所以,过去西方人是“言必称希腊”,那中国的_者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几次“左倾”错误的教条主义“言必称俄罗斯”,甚至在“9·18”以后,_的领导人还在那里号召为保卫苏联而奋斗,完全脱离中国的实际,脱离中国文化,按照俄罗斯的思维在思考,缺少中国的主体性,主体自觉和文化自觉。这是_对待传统文化的第一阶段,彻底反传统的阶段到由于文化上脱离中国实际所造成的教条主义盛行。
(二)第二阶段:_中国化和中国化_
那_是怎么走出这个困境的,怎样从教条主义错误走向_中国化,走向_的科学道路?恰恰是因为抗战时期,中国伟大爱国者空前的全民族抗战,空前的爱国主义的民族自觉、主体自觉,而且,当时在中国,中国化的口号、中国化的学习概念,不但是_在主张,国民党也在主张,各种各样的知识分子、学术理论都开始主张中国化。所以,今天我们来看,中国化,很多人认为是_的_态,实际上不是的。中国化是空前的民族自觉,而且在抗战的血与火当中所引起的、所产生的一种民族自觉。而在中国化的民族自觉当中,_是将_与中国文化相结合。_原来脱离中国文化产生的教条主义严重错误,导致中国革命一再失败。但_在抗战时期,一旦实现中国化,一旦与中国化相结合,就产生空前的生命力。_中国化使中国_走上了一条科学的道路,从此,中国_从胜利走向胜利,一直到创立新中国。那这个是中国_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是划时代的历史转折,是从各个方面深刻地证明了_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根本性的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关键意义,是_在中国的生命力所在,是胜利的关键,是成功的根本。这个基本经验对于中国_来说,从理论上就概括为_中国化和中国化_,这是_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关系的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虽然在理论上实现了_中国化的历史性突破,但它仍然是有理论局限的,仍然是有它的历史局限性的。虽然一开始它的口号和概念是_民族化,后来为了防止或减缓斯大林共产国际的反感,改变为_中国化的口号,就是用中国形式、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用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_,来解释和运用_,这是斯大林共产国际相对比较好接受,相对地介绍了对中国_所谓是“异端”思想的排斥,使我们在理论上进行得相对比较顺利,所以这是一种理论策略。
这时,一个是强调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喜闻乐见的群众语言,这是大众化,这是一种文化形式上的中国化。同时,在内容上,也开始强调民族特性,有这样一些东西,特别是形成了独立自主的思想,这是中国化的_和灵魂,同时,也是_思想的_和灵魂。这个是中国化,是_和中国文化相结合产生的一个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它从此成为中国革命、中国建设,成为中国_人的思想理论和精神支柱。独立自主,显然,它是_和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典型的结晶,这是它最突出的一个地方。
但是,由于“五四”以来彻底的反传统的立场,即使在延安整风,即使在抗战时期,_代表_人解决了中国化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以后,也并未解决_和中国传统文化二元分裂的问题。_和中国传统文化仍然是不同的文化主体,而且,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部分吸收和整体对立。_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吸收了部分精华和思想,但整体上仍未走出当年“五四”反传统的对抗对立的二元对立的位置,它仍是两个不同的主体关系。因为没有解决主体对立,没有彻底从“五四”反传统的对立状态中走出 ……(未完,全文共10241字,当前仅显示2436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干部学习讲稿:中国_与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