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毕业论文/文教论文/社会实践/乡镇社区/>>正文

论文:社会治理视角下的社区建设

发表时间:2017/9/18 16:37:11

论文:社会治理视角下的社区建设

___全会首次正式使用“社会治理”的概念,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已日益成为各种政策的落实点、各种利益的交汇点、各类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矛盾的集聚点,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平桥区突出党政主导下的社会各方参与,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先导,以_机制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手段,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子,开创了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的和谐社区新局面。这种治理模式的主要内涵是:以“建立现代社区治理体系”和“构建社区良性社会生态”为目标,形成以“多元主体、多元平台、多元服务”为基本架构的多元共治体系。
一、多元共治,形成社会治理良性互动
针对以往社区治理主体职责不清、社区服务行政化特点明显和社区自治机制不健全、社会参与不足、社会组织发展滞后、社区居民缺乏归属感的实际,把社区治理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项目,探索如何构建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并通过多元治理主体职能定位的厘清,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理顺社区各类组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789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秩序。依托工会、共青团组织、妇联、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平等对话、相互协商、彼此谈判、规劝疏导,化解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推进以行业规范、社会组织章程、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为基本内容的社会规范建设,充分发挥社会规范在协调社会关系、约束社会行为、保障群众利益等方面的作用,通过自律、他律、互律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符合社会共同行为准则。充分发挥辖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积极推动驻区学校、企业、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等单位将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活动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为社区提供人力、物力、设施支持,推动共驻共建、资源共享。按照“政府支持、社会运作、多元互动、合作共赢”的运作模式,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流程,建立激励机制,大力培育发展能有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社会组织。为有效指导社区建设,平桥区对社区建设任务和具体标准进行细化和量化。特别是在硬件方面,要求每个建成的社区都要达到12341”标准,即:一个社区室外活动场所;二个阵地(公开栏、宣传栏);三支队伍(专职管理人员队伍、服务站人员队伍、志愿者服务队伍);四个室(活动室、医疗室、警务室、阅览室);一个便民服务大厅(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置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社会事务、计划生育、农业综合、信访民调等服务窗口),实现社区人员配备、办公场所、设施设备、工作制度、居务运作、活动主题“六统一、六规范”。2015年,该区计划投资87万元,新建、改扩建城乡社区16个,其中城市社区6个,农村社区10个,目前已经基本建成9个。
三是深化居民自治。针对部分社区居委会虚化、边缘化的问题,积极为居委会搭台、还权、赋能,大力培育和提升居委会自治能力。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将政府部门职能中原本属于居委会自治的部分剥离出来,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归还给居委会。通过完善居委会内部治理结构,制定社区基本组织职能清单,回归居委会31项职能,在平西、平桥办事处的两个社区进行试点,按需设立公共服务、物业管理、人民调解等七个内设专业委员会,为具有不同特长和资源动员能力的居民充分参与社区事务提供渠道,促使社区事务的协商解决走向精细化、专业化。为应对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社会公共事务剧增的形势,在平昌关镇、灌塘村搞社区试点,投入10万元,按“五室三校三站两栏一场所”进行配置(五室:社区党组织和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社区警务室、图书阅览室、资料档案室;三校:村民学校、老年学校、人口学校;三站:卫生计生服务站、帮扶救助服务站、党员服务站;两栏:政策宣传栏、村务、党务公开栏;一场所:文体活动场所暨文化大院),设立一个200平方米的综合性便民服务大厅,借助社区平台,有效整合农村各项工作,积极开展面向农村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提供“一站式”服务,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随着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大部分已经剥离出去,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区的职能得到完善,“自治”水平得到提升。以平西办事处平西社区为例:该社区辖区面积0.64平方公里,有居民2083 户,总人口5883人,辖区内个体工商户 266 家、机关企事业单位 3 个、小区 14 个、楼房70 栋、大小巷道7条。针对人员多、来源广、居住分散的实际,平西社区通过建立居民生活共同体,社区自治氛围越来越浓。其主要做法是“引导居民构建一批熟人社区”:其一,建立熟人共同体,将陌生人变为熟人,通过在楼栋、院落建立居民小组和各类兴趣组织,增加交往频率,拓展交往渠道,形成熟人社区的氛围;其二,建立情感共同体,由熟人变为家人,社区各类组织之间、居民小组与居民群众之间,通过互助协作培育社区温情,通过参与公共议题找到利益共同点,增进社区信任,营造温馨社区大家庭;其三,建立自治共同体,由家人变为主人通过多种参与渠道引导居民关心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建立具有约束力和激励功能的居民公约,逐步提升社区责任感,最终以主人翁的心态,形成牢固的社区认同和归属感。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广泛参与,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而党员干部从中加强与群众联系,组织发动群众参 ……(未完,全文共6308字,当前仅显示221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论文:社会治理视角下的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