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模范/五一和五四节日专题/会议发言/>>正文

_劳模发言

发表时间:2017/10/28 10:19:01

_劳模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李刚,是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管加工部电点作业区的作业长。
开采石油打井离不开石油套管。我工作的天津钢管集团又叫大无缝,生产的主导产品正是国家急需的能源物资石油套管。过去,咱们国家使用的石油套管里,10根就有9根要靠进口。如果说大庆油田摘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那么大无缝则结束了我国石油开采依赖“洋管”的历史。
同事们送给我一个外号——“电气华佗”。我和同事们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先后解决了重大设备技术难题上百个,小改小革上千项,打破了国外在高精度数控机床上的技术垄断。如今,我们的无缝钢管产量连续4年排名世界第一,实现了我国石油套管从九成进口到九成国产的扭转,产品还出口到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出生在一个石油之家,从学生时代起,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55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论多晚都会整理一天学到的知识。一年下来,我就整理出半米多高、20多万字的笔记,为今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主要设备的说明书和资料都是英文的,不懂英语就好比是睁眼瞎。可自学又谈何容易,对于英语底子薄的我来说,这简直就是“天书”。但我深知,作为一名现代化企业的产业工人,不懂知识不行,一知半解也不行。要赶超国外需要的不仅仅是干劲和拼劲,更需要靠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的技术含量。也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我没白没黑地坚持自学完了英语和计算机语言,并顺利通过了本科考试。
电气设备是整个管加工的神经中枢,对设备精度的要求比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要细。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持续,世界头号石油公司第一次在中国境内采购管线管,对壁厚、钝边等技术指标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国内很多企业望而却步。机会稍纵即逝,我们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毅然接下了这笔国内“第一单”。我带领同事们凭着“五加二,白加黑”的拼劲儿,摸索创新、修改程序、改造设备,最终6千吨产品如期交货。自打那以后,国际大石油公司一个接一个找上门,国际管线管高端市场的供货商名单里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企业的名字。
苦心人、天不负,我和同事们的努力有了回报。投产21年来,我们的轧管机组从1套发展到7套,管加工生产线从5条发展到34条;年生产能力从50万吨提升到350万吨;从只能生产3个钢级几十个品种,到如今26个钢级上万个品种规格,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P系列产品@@@,建成了名符其实的“钢管超市”;从5条线全部进口,到2000年以后新上的29条生产线全部实现国产化。经过不断地改造创新,我们管加工的设备逐渐从“联合国”变成了“中国化”。改造后的设备不但操作和维护更简单了,而且产量提高,配件成本只有国外同类设备的四分之一。
这些变化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咱们工人有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知识就是咱们工人的力量。
由于天天和“洋设备”打交道,我不仅摸清了机器的“脾气秉性”,而且还能够给它们“把脉治病”了。从处理传感器信号不灵等小毛病,到改进一项工艺、优化生产线,我都烂熟于心。时间一长,“有问题,找李刚”就成了车间里的流行语。这是对我的肯定,更是对我的要求。
但只有我一个人还远远不够,对于一个企业、一个行业来说,如果人人都是技能专家,这将是多么大的一笔宝贵财富啊。
为了带出一支作风硬朗的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工人队伍,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了。在这里,我把整理的维修心得、总结的操作规范印给大家,形成维修标准并编制成册,在生产线上推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向一线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发起冲锋。
2010年7月,我们摸索出反扣螺纹拧接工艺,这是第一次在国内实现该工艺;随后,我们又开发出接箍跟踪质量生产工艺,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接箍与套管的逐支跟踪、检索的功能。各项成果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近亿元。
特殊扣石油套管具 ……(未完,全文共3083字,当前仅显示155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_劳模发言》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